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2019-09-10丁玉华何平

高考·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评价

丁玉华 何平

摘 要: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而言,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可以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评价;评价效果

受传统智力理论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教学中的教育评价主要体现为三种:教育评价应试化,教学方式灌输化,理解內容记忆化。教学中侧重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只有少数人得到表扬,多数学生没有得到积极的评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被极大挫伤。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向传统的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让我们用新的视角思考当前的教育问题,对课程改革中评价观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多元智能理论跟传统智力观的不同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以智愚来品鉴人类能力。而采用科学方法评定智力高低的历史,迄今有一百多年。1905年,比奈与西蒙受编制出的比西量表,成为世界上的第一个智力测验,随后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智商也逐渐成为度量人们智能搞下的重要标准。这种传统的智力测验通常仅将智力的范围局限在语言与逻辑方面。同时也合理化了单一化的教育方式,而忽略了智能的多元发展,忽视了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直到1983年,加德纳的《心智架构》一书,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为人类的心灵教化开启了尘封已久的窗,也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意涵。

传统智力观认为智能只是一种单一的逻辑推理或语言能力,虽然可以准确地说明学生成绩的高低,但却难以解释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成就与杰出表现:比尔·盖茨中途退学成了首富;丘吉尔口吃,被列入差等生,成了英国首相;爱因斯坦七次考试不及格,成了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三毛算数不好,成了著名作家。加德纳亦质疑此种智力观点的适当性,认为智力必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基于这样的理念,以及相关研究的综合结果,他认为智能应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现出的解决问题或制作生产的能力”。同时,他进一步指出人类智能至少有八种: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一个个体都存在着多种智能,而每一种智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加德纳认为,“智能在相当程度上是彼此独立存在的”,智能的这种独立性,意味着即使一个人有很高的某一种智能,如数学逻辑智能,却并不一定有着同样程度的其它智能。所以,我们应该同等地看待和发展每一种智能。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课堂上的教师口头评价语言一般都属于形成性评价。一般地说,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注重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分等鉴定。但是,我们说这样的评价同时也承担着诱发或唤醒学生潜能的任务。这一点,恰好和加德纳一直倡导的多元化的“真实性评价”相吻合,这就为多元智能理论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得不承认,教师都是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其不吝赞美之词。对于“后进生”,虽然不至于语言上的打击,但真的关注较少,更不用说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和个性发展中体现出来的优点进行表扬。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教学评价中之后,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进行评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才恍然发现“后进生”的优点是那么多,有的能歌能舞、有的具有绘画天赋、有的擅长体育项目……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潜力!

校园教育不是家教、不是私塾,我们无法做到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但是,我们应该尽可能照顾到大多数,也就是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日常的教学评价中,多一把尺子,也许就会多一个成功的孩子。发现更多学生的“闪光点”,加以科学引导,鼓励更多的学生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评价效果的影响

由于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特长,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才能在类型上有差异而已。这就对教师的评价反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老师不是直接加以否定或指责,而是通过先达到对知识的传授和总结的目的,再肯定其在某些方面的优点,激发其学习的信心。因此,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而言,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可以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理念的实施和落实,关键就在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在“关注学生发展”的今天,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课堂语言仍然是师生交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工具。对于具有不同智能组合、不同个性的学生,我们应该摒弃传统单一的甄别与选拔的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重视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心智架构》[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

[2]戴云,王聚元,沈晓东,秦贤.《有效教学能力提升及课型实践案例》[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年

作者简介

丁玉华(1972.9)汉族,吉林榆树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

何平(1976.6)汉族,吉林榆树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多元智能理论在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