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课前5分钟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初探

2019-09-10廖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0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廖伟

【摘要】  2001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标已在农村实施多年,笔者所在的这所农村初中生现有的口语交际水平依然差强人意,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应该把口语交际与识字、阅读、写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就利用课前5分钟对培养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课前5分钟 口语交际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090-020

引言

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较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是因为农村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在这种形势下,语文教师普遍重阅读、重写作,而轻听说训练;还有农村中学生腼腆内向的性格,不爱与人交流,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低下的一个原因。如果我们不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想溪水断了源头而日渐干涸,因此,对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而利用课前5分钟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一、农村中学生口语训练的现状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培养,但在农村中学,受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得到全面、持续而科学的训练。有的语文老师错误地认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无关紧要,只要他们的“语文成绩”好就行,他们片面地把学生的“口语交际”从“语文教学”中分离出去了,忽略对学生“听”“说”“读”的训练,“写”这个环节自然跟不上。在农村中学,基本上不设正规的口语课,学生不能接受系统的口语训练,离开“课堂”这个重要的阵地,加上农村相对闭塞的生活环境,农村中学生的口语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农村孩子性格内向的较多,他们很少主动与人交流;看到熟人,常常视而不见;遇到师长,不愿主动打招呼;碰到生人来访,更是躲得远远的。说话很少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雅的口头禅令人生厌;提出建议直截了当,拒绝别人语气生硬,遭到反驳无言以对;常以不耐烦的语气顶撞父母,常用粗俗的话语发泄不满,常因不当的言辞招来猜忌和误解。这种不善言辞的表现,很可能成为他们今后人际交往的障碍,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使他们痛失一些自我发展的良机。

二、培养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

1.教学改革的需要

语文是一门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叶圣陶先生指出:“‘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因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用口语交际取代了传统的听说训练,内容更丰富,更完善,更具有实际意义。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完全符合现代社会呼唤大量“能說会道”“出口成章”的新型人才出现的要求,开放的社会里,沉默不再是“金”,寡言少语也不再是一种美德。

2.提升学生个人素质的需要

语言是文字之本,人类先有语言,后有文字;世界上有没有文字的语言,而几乎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运用语言的机会比运用文字的机会多得多。口语交际的内涵很丰富,我们在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同时,还会训练到到礼仪、风度等方面的内容;会让学生感受到丰富的学识是良好口语交际能力的根本保证,所以说,我们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个人的良好素质。

三、利用课前5分钟培养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很多,但在农村中学,实施这一举措会受到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笔者在农村中学任教多年,认为利用课前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1.利用课前5分钟朗读,提高口语的准确性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把书面语言用口头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学生的口语受到严格训练,是提高学生口语准确性的有效手段。通过朗读,学生能积累丰富的口语素材,培养敏锐的语感,提高普通话水平。那么,怎样进行朗读训练以促进学生口语交际的发展呢?首先要求老师给学生范读,学生从老师的朗读中真切地感受到文章的情感而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文章中去,老师的范读对提高学生朗读的感情,实践证明远比单独播放录音的效果好得多。其次,老师指导学生流利的朗读,要求学生眼到口到,把句子读完整,不读断句,连贯流利,朗朗上口。同时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互听互评,提高朗读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交往能力。再次,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力求读出感情。

在朗读的内容上,可以选择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优美古诗、经典散文以及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朗诵,进而要求学生背诵名段名篇,这样既可以积累大量语言材料,又可以强化记忆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笔者曾分阶段训练学生的朗读,初一以《紫藤萝瀑布》《济南的冬天》《春》等文章为例;初二《雷电颂》《海燕》《吆喝》《皇帝的新装》等文章为例;初三《雨说》《变色龙》《关雎》《蒹葭》等文章为例。特别是《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皇帝的新装》这些文章特别适合分角色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文章大意,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真可谓一举多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由不敢读,到轻声读,再到大声读,然后到了声情并茂的朗读,最后师生都能享受到朗读带来的快乐。实践证明,课前5分钟的朗读用时不多,但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收效甚大,当然贵在坚持,切不可半途而废。

2.利用课前5分钟用演讲、课本剧表演来提高口语的感染力

在公开场合面对较多的听众,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发表见解、阐明道理、进行宣传鼓动的训练,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的感染力。在农村中学,知识竞赛活动较少,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不多,而课前5分钟的演讲为学生表现自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提高口语感染力。本人曾做过这样的尝试:课前布置任务,提前让学生做好准备,按照学号顺序每天上课前安排一两个学生上台脱稿演讲,演讲内容可以自主选择,成语小故事、理想、前途、环保等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演讲时间不超过4分钟,用剩下的一分钟师生进行简评。因为只有课前5分钟,所以每天能上台演讲的学生不多,但只要教师能日积月累的坚持,那么得到训练的学生就多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通过课前5分钟的演讲,训练了发音吐字,他们能通过不同的语气,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能恰当地运用眼神、手势等,取得口头表达和表情动作完美和谐的统一。

课本剧表演也不失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一个绝妙途径。课本剧的表演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多边互动的口语交际环境。学生在进行角色的协商分配,揣摩角色的特色语言、动作、情感以及学生的表演,整个过程,学生都在进行着语言交流,而一定的情景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泉。例如在教八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時,我把课文情节分成三场戏,学生分配好角色,准备了简单的道具,还增加了一些口语化的表达,同学们准备充分,全情投入,5分钟的课本剧表演让师生意犹未尽。后来在上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故乡》、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等很多篇文章的时候,学生都会在课前5分钟表演他们排好的课本剧。短短的时间,小小的舞台,却让学生受到极大的熏陶和感染,对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起到极大地作用。

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我们既要正视农村中学生口语存在的现状,又要重视对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巧用课前5分钟把新课标所规定的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这是每一个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农村中学语文课前5分钟小测验有效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17315)】

[ 参  考  文  献 ]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初中教学研究》2005年4、5期.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试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部曲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