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运行模式探究

2019-09-10李爱英

甘肃科技纵横 2019年12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李爱英

摘要:传统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缺乏职业技能素质的训练,培养出的人才存在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解决技能型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本论述以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探索如何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的积极性,提升和拓展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是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文件,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作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总体要求,并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对全国职业教育落实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出了更加详细的部署和指导,明确指出要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深化区域产教融合力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现在和将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本论述立足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教学改革和兰州地区地域经济发展,以该校数控技术专业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有效运行模式和机制,营造校企良性互动的运行环境,寻找促进职业教育走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突破口,促进职业院校与用人企业、学生与就业岗位实现最佳对接,更好地满足兰州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的需要。

1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来说还面临以下瓶颈和制约因素:一是产教融合政策以及配套机制不完善。当前,我国关于产教融合方面的部分政策及法律法规还不够细化,在规范性、约束性及操作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很多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没有足够的深度,校企之间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尚未确立,校企合作存在学校与企业热情度有差距,学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脱节,教学与生产过程脱节,企业参与办学的意愿不高,因此,校企合作目前仍处于较浅层次和水平。二是产教供需双向对接渠道不畅,企业在育人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产教融合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育人的质量,也就是要将产业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工艺、文化等融入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及资源体系中,进而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对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质量。但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往往无法跟上产业发展的技术升级与转型的速度,市场上的优质资源又无法进入职业院校,加上职业院校的激励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效果。三是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尚未形成完善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四是政府对校企协同育人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协同育人流于形式。目前为止,许多职业院校都会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合作过程也缺乏第三方的监督与管理,合作协议的实施往往流于形式,结果常常远离合作预期。这样的校企合作大多数都是短暂的浅层次合作,很难形成长久、和谐的深层次合作。

2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课题组在前期调研中先后走访了兰州电机厂、兰州真空设备厂、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兰石集团换热器分公司、兰州水泵厂等企业;同时还与省内具有办学特色的兰州工业学院、兰州理工大学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调研交流发现,培养适合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大量的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的紧迫任务,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侧重于数控设备操作、设备维护、简单程序编制等基础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参与人才培养,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从政、企、校三者的相互关系来看,职业院校要以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优势,让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把产业发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优秀文化融合到职业院校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具体来讲,应当坚持四推进二加强一健全。即推进专业与产业的融合、推进教学与生产的融合、推进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融合、推进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依据本次调研结果和国家对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意见,课题组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2.1服务区域产业,推进专业与产业的融合

落实围绕市场、产业、职业设置专业的原则,加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设置,根据兰州地区产业布局,形成适应本区域产业发展的專业设置。依《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重点建设与汽车、机械、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相关专业,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对接产业链和产业群,按照职业岗位标准相近、专业基础相通、教学实训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重点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改进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人才培养运行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建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2 改革办学模式,推进教学与生产的融合

职业院校要以本地区企业为依托,发挥行业产业优势,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依照行业发展标准,嵌入前沿技术标准,把握最新市场信息,将教学与生产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对兰州地区相关企业的调研,机械类生产制造企业数控机床主要是立卧式数控铣床、立卧式加工中心机床、数控磨床、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化成型机床等;一般制造类企业均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机床为主。而机床所配置的数控系统主要以FANUC、SIEMENS为主,国产数控系统主要以华中数控、广州数控为主。因此,具体的教学过程应融合企业生产的需要,数控专业的教学目标要立足于新型制造技术与装备的一线应用岗位,开展联合订单培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校企合作模式。

2.3 突出产教联动,推进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

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进一步对接行业产业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强化校企合作,主动拓宽企业参与教育教学渠道,推进校企双方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学校要合理布局和增强实训中心功能,结合数控技术专业特点,与企业共建、共享生产型实训基地,重视教学实习管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推进学生实习实训规范化管理,鼓励学生企业见习、社会实践,确定切实可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按工作岗位设置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根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主要工作岗位:数控车床操作工、数控铣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编程员、产品质量检验员、钳工、装配工、通用设备操作工等相关岗位设置对应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全部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整合理论教学课程结构,加大实训教学改革力度,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使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为6个月。建设体现产教融合的优质专业核心精品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完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制度,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相适应,职业资格标准与教学内容相对接,使职业院校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4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推进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融合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改革,打破以学科体系为主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均达到国家相关职业标准、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按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国家职业标准组织教学。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仿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要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全面设计学生的技能训练项目和训练方法,实现学生就业上岗就能胜任数控机床操作工作的目标要求。

2.5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一是培养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多举措大力加强专业带头人建设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采用多种方式,鼓励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或参加技能培训,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提高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利用实训基地开展对外技术服务,教师参与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专业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教材建设和参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教师尤其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技术技能水平,使专业课教师既能胜任理论专业课程的讲授能力,又具有生产指导能力,通过培训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一半以上;三是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技术专家和工匠大师为职业院校兼职教师,从事专业课教学,并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训和实习;四是聘请校外实训基地相关技术人员作为导师指导并考核学生顶岗实习;五是实施符合职业教育办学特点的职称评审制度。

2.6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课题组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93%的学生更愿意赴企业实践、亲自动手操作。这表明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承担学生金工实习、生产性实训教学、技能竞赛训练、培养“双师型”教师、开展技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产品加工等任务,逐步实践和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的融合,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开展对外生产与服务工作,为生产性实训和轮岗实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学校要与这些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开发,安排教师到企业学习、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指导教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达到能使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条件。

2.7 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

要主动接受行业机构指导,引入行业专家参加学术委员会,进行专业建设指导,要创新制度和工作机制,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

3 結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职业院校基本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在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深入研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运行模式,对于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机制研究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