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的党报基层宣传创新

2019-09-10盛文虎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宣传创新

盛文虎

摘要:21世纪第二个10年,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更新,给传播方式带来了最为深刻的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掀起的汹涌浪潮,正全方位改变着媒体生产方式和信息传播路径。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AI写作机器人、AI主播等智能产品层出不穷,短视频、VLOG、VR直播等新的传播手段竞相问世,传统党报党刊的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宣传;创新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是党报党刊的神圣使命。新媒体语境下,党的喉舌如何在舆论场抢占“制高点”、提升“能见度”?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扎实高效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既是党中央对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党刊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传达党的声音,传递政府信息,弘扬新风正气,服务地方发展,是党报党刊的中心工作。数字时代,媒体格局和舆论环境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对优秀新闻产品的需求不断升级,各级党委政府呼唤媒体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介绍新经验、凝聚新力量。重任在肩,要求党报党刊守正创新,上下求索,用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真实反映一线情况,引领干事创业方向,鼓舞基层工作士气,不仅要当好党和政府的扩音器,也要成为基层决策的智囊团和指南针。

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媒体融合纵深推进,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党报党刊的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在诸多方面存在不平衡——有限的版面资源与基层巨大的宣传需求失衡,固有的语言风格与受众多元的阅读习惯失衡,传统的工作机制与对新闻事件的快速反应失衡,单一的传播手段与全面竞争的媒介环境失衡。

时代之问,如何作答?

为破题四个“失衡”,多家省级党媒围绕提升基层宣傳能力,迈出改革步伐,通过设立地方分社,理顺工作机制,充实采编人员,增加报道版面,为基层宣传搭建新的平台。

(一)聚焦供需失衡,一批省级党媒站在供给侧改革的高度,将原有设区市地方记者站升级为地方分社,同时拿出专门版面资源,开辟基层宣传新阵地,搭建起新的平台,让一线的鲜活实践有充分的展示空间,让百姓的真实声音能够“下情上通”。与此同时,党报党刊记者通过下沉一线,深入区街,挖掘一手材料,开阔视野眼界,为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打下坚实基础,用实际行动提升“四力”。

(二)聚焦文风转变,践行中央 “走转改”要求,党报党刊主动转换语言风格,通过优化考核机制,鼓励记者编辑在紧扣党和政府方向的基础上,对文章体裁、叙事风格、切入视角大胆创新,让文章既有权威性,又有可读性和亲和力,切实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随着采编力量新陈代谢,互联网一代陆续充实到新闻队伍,他们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年轻化语言,将基层大量鲜活的案例,为百姓爱读、干部爱看、看后受启发的新闻故事,一改过去党报党刊枯燥沉闷、“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

(三)聚焦快速响应,省级党媒作为权威媒体,在地方发生重大新闻事件时,有义务、有责任抢抓第一落点,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发声,有效引导舆论、消除流言、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建立地方分社,党报党刊与基层党委政府的粘性切实增强,在取得互信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效的快速响应机制。地方分社依托地缘、人缘的优势,凭借对区域的长期深耕,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抓住重点、找准关键,让重大新闻事件报道更加精准高效。

(四)聚焦多元传播,省级党媒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之下,纷纷搭建起报、网、端、微实时联动的全媒体矩阵,用多元传播渠道应对舆论新格局。作为派驻机构的地方分社,在发展过程中应及时改变平面思维,创新新闻生产方式,充分整合总部优质平台资源和人才资源,为基层宣传提供更加丰富的呈现方式,让基层新闻“活”起来,“动”起来,“有趣”起来。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党媒新闻从业者更应加强学习,及时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掌握新兴传播手段,在繁杂的基层新闻线索中寻找闪光点,当好策划师,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基层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在党媒创新的同时,基层党委政府同样要提高认识、加强力量,在新常态下不断把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为区域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猜你喜欢

新媒体语境宣传创新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
新媒体语境下里约奥运会的报道及媒介价值取向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摄像传播的特征研究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国产电视剧的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