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30年代张雪门儿童文学思想与实践初探

2019-09-10孙莉莉李政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讲义图画儿童文学

孙莉莉 李政

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他所提倡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幼稚园教育初创期的理论和实践。他与当时另一位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可谓中国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先驱。

张雪门先生的“行为课程”理念和实践可谓深入人心,但其对于儿童文学的研究和实践却鲜为人知。张雪门先生曾于1930-1932年编著了《儿童文学讲义》(香山慈幼院自刊,其中上、中编为文选,1930年2月初版,下编为理论讲说,1932年7月初版),作为当时幼稚师范的讲义,编于幼稚师范丛书中。他还为幼稚师范生和儿童专门编制了《幼儿园小学校故事集》《中国故事集》等儿童文学选集,但以上内容均未被收录于已出版的张雪门文集之中。目前读者常见的只有张雪门《幼儿园教育概论》(1929年成书,193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和《幼儿教育新论》(1936年上海儿童书局初版)中对儿童文学有一定篇幅的论述。张雪门迁居台湾后,又担任《国语日报》儿童版第一任主编,对台湾地区华语儿童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限于篇幅和目前搜集到的文献,本文拟就张雪门儿童文学思想(以《幼稚教育概论》和《儿童文学讲义》为主)做一简单介绍,以开启其儿童文学思想和实践宝库一角,供学界同好挖掘。

一、《幼稚教育概论》中有关儿童文学的论述

《幼稚教育概论》于1928年12月在中华书局出版,1932、1933年两次重印。届时,张雪门正任职于北平孔德学校南分校,并旁听于北大,与周作人来往较为密切。其1929年编译出版的《蒙台梭利与其教育》就延请周作人作序,其儿童文学思想应该受到了周作人儿童本位思想的影响。

在本书中,张雪门并未专设儿童文学章节,而是在“教材”一章中有两处提到与儿童文学有关的内容。第一处是讲到音乐时,特别提到了“歌词须有文学的价值,并合于儿童的思想”。他还提到故事中原有歌词的,如《蛇郎》,教师在演述时应唱出来,“儿童听了自然格外觉得有意思”。又如《三只熊》就可以改编成歌曲。而这些都是课程中很好的“联络教材”。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张雪门明确的读者中心观点,这和他的儿童本位课程思想是高度一致的。同时,他又关注文学和歌曲的“联络”,关注语言的内容的同时,也关注其节奏性、音乐性,试图实现艺术的整合。

在“教材”一章中,张雪门专门提出了“故事的教材”,认为幼儿园的故事,按照性质约可分作普通的故事、自然的故事、史地的故事、音韵的故事和图画的故事五种。

普通的故事又可分为神话、传说、童话、寓言和笑话五种。神话有宗教的意义,可采集于古籍记传或流传于民间的,但须避免残酷的行为或过于哀痛的事实。传说有历史的意义。童话是偏于文学,这一类的故事最多,也最适合幼稚生,是最好的一类故事。寓言含有教训的意思,须讲与年长一些的儿童听,语言应简洁,并不可把教训的意思代为揭示,因为道德的教训,不是用言语所能奏效的,非得儿童的心深切地感动,如同他们自己亲历的一样不可。笑话是描写滑稽情形的故事,利用熟悉的事实和不相称的行为编在一起,使儿童听了喜笑欢乐,但须避免太粗鄙或太刻薄。

从以上张雪门有关“普通的故事”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强调教育者作为儿童文学作品与儿童的中介。他十分注重儿童的文学感受,把趣味放在首位,但同时又试图过滤文学作品中的残酷、悲伤、刻薄、粗鄙等内容。他强调儿童自己的感动和体会,而不赞成揭示作品的教训,更提醒教师要让儿童自己得到感动,而不可直接揭示教训的意思。张雪门始终在寻求着儿童与社会这两个教育目的的平衡,这一阶段看来,他的平衡策略主要是筛选和屏蔽,试图保持真善美的价值体系,维持儿童的纯真世界,同时又注重儿童自身的感受而不进行成人的强制或灌输。

接下来,张雪门用比较长的篇幅讨论了“自然故事”和“史地故事”,因为这二者不同于前面“偏于文学”的童话,而更接近他所谈的“间接经验”。张雪门认为,幼稚生经验少,但求知心强,教师无法回答儿童的问题时,自然故事就可以传授科学知识,又不损伤儿童的兴趣,有的还能使他们的想象超出已有经验的范围,享受欣赏的快感。他将自然故事分为三类:一是根据科学上正确的理由,用故事表现出来;二是采取故事形式,描写科学上正确的情形;三是解释科学的问题,但并不根据科学上正确的理由,不过借用故事做一个牵强附会的答案。他认为从科学上立足,当然一二较好,而从愉快为前提的故事活动中,则三较好,因为前者接近于科学,而后者接近于文学。儿童长于感情短于理智,所以先后之间,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年龄阶段和接受理解特点。

对于史地故事,张雪门认为这是最容易和课程相联络的。比如儿童研究冬衣,常会讨论到古代人和远地方人的衣服等。对于英雄故事,他认为可以满足儿童崇拜英雄、冒险成功的心理,但是他提醒必须注意控制,不宜引起儿童的领袖欲和崇拜偶像的心理,且需要无论中外一律收采,免得养成国别种别的偏见。

在此,张雪门虽然将故事作为幼儿园课程中的教材来讨论,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张雪门在有意识地处理科学与趣味,真实与虚构,以及多元文化(反歧视、反偏见、反集权)等儿童文学、儿童文化议题。

关于“音韵故事”,张雪门将之分为“部分的”和“全部的”。所谓“部分的”,指的是故事还是故事,只是其中夹了一些韵语。“全部的”则指全篇都是韵语,可唱也可听,如儿歌、童谣等。此处,他特别提到了一种形式叫“盲词”,并注解说这是宁波当时流行的一种说唱形式,主要是盲人进行表演的。可见其对于儿童可以欣赏的文学形式范围包容度很高,对民间曲艺等都有所关注,前面他也提到过昆曲、弹词等艺术形式,认为都是可以经过过滤筛选而后填充儿童文学资源的。他认为这些韵词属于比较纯粹的文学,几乎完全以愉快为目的。并且强调,部分的音韵故事,往往篇幅较长,不可任意缩短,那样就降低了艺术价值。

关于图画书及其运用,张雪门在这本书中的论述,可能是具有开创性的,虽然早在1923年,周作人在《儿童的书》一文中重点提出过这个问题。但只说到“从经验上看,儿童需要的是故事与画本”,并且指出了當时可以给儿童看的,适合儿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画本极度匮乏。之后,据李利芳考察中国儿童文学发生期之文体分类。直到1934年,在葛承训的《新儿童文学》中才把图画书作为一类文体单列。王人路在1933年出版的《儿童读物的研究》中介绍了一些儿童读物的插图和封面,并讨论了一些“故事画小册子”,也并未提出图画书的具体论述。就目前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张雪门是最早在文体分类中专门列出“图画故事”进行讨论的。在研究方面,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官廉在1922年1月1日《中华教育界》第11卷第6期专刊“儿童用书研究号”中发表论文《图画与儿童用书的关系》,此为笔者目前掌握到的对于图画与儿童读物最早的本土研究,该论文从图画入手,讨论教育由注入式转为指导式,教材中心转为儿童中心,儿童用书引起教育者关注,而图画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视助”作用。以上资料来源于李利芳著的《中国发生期儿童文学理论本土化进程研究》。张雪门提出这样的分类论述,这可能与他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有关,因为教育的需要,更接近儿童的需求,更了解图画对于儿童的价值。这一部分在本书中只有极少的说明,并且没有举例,在后续的《儿童文学讲义》中才会有略微详细的解说和举例。他说:“图画的故事,适用于幼小的儿童。讲故事的本身,简直用不到图画;但是,有时需要儿童注意直接贯注到故事上面去。在这个时候,可以用故事图指给他们去看。年长的儿童,又须使他们能够自己创造故事。所创造的,或许是很粗劣的,但是可以制驭想象,所以不能不为之练习。”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图画故事中图画的定位:一是吸引较幼小儿童的注意,二是发展较大儿童的想象和语言。他认为儿童可以先解释图画,以后渐渐及于书本的研究。儿童看图画中的形状,用自己的想象来构成故事,比较上有一种凭借的工具,并感叹“我国这种故事图,适合的实在不多。近今才稍稍有人参考西洋加以注意。”

最后,在这本书里还谈及了幼儿园故事的选择(创作)标准,如:内容须适合儿童的经验或想象;人物事实须富于动作;形式组织有极自然的重复性;层次须有变化;主人翁须特别明显;结局要圆满;主义积极,不带萎靡气;语句须活泼明畅。并将故事目的分为普通和特殊两类:普通目的在于启发儿童爱听故事、讲故事及表现故事的兴趣,培植欣赏力,扩充文学想象力;特殊目的则在于发展用语言整理观念的能力,养成说话或演述时相当的姿势及礼貌,改造言语发表的技能,增进领略他人说话的意义,引起注意调息及发声的高低快慢,增加注意力及学习率,输入科学的知识,辅助道德的教育,引起文字书本的研究。

总结张雪门对于幼儿园故事的选择标准和对其目的、意义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他非常注意故事对于幼儿读者的适宜性,尤其是经验上的适宜性,同时关注其文学审美的价值。儿童文学对张雪门的经验课程而言,具有文学自身的审美价值,也具有课程的工具价值,但二者都需归于儿童发展的整体价值框架内进行考虑。

二、《儿童文学讲义》里有关儿童文学的论述和儿童本位思想的体现

如果说张雪门在1928年出版的《幼稚教育概论》还仅是从儿童文学在课程中的运用来阐释儿童文学的话,那么在他1929-1932年陆续完成刊印的《儿童文学讲义》中,则对儿童文学有了更为细致详尽的论述。

张雪门编纂《儿童文学讲义》,经笔者分析,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动因:

首先,1928年张圣瑜《儿童文学研究》的出版带给张雪门很多启示,他在著述中也多次引用张圣瑜对儿童文学的论述,在分类等方面也有所借鉴。或者说,从周作人最早提出并呼吁“儿童的文学”到三十年代初,中国已经从翻译、借鉴国外儿童文学理论走向了本土理论建设。如1923年出版的魏寿镛、周侯予的《儿童文学概论》,1924年出版的赵景深的《童话评论》和朱鼎元的《儿童文学概论》,1926年出版的赵景深的《童话概要》,1927年出版的赵景深的《童话论集》和徐益棠的《儿童文学的心理分析》等,这些本土论述都可能成为张雪门师范教育的重要素材。

其次,这个时候,儿童文学作品也有了一定的积累,除翻译之外,儿童文学研究者也进行了大量采编整理工作,包括张雪门自己也根据幼稚生阅读的需要,编纂了《幼稚生小学校故事集》《中国故事集》等文选集。《儿童文学讲义》的上、中编就是“本论”部分,意即文选。张雪门在“本论”部分选入9大种26小类共计112篇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除部分注明“录自民间的口传或采自出版物”(主要是童谣作品),以及个别由张雪门本人直接翻译的外国作品外,大部分出自已经编纂好的文集。一定数量的作品以及文选为张雪门编写《儿童文学讲义》积累了素材。

再次,就是儿童文学对师资的要求,如前文所述,赵侣青、陈济成都提出了儿童文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张圣瑜在《儿童文学研究》中也提到应该加强师范教育,张雪门在《幼儿园教育概论》“教师”一章中,论及幼稚教师需要有文学的素养和基础的知识。此外,张雪门受老师高仁山之影响,在师范教育中尝试“半道尔顿制”,在《儿童文学讲义(上编)》“自序”中说:“我编纂这一部儿童文学讲义……想养成她们自动研究——读书的方法,并不想供给她们若干的教材。”

基于以上原因,张雪门在为幼稚教师编纂教材时,采用体例大致如下:

上编(本论)包括 :科学故事、寓言、动物植物制造物等故事、神怪故事;中编(本论)包括童话、史地故事、笑话、韵文、图画故事;下编(概论)包括:我们怎样研究神话传说和歌谣,儿童文学的特质怎样,我们从什么地方去搜集儿童文学的材料,儿童文学选择的标准,儿童文学的分类以及怎样和儿童讲文学。

在每一章前均有“预习的问题”,例如:张雪门《儿童文学讲义(上编)》第一种“科学故事预习问题”就是“试详细背述下列的故事,试说明每则故事的大要,试在每则故事中寻出其相同之点,试在每则故事中寻出其相异之点,试另在其他的书籍或民间传说中搜得这一类的故事。”上编和中编的预习问题大致可以分为:背述、总结故事大要或本类特点、比较异同(本类与故事、本类与他类、本种与他种、本国与他国、新编与原典之异同)、搜寻(其他文献或民间口头搜集)更多相仿文本、分辨(优劣、适宜年龄),说明在教育上的功能用意等(图画故事较为特殊,还要求教师指出图中事物名称,试编故事等)。

下编主要为理论论述,每一章前也设有预习的问题。题目紧扣内容,先引起思考,再进行讲解。此外,每章还设有“参考录”,一般为引用他人文献或进一步说明,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和补充举例文本。

因篇幅所限,本文只介绍《儿童文学讲义(下编)》中与儿童本位思想有关的部分论点:

关于神话的研究。张雪门将神话研究派别分为考证学派、民俗学派、文艺欣赏派、历史派、比喻派以及言语学、宗教学、心理学等的研究。但他指出,“这都不是我们的研究”,意即兒童教育者要研究的是“应该给儿童们预备发展上需要的食料,为着他们的现在,也就是为着他们的未来”。张雪门认为教师对于神话、传说、童话、歌谣的研究,不必深究其发生的地方,反映何种民族生活和思想,不必以成人主观上的好恶定其价值,而唯一标准就是符合儿童的需要。文学性与儿童性相比,儿童性占首位。至于儿童的需要为何,他列举了“关于儿童提问的研究”,以说明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即儿童文学应涉及的主题,以及“儿童推理方面的研究”,以说明儿童文学在于满足儿童好奇,启发想象,启发因果概念,助其社会化等价值。并总结儿童文学之价值在于:“满足儿童该一时期发展上的需要,且能唤起儿童在该一时期精神上的陶醉。”

关于儿童文学的定义。张雪门着重论述了“儿童的”文学,认为所谓儿童文学就是给儿童所能理解的陶醉的作品,但不是说不许成人来理解陶醉,然而绝不是把成人能理解陶醉的唯一作品来充儿童的文学。因此,儿童文学首先是优秀的文学,但又有其属于儿童的特质,包括:荒唐、拟人、滑稽、简单、重复、变化。李利芳总结了1912年至1934年,周作人、张圣瑜、陈伯吹、陈济成等人对于儿童文学审美特质的论述,总结出九条核心范畴:优美、新奇、单纯、活动-游戏、口传、滑稽-幽默、变异、匀齐、自然。两相对照,张雪门所提出的五条特质中,除优美是他认为一般文学本应具有的审美特质,其他也基本涵盖,而因为主要面对的读者对象是幼儿,所以他更加强调作品的荒诞、滑稽等审美特性。

关于儿童文学的来源。张雪门提出有六大类,分别为:儿童口里的传述、自己的回忆、民间的流传、东西洋儿童的读物、前人的寓言笔记或小说、现时的出版物。张雪门认为,幼稚教师是每日接触儿童的人,他们能听到儿童最真实的语言,所以应非常看重这个部分的收集工作。他说:“从儿童口里得来的材料,不论是歌谣或童话,不论其是从老人或别的儿童地方得来的,我们都从材料的本身着想,凡一经印入他们的脑子里,还能够再述出来,还能够很有味地时常述说,其适乎儿童的兴趣和能力便可知了。所以这些材料,几乎是百分之九十九有可以搜集的价值。”此外,张雪门还点评了当时著名的国内外儿童文学作家如安徒生、王尔德、爱罗先珂、托尔斯泰、泰戈尔、叶绍钧(叶圣陶)、黎锦辉等。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总结时特别说道:“总觉得现时的创作多比不上民间流传之能适合儿童的心理。因为一个作家,无论他的思想怎样超远,但绝难脱离他现时的环境,对环境上所起的悲哀和快乐,是不期然而然会在笔底表现出来的。感受得愈深,表现得愈刻,但和儿童也愈远。儿童心理和原人相似,供给他们流传的材料,原没有什么不可,但是现在的时代究竟不是原人的时代。所以不能让他们永远过原人的生活,信原人的思想,而有时就不得不仰仗于审查,修改和创作了。”

关于儿童文学的选择。张雪门开宗明义提出了选择的标准即为儿童与文学两个维度。“只顾第一面,文学不过是工具,失了文学的生命;只顾第二面,则无法引起儿童的兴趣。故选择儿童文学的标准其基础在于如何看待儿童发展的健全。”他认为所谓的教育不是教训,儿童的健全是全人格的健全,一个儿童能爱好文学、欣赏文学,在发展上与能奔跑、有节奏、会建筑、能交往合作同等重要。因此,再回到选择标准的问题上,先来回答关于儿童方面的,例如什么材料才是符合儿童兴趣的,包括:丰富的动作、合于新奇、出于自然;再来回答什么材料才是符合儿童能力的,包括:正面的本意、有地方性、开场直入、富有韵律。还有合乎教育的,包括:积极的、乐观的、唯美的、团圆的。至于文学方面的,则包括:内质和外形两方面。文学的内质包括:有真实的情绪、有创造的想象;外形包括:字和句确切而生动、结构清晰、详略得当、首尾衔接。

关于儿童文学的分类。此部分内容与《幼儿教育概论》里所述分类基本一致,只是在每一类别的含义和价值上多做补充说明,在此不赘述,仅对前文提到的图画故事略作说明。张雪门认为,图画故事的性质较混,发展较晚,是借助图画做媒介,而无须口传的言语(笔者注:可见此处讲的是无字故事,强调的是图画的叙事性)。图画故事在教育上的功能,是引起儿童的记忆,以再认事物,并焕发其想象,刺激其思考,而使儿童自己创造出故事来。因此就要求图画故事的图画必须有表意的价值,同时应形体简单,才能合于儿童的观察。他将图画故事分成两类:一类仅用图画来表示故事,叫作“故事图”,一类图上有字说明的,叫作“绘图故事”。他认为年幼的儿童适用第一类,小学可用第二类。“前者为形成思想与言语方式的工具,后者实为文字上书本研究的先导,加以配景合法,又可树植儿童艺术的兴趣。”从“本论”中的故事图和绘图故事来看,故事图有单幅,也有多幅,最多一个为四页;绘图故事有两个单页,《风痴子》18个画面,《十兄弟》19个画面,实际上已经接近我们所说的“图画书”形态了,只是文字在图画的背面。

关于儿童文学的教学活动。作为幼稚师资教材,关于教学的部分却格外简练。这也许正能反映张雪门的儿童文学观和课程观里儿童本位、读者优先的态度。他认为文学教育不一定在正式的课堂上集體进行,室内室外,三三两两,只要有讲故事的机会,孩子有兴趣和需要,就随时可以开展。教师经过练习都可以掌握讲文学的技巧,关键在于完整熟练,更在于投入融合,仿佛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还需要能够迎合情境,信手拈来。在讲故事之后,还要和儿童进一步地拓展,供儿童在欣赏之后的玩味,这包括三种办法,如:补充想象引起他们推敲,唤起儿童表演动作,联络唱歌的教材。他还特别提出需要注意:“儿童文学不仅仅是让儿童欣赏,还要引起儿童创作的兴味”,也再次提出“必须警惕的是揭出故事的教训意义,毁坏文学的趣味,而应请儿童自己内心去体会”。

张雪门在《儿童文学讲义》中系统阐述了他对于儿童文学的认识,提供了丰富的供幼稚师资学习的材料,充分体现了他的“儿童本位、读者优先”的思想。

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和实践发生期,儿童文学本体论是在社会整体“儿童问题”的大话语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儿童文学的目的、价值、分类、读者年龄分期等等都处于讨论阶段。张雪门作为接触到具体幼儿读者的教育工作者,从幼儿教育、幼儿园课程等角度,从读者接受端,与同时代的著名的理论研究者,如周作人、张圣瑜、王人路、魏寿镛、周侯予等一样,都为建设3~10岁(当时普遍对幼儿时期分期的界定)儿童的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其理论论述和师范教育实践,都值得今日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继续深入研究和学习思考。

【参考文献】

[1]张雪门.儿童文学讲义[M]. 北京:香山慈幼院,1932.

[2]喻本伐等.张雪门幼儿教育论著选读[M].武汉: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

[3]张雪门.幼儿教育五十年[M],台湾:台湾书店,1969.

[4]李利芳.中国发生期儿童文学理论本土化进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魏寿镛,周侯予.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3.

[6]赵侣青,徐廻千.儿童文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33.

[7]陈济成,陈伯吹.儿童文学研究[M].上海:上海幼稚师范学校丛书社,1934.

[8]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M].上海:儿童书局,1932.

猜你喜欢

讲义图画儿童文学
陈岱孙补充讲义
陈岱孙补充讲义
刊首语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图画捉迷藏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