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随儿童的园本课程建设之路

2019-09-10王建英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竹园翠竹创设

王建英

幼儿园开发园本课程不是为了开发特色教学,也不是为了幼儿园具有名气,重要的是课程挖掘了多少资源,满足了幼儿怎样的需要,支持了幼儿多少的学习探究热情。幼儿园课程是追随幼儿的,是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进行的。教师和幼儿应该一起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品味生活。 幼儿园课程应该是追随儿童,满足儿童探究、体验、操作、实践的生活课程。

一、幼儿园环境追随儿童,让幼儿回归自然

幼儿园环境建设承载着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和课程实施的理念,蕴含着儿童发展的价值取向。每一个孩子的童年总有一段美好的记忆,总有一个最向往的小乐园,在那里他们玩得最多,玩得最真,体验最深,保留着最美好的时光。正如鲁迅先生最爱的是他的百草园,在那里到处都有他的乐趣。为孩子建设一个属于他们的“百草园”是我们“翠竹园”环境建设的宗旨。

1.创设田园式的环境。

我们积极创设“田园式”的环境,种植小竹林,搭建小竹屋、竹趣亭,使用小竹凳和小竹桌等,建成了翠竹园。在翠竹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可玩可看可做的事情,幼儿可以在这里种植瓜果蔬菜、采摘野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等等。 在翠竹园里,幼儿可以听鸟语、闻花香,逮蛐蛐、捉蚂蚱,雨中踏水、雪中打仗……他们好奇、好玩、好模仿、好运动的天性得到释放,身、心均获得发展。

2.创设可变化的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建设应服务于幼儿、服务于课程。一个固化的环境,对幼儿而言,久而久之就是一种熟视无睹的“冷漠”。这不仅需要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与改善,而且需要幼儿园赋予幼儿管理与建设环境的“权利”。比如,幼儿可以参与一草一木的养护、管理四季的种植园、饲养家禽……幼儿在其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种参与,更多地是一种责任、一种自发的关注、一种有效的观察。

二、幼儿园课程追随儿童,让生活承载希望

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珍视儿童的游戏,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翠竹园课程就是让环境不留白,把每一块地、每一个角落都赋予幼儿体验、实践和玩耍的机会和权利,把课程有机渗透在环境中。

1.传承让翠竹园课程“韵味久长”。我们积极整合竹文化内容,架构翠竹园“竹韵”课程。 我们编制了《青青翠竹,悠悠竹韵》课程,以翠竹园为课程基地,将自然与文化、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环境与课程有效整合,赋予环境课程生命力,让幼儿园的一景一物都为幼儿园所用。

2.自然让翠竹园成为“乐园”。我们挖掘所有可以运用的资源,开启幼儿的田园课程认知。翠竹園是孩子们探秘自然的“自留地”,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回归自然的天性。孩子们的画笔记录了翠竹园里四季的果树花草;一只蚂蚱、一条蚯蚓或者一只田螺都能让他们关注很久,问个不休。幼儿摘菜、洗菜、切菜,讨论着做菜的步骤和调料的多少。幼儿制作菊花茶、腌制辣椒酱、喂养鸡鸭鹅等。幼儿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助进餐,自我服务,他们打理着自己的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3.礼节让翠竹园“凝精聚气”。翠竹园里的每个幼儿都好比春笋,他们所需要的成长环境首先是 “自然”,没有束缚的生长,充满自主和自由。其次是“自律”,我们积极创设特定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在参与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养成好习惯,做一个能适应社会规范的社会人。再次是“自主”,我们希望翠幼的幼儿是富有个性的,是每一个独特的我。通过翠幼“青青翠竹,悠悠竹韵”的启蒙熏陶,使每一位翠幼师生都成为既有个性又符合社会发展的现代社会人。 未出土时先有节,这是竹的特质;千磨万击还坚劲,这是竹的本色。 将“拔节向上”确定为幼儿园办园宗旨,蕴竹之“善群、向上”等特性,将“坚毅有节做事,虚心向上做人”确立为园训,将“真诚相依,正直上进”确定为园风。

蒙台梭利曾说过,尊重儿童的个性和权利,让儿童自由选择、自由活动,使其身心得以自由地发展。追随儿童,满足儿童的兴趣和热情,这正是翠竹园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一竹一世界,一幼一人生。让我们每一个孩子成为一竿向上的小翠竹,向着他们自己的天空,循着自己的成长轨迹,快乐自主地成长。

猜你喜欢

竹园翠竹创设
曾跃进
重访乌云山
翠竹
创设未来
高季笙
漫步千竹园有感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竹园
东竹园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