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日历》:20年这是我们最谦卑的时刻

2019-09-10吴战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6期

吴战

摘要:年残岁底,出奇的寒冷,归途中湿绒的碎雪花裹挟着辛酸、焦虑、茫然迎面袭来,让人踯躅不前,情绪莫名低落。蓦的,听到了熟悉的声音,转头就瞥见了小区理发店里那台挂着的电视机,还如往常般播放着《城市日历》,作为一个电视人,这种敏感不可言状,一股暖流顿时在心头漾起。呵,《城市日历》开播也在寒冷冬季,已经整整20年了啊!那一刻,真想在雪地写下“生日快乐”。

关键词:“城市日历”;20年;感悟

中图分类号:I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6-0011-02

20年了,普通如你我升斗小民,刚好完成一个称谓的更迭,当初青春懵懂的少女如今已为人母,英气勃发的青年步入中年成为社会和家庭顶梁,大叔大妈也迈入老年安享天伦,无论你成功或失意,贫穷或富有,快乐或忧愁,《城市日历》一直陪伴大家成长、成熟、老去,如同一个贴心的朋友,时常带给我们温暖和感动。

1 火焰给你光明,我做默默执灯人

1999年1月1日,全国最早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城市日历》诞生在南通电视台二套,那是电视人青春飞扬激情满怀的岁月,不虚伪不夸张不逢迎,夏平建台长说,这个节目就是做给老百姓看的,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是节目好不好的标准。朴素价值观,融浸一个个文字,一帧帧画面,关注百姓冷暖,透视社会热点,传递生活资讯,帮扶弱势群体。由于强调平民视角,很长一段时间,日历近乎苛刻地回避领导活动,避免和《NTTV新闻》撞车,尽力捕捉普通人生存狀态和精神世界,维护市民的知情权,让他们看到和传统新闻不一样的民生新闻。

栏目创始人孙昱带领着司毅、邵鸣钢、方晖、陆中玉、刘韶青、葛庆、王颖、吴建国、朱迎春等人,加上稚气未脱的邻家妹妹陈晓露,一群激扬文字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用初心、用才情,使《城市日历》风生水起,陈晓露家喻户晓。从此,这个栏目陪伴南通人整整二十载,阴晴雨雪从不缺席。

2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打开城市日历,记录明天历史”,20年7300期,《城市日历》报道过无数人无数事,她的成长和城市脉搏、人物命运紧密相连。

第一个由日历号召市民募捐的孩子叫王春华,骨肉瘤患者,命运多舛却自强不息,大家一起留着泪串完了片子,那段配乐至今常在耳边回响;通过对双头婴儿通晓留的采访追踪,记者揭开了某福利院遗弃残疾婴儿黑幕,通晓留顽强生命力令人动容;勇闯火海献身的富二代周江疆报道,扭转了社会对一个群体的负面观感,轰动一时获得中国新闻奖;磨刀老人吴锦泉,倾囊而出1000多枚硬币的画面从这里走进大众视野,成为“中国好人”;被歹徒杀害的辅警沈银亮,生前也接受过日历采访,留下人生最后的影像;企业家陆才魁老人年过8旬,穷尽一生积蓄做善事,捐助了无数贫困学子和家庭。

这些人有的已经离世,有的仍然默默无闻,但是,他们身上散发的人格魅力和精神特质,已经随日历记录在明天的历史上。

3 为错过太阳而哭泣,就会错过群星

20年来,《城市日历》是电视台、广电台历任掌门人的“心头好”,梁戈、陆路、金星华、张辉,关爱有加倾力投入。至今,《城市日历》在南通所有收视频道栏目中仍然保持收视率最高、美誉度最好、经营创收最强,是唯一直播的名牌节目。但我们却高兴不起来,含金量褪色,看电视的人少了、老了,对精英人群和年轻人的影响力下降,对焦点话题的引领力干预度逐步丧失,生存压力让节目搭载了商业气息,这都是严酷的现实。这是电视媒体最艰难的时刻,单纯内容为王、点对面单向传播时代一去不返,新媒体野蛮增长疯狂挤压传统媒体空间,让人无所适从喘不过气来。

几种选择:一是退却,2018年末各地都市报、晚报扎堆关张,转进新媒体,另起炉灶再打拼。二是自嗨,沉浸在媒体融合伟大胜利中,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点击量,庆祝改开四十周年,一些门户网站、包括央媒互相攀比,吹牛刹不住。白岩松说,不以到达为目的传播都是耍流氓。这年头,造假的“流氓”真多,我们是正经人家,不屑那一套。如今,电视仍然是最有效的媒介,面对那么多热心电视观众和拥趸,继续架起党、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城市日历》责无旁贷,我们还要在清醒中坚守阵地。

4 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人间绝响

内容和渠道,究竟谁更重要的争论,犹如华山派争夺百年“气宗”和“剑宗”谁是正朔一样荒唐可笑,如同人的左手和右手,内容和渠道缺一不可。

目前,《城市日历》的采摄、编辑、包装、主持,人员素质和数量,都远远超过创办之初,但是,观众审美情趣的提升、获取信息的多元化超过了栏目与时俱进的速度,内容永远是王,在自媒体丛生的当下,日历要在内容建设上加倍努力痛下功夫,更加注重权威性和时效性,发挥主流媒体权威官宣作用,发挥强势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发挥良心媒体扶贫济困作用,与新时代同行,与老百姓为伍。

日历最初一批记者已人到中年,长江后浪代有才人。为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日历推出“共同见证”系列,由年轻记者担纲,通过采访各个时期代表性人物和事件见证人,从百姓生活、衣食住行多方面,反映时代巨变,由点到面全景式展现我市改革开放生动画卷。面向小人物,背靠大主题;捕捉小细节,反映大事件;着眼小确幸,折射大时代,这是一次成功实践。

《城市日历》微信公众号诞生于2013年,是日历官微,如今成为南通地区影响力最大、点击率最高的微信平台,是日历媒体融合的成果之一。日历节目每天还在本台“掌上南通”和“江海明珠网”同步呈现,实现了手持收看和随时回看的功能。但这些还不够,借船出海天地宽,今后日历内容分发渠道可以更加多元,平台可以更大更高,加强和市场的粘合,更好地实现短视频化、碎片化,这需要敏锐的眼光,更需要技术的拓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在新闻发布更加规范、版权保护进一步完善的明天抢占先机,赢得受众和收益。

5 最为谦卑的时刻,你最接近伟大

当年二套开播之初,负责人施长风写过一篇“感谢生活”,感恩电视媒体遇到了创新发展壮大黄金期,给了《城市日历》这样的小舟有了动力扬帆远航。《城市日历》何其有幸,诞生在电视传媒最好的年代,“城市日历”何其有幸,还行走在荆棘丛生却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时代。回眸20年,感谢观众,不离不弃,感谢生活,源泉无尽,感谢岁月磨砺,让我们有了砥砺奋进的力量,更要感谢新时代的伟大使命,让我们有了战胜一切困苦的信心。

泰戈尔说,最为谦卑的时刻,你最接近伟大。我们都很平凡,忙碌于市井,奔波只为生计,伟大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心中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这就是伟大;发一善愿结一善缘做一善事,这就是伟大;为社会默默付出、岗位默默奉献、家庭默默担当,这就是伟大。

20年后,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谦卑地低头含胸、奋力摆臂抬腿,顶着风雪,再出发。

(编辑: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