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09-10苏永丽

高考·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时态文体短文

苏永丽

英语写作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用于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最富有创造性、最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手段。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在写作教学中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由改写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改写是英语书面表达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改写就是在熟读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短文改写成对话,或把对话改写成短文;将较长的课文进行缩写或由教师提供提纲让学生扩写等方式。本人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点:

1.改写人称和时态。我首先从改写文章的人称和时态入手。对于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特别是在英语写作方面,更是一张白纸,英语的人称和时态是学生的一大难点。我就课前找一些简单的小短文,训练学生把第一人称的短文改写成第三人称,然后进行时态的改写。或者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改写其他人称的小短文,这样既训练了书面表达,又加深了学生对英语的人称和时态之间关系的感悟程度。

2.文体的转换改写。对于文体转换训练,自己着重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掌握英国人在不同情境中语言表达的特色,注意叙事方法和文章结构,抓住文章中心,尽可能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我对每一单元都进行这样的改写等方法进行语言训练,如学了《Making the news》一课后,我指导学生把对话读熟后并表演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在学了《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这一短剧后,先让学生表演,然后根据课后练习册中的图,给出提示词,让学生改写成短文,同学们在不改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由模仿起步,为“创新”奠定基础

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大家都知道教育的精髓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何还要提倡模仿学习呢?其实不然;模仿与创造并不存在什么矛盾,仿写训练并不排斥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此相反,大量的模仿为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供前期积累和準备,模仿是创造必备的基础和前提。对中国学生来说,学习外语写作,模仿尤为重要。

1.机械系模仿。机械系模仿是创造性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必由之路。我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提供各种文体的范文,让学生多读、熟读直到背诵,掌握各种文体的格式特点。仿写前让学生明白仿什么,怎么仿,讲明格式及内容要点。如学了英语书信,首先让学生明白用英语写信的格式,按写信的顺序归纳为:信头、信内地址、称呼、正文、结束语、签名。让学生明白上述写作格式后,再开始仿写。让学生感到有样可学,有话可说,学得会,用得上。

2.意义性模仿。意义性模仿,是让学生在所学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情境对语言材料的部分内容进行替代、更换的模仿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在有意义的情境中的模仿,来达到对阅读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用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学了课文《Life in the future》后,我启发学生先口头说,后笔头写《My future life》,同学们既仿写课文中描写的未来生活的各个经典句型,又用上了以前学过的语言材料,充分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觉得写作并不是高不可攀,又满足了这些学生的成功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由仿到创,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对学生的写作训练,由改写、仿写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就应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适时鼓励学生根据一定的情境用自己的话写一段文字,即由仿到创的过程。我指导学生留意、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或现象,用上自己已经熟悉的语句将其自然的表达出来,达到自如运用的程度。比如在每学期的大型运动会上,同学们兴高采烈的又跑又跳,积极参加各种运动比赛项目,我及时让学生把这种情景写下来,大多数同学既能把场景、情景写的栩栩如生,又能写出自己不同的情感、感受、感想,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言而喻了。同时利用课余活动举办英语演讲会让他们谈论自己的家庭、班级、最喜欢的教师及功课、运动等。先口头、后笔头,达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相互促进,不断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由最初写几句逐渐到写小段落,小故事等。总之,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猜你喜欢

时态文体短文
另类文体巧谋篇
KEYS
Keys
动词的时态、语态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
现在进行时
易混时态辨析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