APP下载

触摸心底的柔软

2019-09-10周黎娜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美的创设

周黎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从我们的孩子呱呱落地,到踏入幼儿园大门,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引导,一颗颗真、善、美的种子在他们心里渐渐埋下。不仅如此,他们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科学探索、艺术感受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具象化的美呈现给孩子,让他们在充分感受并理解什么是美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大胆想象,去创造他们眼中的美。

一、游戏交往在环境中产生,亲密而无间

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老师曾说,要让我们的环境会说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指出: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我们不难看出,环境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幼儿园活动中,孩子与环境朝夕相处,渐渐建立了一种互动发展的紧密关系。

1.逼真的角色游戏环境,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通过创设环境,引导幼儿进入角色情境,对幼儿语言表达、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创造力与想象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学年,紧跟2019年度课题“角色游戏中基于观察的指导策略研究”,在我们的角色游戏室里,通过提供各类低结构和开放型的材料,根据幼兒的年龄特点,创设与调整了相关的游戏环境。例如:与时俱进地减少了玩具钱币的投放,加入了付款二维码,因地制宜地创设了附近百货商店的门面、饭店招牌模型等,贴合了幼儿的当前经验与最近发展区,教师的观察指导策略也及时作了相应调整。

逼真的角色游戏环境,让幼儿从兴趣入门,在与同伴协商、合作中感受游戏的美好,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丰富的结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艺术搭建的表现力。

结构游戏适合孩子的天性需求,因为幼儿从小就喜欢搭积木、拼接不同的物体。我园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分别创设了适合小班和中大班的结构游戏室。依据幼儿兴趣与实际场地,投放了乐高积木、纸质砖块、塑料管道、插塑板面等材料。

丰富的结构游戏环境,让幼儿有充分选择的空间,在与同伴分享、合作中感受游戏的快乐与成就感,激发其对艺术搭建的表现力。

3.自然的沙水野趣环境,促进幼儿生成健康的创造行为。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幼儿越来越远离自然,此时沙和水就成为自然赐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在创设沙水游戏与野趣区时,我们大量地加入了天然的材料,如麻绳、竹竿、木桩等,在与环境不断的互动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丰富孩子对自然的认知与体验。

自然的沙水野趣环境,让幼儿紧密地与大自然接触,在与自然的联动中感受最朴实、最纯粹的乐趣,促进其生成健康的创造行为。

二、园本课程在环境中渗透,润物细无声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课程不能脱离幼儿的日常生活,应该让教育为幼儿的生活服务。我园以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园本特色,依托龙头课题“幼儿园传统美德融入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将“礼”“仁”“孝”“俭”“信”五字作为课程核心,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1.园本特色环境,促进幼儿对美德的情感萌发。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着力完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在幼儿园园本特色上,着力研究传统美德融入幼儿园活动的相关教育内容。

其中,“礼”(礼仪)、“仁”(仁爱)、“孝”(忠孝)、“俭”(勤俭)、“信”(守信)是我们根据学前阶段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与时代需要所概括的五字思想内涵。不仅日常的集体教学围绕这五字展开,我们也将这五字的核心内涵融入幼儿园的环境。例如在楼道走廊处以中国传统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宋濂借书”等为背景环境,让孩子通过骑骑小车、听听故事的方式萌发美德情感;又如在接待大厅、绘本馆等地,我们还投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书,方便幼儿随取随看。在书香环境的熏陶下,让幼儿全身心地感受传统美德的内涵,从而转化为实际行动,逐渐成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的儿童。

2.公共活动环境,促进幼儿对美德的创想实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艺术领域”中指出: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心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主要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大部分。我们结合实际,创设了创意美工活动室和表演活动室,不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物料,如画板、颜料、服装、乐器等,还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表演活动室,我们依托中华传统文化创设了中国功夫、舞龙舞狮、皮影戏等区域,让幼儿在这样的公共活动环境中,感受中华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幼儿对传统美德的创想实践,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对艺术进行全新的诠释,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美。

3.个性生活环境,促进幼儿对美德的品质养成。

在科学、有效地创设公共环境的同时,园内各班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个性化的生活环境。在提倡节能环保的当下,我们使用废旧材料,如纸箱、硬纸板、麻绳等创设生活环境和植物角。以我班为例:根据4~5岁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利用硬纸板、纸筒、麻绳等材料创设了原木风格的生活环境,如筷子的使用方式、用餐礼仪关注、每周用餐提示等,将卡通画与幼儿实际照片相结合,让生活环境与孩子的用餐习惯产生互动。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感官体验,让环境发挥真正的效应,幼儿在每日的班级活动中耳濡目染,内化成美德品质。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明确指出:鼓励幼儿亲近自然,能够用简单的观察方法,有目的地感知周围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初步发现自然的变化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我们以菌菇为主题,根据思维导图模式创设了一系列教学内容,如“菌菇领养记”“观察日记”“想象中的菌菇”“舌尖上的菌菇”等等。在对植物有了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观察,照顾植物,拓展其经验。在整个过程中,环境不仅包括了装饰用的物料,也包括作为成长过程的见证者与记录者的幼儿。

三、儿童成长在环境中体现,持续且长久

作为教育者,在新时代、新背景、新要求下,应始终秉持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让我们的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成为人格康健的人。

让我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环境中,触摸孩子心底的那份柔软,播撒美的种子,发现美的视角,创造美的价值。让我们的幼儿园成为孩子童年的美好回忆,让孩子在美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本文获“幼师口袋”与本刊共同举办的2019年度“走近我的幼儿园”主题征文评选活动一等奖)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美的创设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创设未来
助人为乐的小牛
打破平衡
做人美德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美的校 美的人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