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教学与后续课程衔接的探析

2019-09-10王荣明

高考·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大学化学衔接高中化学

摘 要:根据目前中学和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多年大学一年级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高中和大学化学课程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两个阶段教学的有效衔接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大学化学;教学;衔接

在深入总结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经验和充分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17年年底发布了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通知[1]。针对以往高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教材体系、教学安排、教学评价、考核标准和能力要求等方面做了系列的改变。新课改的实施,不仅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将有效促进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的变革。为了克服以往不同地区学生学习内容存在巨大差异的问题,新的高中化学课程采取模块化管理,在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然而,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衔接高中和大学两个阶段化学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一、教学内容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组成。其中,必修部分包括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5个主题,全体学生必须修习,学业水平考试以其要求为准;选择性必修部分分为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3个模块,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和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选修部分包含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3个系列,不作考试要求,学生自由选择修习。

基于现有的高考升学体系,选修部分课程对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的教学衔接不构成实质性的影响。虽然不同省份和地区的必修部分课程授课内容深浅不同,但也不会造成两个阶段教学内容在整体上存在衔接的问题。然而,选择性必修课程则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因为选择化学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生,需要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的全部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知识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而不选择化学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生,相应的知识点则可能毫无基础。

对于化学化工类专业,招生时通常要求化学计入高考成绩,但目前各个高校普遍使用的《无机化学》和《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与高中化学教材均存在较多重复的知识点[2-3]。例如,天津大学版《无机化学(第四版)》和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版《无机化学(第四版)》与高中教材在物质的状态、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电解质溶液和氧化还原反应等部分都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识点重复的问题,这需要在新编或修订教材时通过详细比较进行解决,也需要大学教师在授课之前充分了解高中的课程教学大纲,以避免在重复知识点处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对于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专业,问题则更为棘手,因为高中时修习与没修习选择性必修部分化学课程的学生均存在。在教学实践中,大学教师经常陷入两难的境地,部分学生感觉授课内容与高中有很多重复之处,但教师又无法回避,因为涉及到知识的前修后续关系,跳过这部分,严重影响另一部分同学的学习效果。这是高考制度改革带来的新问题,很难通过《大学化学》教材的重新编写进行有效地衔接,解铃还须系铃人,这需要对高考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

二、教學方式

新颁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立足于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科技发展的需要,明确指出:“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这就要求高中课程必须结合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和生活实际,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能够初步地用化学的观点去审视和关注重要的社会问题。

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观念和发展趋势,促进核心素养的初步形成;而且要让学生深入地认识化学学科,为大学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化学的教学依然侧重于单纯的记忆和题海战术,很少探究化学变化背后的实质与规律,没有与大学化学的教学很好地衔接。有些时候,为了让学生记忆深刻,部分高中教师使用一些绝对性的词语,让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固有思维,甚至阻碍学生对大学某些知识的理解与接受。例如,很多高中学生认为三价铁离子是黄色的,而不知道这是水解引起的;也认为温度不变,理想气体的内能就不变,而不知道前提是气体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虽然高中化学授课内容模块化设置,但知识点相对分散,相互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基础理论学习又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知识总结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依然要求教师提供大量模拟题练习,依然不注重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要想更好地衔接高中与大学的化学教学,需要高中教师拓展知识的外延,采用更合理的教学方式[4]。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受教育资源所限且重视程度不足,高中化学实验课程开设甚少,很少让学生亲自操作,与大学化学的教学出现了明显的衔接问题。缺乏科学探究的训练,一方面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够深刻,另一方面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和创新精神。由于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不足,致使高中学生不能初步用化学的思维理解生活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效果。这需要教育部门加强普通高中的实验设施建设,在课程标准中加大实验课程的要求,并增加高考化学中实验知识的比重;也需要高中对实验教学更为重视。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

[2]赵亮,冯利平.浅谈无机化学中物质结构部分的教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12(4):109.

[3]程美令,赖梨芳,戎红仁.高中化学和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衔接研究[J].广州化工.2017,45(1):148.

[4]吕琳,徐丹悦,吴星,张俊桂.高中化学和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衔接研究[J].化学教育.2009,7:25.

作者简介:王荣明(1976.07-),男,汉族,安徽庐江人,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研究方向:化学和材料。

猜你喜欢

大学化学衔接高中化学
“大学化学”课程融入家国情怀的构建与路径探析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比较”与“类比”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浅议大学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