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

2019-09-10董媛凤

高考·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价值观教育教学分析

董媛凤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价值态度是历史教师们的首要教学任务。对此,适当的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及调整,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历史教学中,会渗透较多的价值观因素,所以教师可以将中学历史教学体系与价值观教育体系进行适当的整合,促使学生正确品格的稳定形成。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价值观教育;教学方式;教学分析

前言: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任务的不断推进,中学历史教学受到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并且整体的改革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融合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逐渐演化成教师们新的教学任务。但当前中学历史的教学问题仍旧存在,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以及教学特点,对教学体系进行完美整合,有效渗透价值观教育,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观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当的渗透价值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历史课堂,从而有效强化整体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部分教师认为中学阶段的教学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帮助学生度过中考这一关卡,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只是简单的进行应试教育,組织学生对一些考试中会应用到的内容进行学习,忽视了历史教学的原本价值。对此,教师就应该适当的调整教学观念以及教学设计,对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以及生活性素材进行挖掘,加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贯彻的当前时代,在教学中渗透适当的教学观也是教师们新的教学原则之一,由于中学生的个人思想以及能力都没有发展成熟,所以教师可以以人文价值观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例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与《工业革命》相关的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事前利用网络,搜集一些与我国在工业革命前后所形成的变化。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介绍,并鼓励学生分析工业革命对我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以及其对世界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促使学生能够站在人文角度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分析,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科学法夯实学生价值意识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们会存在一个错误的认知,其认为凡是与理论教学无关的内容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1]。其实不然,有效贯彻价值观不仅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渗透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所表现出的教学特点以及学习差异,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教学辅助。就当前的教学情况分析来看,很多学生之所以不会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在课堂中没有受到重视,甚至会被教师视作一台学习机器,进行硬性的知识灌输,对此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所形成的进步,站在科学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美国的霸权政策与苏美争霸》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可以适当的对网络技术进行应用,利用网络为学生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纪录片或者是电影影片,帮助学生了解美苏争霸的过程。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时间,鼓励学生在对教材内容以及视频内容了解的角度上,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价值观的有效形成。

三、多维观察视角渗透历史价值观

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会发现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历史教学的因果联系会更加明显。因为很多历史知识之间都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比如时间联系、前后因果联系以及影响联系等等,只有帮助学生把这些联系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才能够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2]。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与《资本主义》相关的知识时,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资本主义与资本积累之间所形成的关系,鼓励学生站在这一角度上对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进行了解,促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此期间教师也可以以资本主义为核心要点,为学生普及一些科学客观的分析方式,要求学生通过逻辑性的思维以及客观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分析,加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最后,当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资本主义之后,其自身就会有一定的自主价值衡量标准,从而形成自主化的价值观,有效提高个人的逻辑素养。

四、缜密逻辑推论稳定价值观教育

在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研究以及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确定自身具备较强的历史意识,促使学生能够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去对历史事件进行探索,不要被自己的个人思想以及个人意识摆布。只有当学生能够在独立角度上对历史事件进行看待,保持冷静客观的分析思维,才能够更加全面、公正的看待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的价值。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强化学生的逻辑缜密性,帮助其能够主动走入的历史事件中,站在当下的情景,对历史事件进行回顾,然后快速从历史事件中走出来,站在一个标准高度上,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很多情况下,中学历史的事件产生跨度都比较大,并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历史会形成较强的空间拓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其构建完整的事件脉络,推动学生价值观的有效形成。

结论:综上所述,在中学阶段,学生正面临着青春期所带来的干扰以及学习难度所形成的挑战,其自身的学习压力以及学习抵触性会出现明显提高。历史作为一门理论性以及枯燥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对其进行接触时,自然会产生较强的抗拒意识。对此教师就需要进行教学创新,注重调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通过课堂渗透、科学夯实、文化培养、设定多维视角以及完善缜密逻辑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柴凤林.浅论初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37-38.

[2]许秋荣.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J].名师在线,2019(21):28-29.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价值观教育教学分析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环境史与中学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