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2019-09-10郑彩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32期
关键词:题意答题审题

郑彩霞

【摘要】审题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达的含义的过程,是解题的基础,因为审题是做数学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审清题意才能够精准答题。而审题又是当前小学生的一个薄弱点,学生往往会因为审题错误而导致答题错误,教师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审题方式教学。因此,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题意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方式落后,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现象。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粗心大意、急于求成,再加上由于缺乏审题能力,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不会准确提取题目所蕴含的信息,从而出现解题错误的现象。因此,为了减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不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都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于知识的灌输,而不重视学习技巧的掌握。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都是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只学会死记硬背数学概念及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很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虽然小学阶段学习基础知识很重要,但是这个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及创新意识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除了传授小学数学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其他方面知识的培养。

2.小学生缺乏审题能力

审题就是看清题目,理解题目表达的意思,挖掘出题目中蕴含的重点信息,认识问题本质,从而准确解题的过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写作业或者是考试的过程中出现因审题错误而失分的现象。首先,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都比较粗心大意,拿到题目后并没有仔细的阅读题目、分析题目就开始拿笔进行盲目的答题。其次,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校多的题目,特别是教师在进行专题复习时,会反复的练习同一类型的题目,这样会使就对同一类型的题目产生思维定势,当题目中设计有“小陷阱”时就很容易掉进去,导致解题错误。最后,在遇到一些文字较多的题目时,就会找不到题目的“突破口”,无穷下手。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概念,在实际做题时,往往就是因为对概念的不理解而出现审题偏差,导致带出错。

3.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那老师不管怎么逼他学习都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能够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只顾着自己的讲解,并不注重学生的思考,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言论,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的难度加深,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感觉学习很吃力。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1.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认真读题目是审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学生学习过多的理论知识要重要得多,因为如果学生只是将理论知识记住了,而不会运用,那也是白学。但是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只有审好题,才能够准确答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每次拿到题目的时候先认真的读题目,提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在读题的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够添字、漏字,一定要把题目读准。避免出现将“选择不正确的选项”看成了“选择正确选项”,“由小到大”看成了“由大到小”这样的错误,导致答题错误。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试卷讲评和习题讲解的时候首先要引导学生去读题目提取出题目中主干信息,然后再理解加工,最后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解题。

2.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还未成熟,都比较粗心大意,在解答数学题时,往往会因为审题不清而解答错误。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审题时,将题目中的关键词划出来,或者是圈出来,提醒自己要注意根据题意去答题。例如,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提出的问题、解题突破点等。学生只有审清题目,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才能真正的理解题意,从而准确答题。例如,“小红去买水果,苹果8块钱一斤,葡萄10块钱一斤,梨7块钱一斤,小红买了三斤苹果,一斤葡萄,四斤梨,给老板一百块钱,老板应该补给小红多少钱?”那么长的题目,一定要引导学生现将题目的关键信息圈出来,如集中水果的价钱,每种水果买几斤,最后问的是老板补回的钱,这些信息一定要圈出来,这里解题时才不容易出错。

3.善于利用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题目已经比较抽象了,如果单靠口头的讲解可能学生就很难理解题意。例如,在关于几何图形的学习中,如果教师单纯的口头讲解什么是正方形、什么是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学生可能会很难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找一下模型来辅助教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现在网络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很多学校已经安装了多媒体,教师平时也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圖片、动画、音频、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

4.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带来的不良影响

思维定势是人大脑中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会让人忽视问题的特殊性,使学生变得呆板、机械、不懂得变通。例如,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很容易将面积、体积、周长公式混淆了,导致答题错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和周长进行对比练习,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同时,教师在布置学生写练习之后一定要及时地讲评,而且要精讲,否则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思维定势。教师在讲评的时候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要有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在拿到题目后先读题、划关键词、形成解题思路、动笔答题、检查是否答题规范正确,一定要按照这五步走,不能够贪图写得快。最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审题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对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结束语

审好题目是规范、正确解题的前提条件,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只有正确审题,才能知道如何将所学的知识正确的运用到解题中。教师必须要时刻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并切实地将审题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要在数学课上有所体现,还要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但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教师耐心的引导,学生长期反复的学习和积累才能提高自身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汤二明.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2):166.

[2]李菊梅.小学数学教育要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4):47.

[3]李海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4.

猜你喜欢

题意答题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