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怎样进行高中历史课堂德育渗透

2019-09-10谭丹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0期
关键词:德育资源课外活动德育渗透

谭丹

【摘要】  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更好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基础教育教学中,中小学都比较重视德育教育,但是无法产生良好的实际效果,主要问题是不符合实际情况、教学形式单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不足、德育思想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等。因此,中小学应该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中,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下,对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经将立德树人作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本文主要从深入挖掘历史学科中的德育资源、生动讲述历史知识中的德育内容、结合重大节日进行德育渗透、运用课外活动进行德育培养等方面具体探析,以期提升高中历史课堂德育渗透效果。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历史 德育渗透 德育资源 重大节日 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092-010

高中階段正是人生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格、行为习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逐渐形成和固化,他们处于一种半成熟的状态,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当前互联网社会,学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面前,面对来自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和行为,所以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历史学科含有古今中外丰富的历史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指导,让学生以更广阔的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师应该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内容,更好地进行德育教学。

一、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内涵探析

新课程标准下进行高中历史课堂德育渗透,首先需要明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其中具体内涵包括历史学科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实际教学中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历史教育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更加关心国家发展,形成爱国主义思想;二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思想导向,主义是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理清历史发展规律,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历史观,增强历史使命感,更加认同中华文化、中国的发展道路,形成世界意识等;三是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史料论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以此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高中历史德育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内容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心理健康、法治观念等进行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德育教育能够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格,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更好发展。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知行合一、贴近实际、循序渐进,在高中历史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通过相关历史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启发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促进学生形成共产主义理想、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意识。

三、高中历史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深入挖掘历史学科中的德育资源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产生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记录历史的习惯,使得后代人能够认识、传承和发扬相关的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拼搏进取,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政治政治等,教师在高中历史德育教学中就可以深入挖掘相关的德育资源,从而提升德育教学效果。

例如,对于历史人物而言,不同历史时代的杰出人物以不同的风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历史传统和道德风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抗倭名将戚继光、程门立雪的杨时、分粥而食的范仲淹等历史人物,进行爱国主义、尊师重道、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德育教育。在人教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其中故事运用影像生动地展现出来,比如可以选择《甲午风云》、《中日甲午战争》等电影,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生动讲述历史知识中的德育内容

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历史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角色扮演等方式展开教学,通过展示和讲解重大的历史事件、指导学生模仿历史人物表演情景剧,展现历史人物在不同方面的优秀道德品质,通过这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例如,根据“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内容,展示和讲解相关历史情境,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近代以来的屈辱和斗争史,深化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中的人物和重大事件,进行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德育教育。

(三)结合重大节日和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在五四青年节、中秋节、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温习历史上的今天或者感受这些文化内涵,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爱生活等方面的德育教育。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历史遗址、文物展览等,增强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从课外活动中受到德育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下渗透德育方面的教学,应该在深入分析德育教育的内涵及其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挖掘历史学科中的德育资源、生动讲述历史知识中的德育内容、结合重大节日和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教学成效。

[ 参  考  文  献 ]

[1]刘建军.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高中历史课堂德育渗透[J].都市家教月刊,2016(12).

[2]徐金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J].科普童话,2016(47).

[3]李荣伟.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时代教育,2016(6):174-174.

猜你喜欢

德育资源课外活动德育渗透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让德育教育在我园生根、开花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研究综述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探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式
淘气包马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