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学中德育问题探讨

2019-09-10杨福毅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5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探讨

杨福毅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小学教育更为重视,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德育教育问题,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科学合理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其形成完善的行为习惯,还有利于促使其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因此,小学教学活动中的相关教师应切实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本文将根据小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德育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展开全面详细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学;德育问题;探讨

针对小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德育问题探讨

关于教师因素的分析

目前情况下,我国小学教学工作中的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缺陷,最为顯著的是部分教师教育理念,特别是德育理念认识程度不够深刻,尚未清晰的明确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重要意义。相关教师若是不能正确的认识到德育工作的价值,就无法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出德育教育意义,从而致使有关部门制定的德育目标无法得到完成[1]。更有甚至部分学校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推动德育工作向着形式化的方向发展,这一项项不仅仅会致使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从而将会导致其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于学生因素的分析

学生是小学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其在德育教育环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由于自身年纪较小的特点其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于一些家长保护较好的学生来说,其各方面的抗压能力更弱,同样的自身责任意识也较低,对于外界事物诱惑的抵抗能力较为缺乏,并且不能很好的辨别是非[2]。小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各类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会致使其价值观、人生观存在一定的偏差,进一步影响其未来的健康成长。

针对小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应采取措施的探讨

加强德育教育重视力度

为有效的加强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相关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德育教育重视力度。首先,学校应该率先表明德育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工作计划中要全面详细的制定各项实施措施,使其能够真正的深入到教学活动中的每项环节;其次,学校相关人员应将德育教育与其它教育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其能够相互作用,让德育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其自身的价值作用,同时学科教学也可以在德育教育中得以体现;再次,学校应积极鼓励各学科教师以自身教授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在其中贯穿相应的德育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十分重要的;最后,学校应加强校园氛围建设,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实施德育文化宣传工作,并且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教师在此基础上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创造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为进一步展开德育深入教育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整合优化德育教育方式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实行德育教育工作,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以及小学教学的实际水平出发,并据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可行性[3]。教师应该加强沟通与表达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学生、相信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合理行为举止 。同时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家庭状况、学习情况、身心健康情况,并且以此为基础深入了解其思想观念,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措施,使学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方式,从而有利于加强其思想道德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要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具有自我教育意识,能够从错误中以及他人的成就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自我道德建设。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的接受德育教育,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塑造健全的道德情感、行为习惯,最终将会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增强教师德育教育的影响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同时也是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环节中的关键成员,其在工作过程中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实施教学活动应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学生起到一定得带头作用,发挥教师的榜样精神。在小学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教师始终在其中扮演一个领头人的作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方式进行指引,所以教师应切身的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对学生严格标准,坚决避免用暴力的形式教育学生,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展开心理教育、情感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的改正。在某些情况下,学生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甚至比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要久,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对学生实施合理的培养、教育。教师自身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精神品质,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不仅仅促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教师的习惯品质,教师更应该要注重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道德观念、行为习惯[4]。除此之外,学校应该组织一定的教师建立评价机制,从而使德育教育活动拥有完善的评价准则,从而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强德育教育的准确性、针对性。

总结:

现阶段,相关小学教学活动要想有效的加强德育教育,必须促使相关人员真正的重视德育具有的真正价值意义,并且能够根据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策略,增强教师德育的影响力度。只有做好全面充分的考虑,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从而有效的实施德育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也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文.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分析[J].学周刊,2019(27):165.

[2]高晶.突出职教特色,发挥体育教学德育导向作用[J].学周刊,2019(26):21.

[3]李淑姣.浅谈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从理念到评价的策略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1):123-124.

[4]万鹏.新课标下渗透在小学体育中的德育教学模式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77.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模式刍议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