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微课”为数学教学发展添助力

2019-09-10陈炳霞

高考·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微课技术中学数学教学应用

陈炳霞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信息技术也逐渐运用到教育领域,为教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从信息技术对教育事业的影响来看,传统的课程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处在转型升级的节点当中,这些全新的授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的教学形式也产生着影响。传统的教学观念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当代教学领域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朝向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迈进。信息技术使用下所产生的“微课”正是拓展多元课堂,为教学助力的重要工具之一。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应用;微课技术

中学数学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进阶升级版的知识延伸和拓展,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它也为同学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传统的数学开展方式更加注重对的课堂内容的教授,没有意识到利用创新的课堂开展方式来培养同学们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性。在“微课”这一工具的使用下,它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加精准地去学习这些知识点和内容,从而提升其理解能力和信息读取能力,进而加强同学们的自主理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不断加强微课制作水平,创新展示形式

由于“微课”技术的使用更多情况下依靠着教师的制作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微课制作水平,利用制作微课不同的工具和特点来对制作水平进行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中学数学老师应当充分了解、掌握不同章节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的展示特征,并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的不同来对制作中的侧重点进行不同的展示。在这一制作理念和方法的影响下,微课技术的利用能够充分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保证同学们对知识点学习的质量。以华师大版中学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一章节的讲解为例,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课堂进行中导入视频、音频的讲解,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介绍来对证明不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进行充分理解,在涉及到对“角边角ASA”判定条件的理解时,可以通过破碎的玻璃拼接等内容来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展示,进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重视学生学习特征,加强微课工具的适用性

中学阶段的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仍然处于初步阶段,他们对于这一学科所具有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尚未成熟,在面对更多的新的课程内容时大都是以直观的形象感受理解为主,因此在面对较为抽象的几何知识时,大多数学生会因为空间想象能力较弱而无法跟进老师的课程进展速度来对课程重难点进行理解。在微课的实际运用中,它能够通过音频影像等方式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进而来推动同学们对于数学课本知识的掌握。在微课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以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为例,由于在实际的课程内容讲解过程中,立体图形的视图和展开图对于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而班级同学们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状况也各不相同,因此,老师应当采取微课这一授课工具,在其中加入一些直观的动画视频,形象地展示几何图形的展开方式和横截面等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消化能力。

三、利用微课技术,充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由于中学阶段的数学科目所学知识比小学阶段的知识要更难一些,因此同学们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老师更应当通过微课技术等来对课堂的知识教授进行全方位讲解。但是在这一授课模式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时间往往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压缩,而老师为了让学生巩固这些课程内容知识也会选择布置相关的作业习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同学们的课业负担,在没有技巧指导下的题海战术的使用,往往不能够对班级同学的学习质量进行有效提高。但是在微课技术的利用下,学生们能够根据具体学时的微课模块来进行学习,例如在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中《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微课技术的使用能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上为老师节约一定的时间,从而让学生在面对不懂的知识点时反复观看视频中的重难点,归纳学生仍然不懂的问题,教师在课堂巩固复习环节带领学生通过微课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以此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尊重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微课表现形式

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偏差,而数学科目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许多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往往具有一定的困难性。而某些学生出于对理科科目的喜爱,会对数学的课本内容和延伸知识点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有学生因为自己理解力的问题,对于这一学科的学习有较多的困难,不管是在预习、巩固等阶段都会有一定的问题出现,教师就必须利用各种方式来不断提升具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尽量缩短统一班级的学习进度差距。以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章节的学习为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微课软件,来对不等式变形、解集、不等式组等知识点进行展示,以此来提高微课在实际运用中的表现形式。

五、素质教育背景下,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作为不可分割的教学环节,课后复习巩固板块是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都应当注意的内容。作为对抽象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科目来说,课后练习巩固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一环节的练习巩固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充分巩固自己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所习得的知识,并在这一基础上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向,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演练中提升自己的课程知识学习质量。例如,在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所学到的《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分析》这一章节,在对“平均数”、“中位数”、“数据的离散程度”等小节的授课后,由于数据的计算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便可以让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数据,并对其中所出现的关系等进行演算,教师在这一基础上制作相关微课视频,为同学们在实践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提供解答方式,这会让他们在课后的巩固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

六、扩大微课功能范围,联合家校平台进行开展

依托于信息技术手段和互联网平台,微课的模块应用应当不断得到拓展。从家校联合的角度来看,微课更应当联合家长群体与学校方的结合。除此之外,中学数学老师更应当将家长监督孩子利用微课学习作为课堂延伸的环节,进而提升中学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同学们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魅力,并且通過QQ群、微信群的方式来让家长对该形式学习的结果进行反馈,老师也可以通过线上交流平台对知识点的相关课件、资料、微课资源等进行传输,为中学数学教学发展助力。

七、遵循新课改要求,利用微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生综合素养和素质的提升是今年来教学所重视的问题,在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背景下,学科知识的培养从传统的“知识培养”迈向了“素质培养”的方向。在微课技术的使用下,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函数及其图像》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制作函数性质及其图形的直观展示,利用微课的多媒体展示方式来融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函数知识进行讲解,从而来让同学们了解到函数在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并在课后布置相关实践练习,提升其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结束语

“微课”这一工具对于加强中学数学的课程开展效率和学生学科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在“微课”工具的应用下,同学们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而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不断加强自我的数学学科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教师的课堂开展方式也在这一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的创新,改变了传统的单一、低效率的数学课堂授课模式,对于同学们实际的课程学习有着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微课”凭借着其信息技术的特点,在固定的课堂中能够利用传播技术将课程中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的知识点进行展示,进而将效率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青.运用微课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研究[D].集美大学,2017.

[2]徐月秀.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3]石虎.基于微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的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7.

[4]朱本斌.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6.

[5]卫德彬,阮征.基于微课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8(Z2):41-44.

猜你喜欢

微课技术中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个性化历史课堂教学方式与微视频技术运用
关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