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2019-09-10杜恩巧

学生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灵活合理

杜恩巧

摘 要:计算教学不容忽视,计算能力应从小学培养,中学的运算能力差还是小学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计算基础。

关键词:正确;迅速;灵活;合理

由于先进而简便的计算工具日益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速度减慢等等。

因此,计算教学决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这个问题存在于中小学的各个阶段。中学的运算能力差主要还是小学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计算基础,因此,中小学运算能力的提高还应从小学培养。在教学工作中,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对症下药

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纠错题型上的练习我通常这样设计对学生的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总结出预防同类错误的方法。在练习形式上安排有多种形式:可做单项练习,也可以做综合练习;可以把各类错题印在作业纸上,课上发给学生改,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错题本,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重新分析订正等。

二、加强理论、法则学习来提高计算能力

正确的运算必须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整数乘法中出现的错例24×5=100,很典型的反映了学生在学习算理的过程中,没有很透彻地理解乘法算理,过于粗心大意,关于乘法进位的数字该怎么处理学生是比较模糊的。再者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的两个错例:1.44÷1.8=8,11.2÷0.05=22.4。再如在用简便方法计算题:967-399=967-400=567也说明了学生对于加法的算理理解不够深刻。

要明白顺序和运算定律的意义,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两个错例中[427-(27+75)=475,87×2÷87×2=1,都说明了学生对于计算法则和运算定律的错误认识。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不谈灵活运用了。因此,在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对时,要特别注意讲清算理及法则的导出,力求做到直观、具体、透彻,以达到使学生充分理解的目的。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讲清算理、掌握法则、懂得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认真看、二仔细想、三细心算、四耐心查。

(一)认真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二)仔细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三)细心算:1、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2、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3、要善于有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四)耐心查:就是认真检查。1、计算完,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2、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3、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4、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互查,然后上交学习小组长复查,对于出现的问题随时指出,对于普遍或典型问题,及时统计、汇总、上报,进行统一分析讲。

四、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

掌握验算方法,在进行题目求解的运算的过程中或结束时还须对运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以便及时纠正运算过程或结果中出现的错误。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做把握好“少则得,多则惑”的原则。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春.淺析如何有效提高中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82.

[2]黄柏林.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58.

猜你喜欢

灵活合理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见解
关于开设计算机的辅助课程探究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创造性处理和运用初中化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