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积极性的对策研究

2019-09-10陆茹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0期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教学对策小学数学

陆茹

【摘要】  小学生处于学科教育的基础阶段,在此学习过程中需要建立对不同学科特性及知识内容的具体认识,同时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助力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相较于低年级,教材内容更为复杂多样,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知识素养也有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要求,提高课堂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提高学生积极性,才能拉近师生距离,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快乐,自觉参与教师拟定的教学活动,跟随教师步伐不断提升综合素养,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对策 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085-010

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也贯穿了学生整个义务教育系统,对于学生今后的深造、生活、工作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当结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课程教学规律,挖掘更多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会学科魅力,发展更多数学人才。

1.当前小学生在中高年级数学课堂上学习积极性较低的原因

1.1中高年级小学生性格特质的发展变化

相较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中高年级学生正在产生诸多性格上的变化,此时学生开始产生更明确的团体意识,对于身边的教师、同学等的观察也会变多,开始萌生个性化意识与自主意识,部分学生不再像低年级学生一样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開始有了与成人互动、同龄人互动的界限感,荣誉感、自尊心、羞耻心以及虚荣心等心理感知逐渐成熟。学生的成长变化也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数学学科受抽象性、逻辑性等特质的影响,在小学数学中也以理论教学为主,如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则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更多的开始探索外部环境,对鲜活的、具象的学科知识产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对策,从学生的心理发展出发,将抽象教学转变为具有一定具象性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眼球,转变学生积极性较低的现状。

1.2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能力差异导致的心理变化

由于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习难度相较于低年级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由于成长程度差异、兴趣爱好差异、学习习惯差异等,很容易产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如教师不能正确处理这一问题,就很容易导致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产生畏难心态,不愿意正视自己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而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在学习活动中也倾向于与成绩较好的学生沟通,更进一步让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态,削弱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即使教师愿意与成绩较差的学生沟通,学生也会由于自己的自卑心态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成绩分层会导致学生积极性分层,不利于班级学生整体数学能力的提高。

2.提高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课堂中学生积极性的方式方法

2.1拉近师生关系,在良好沟通中激发学生积极性

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而言,教师仍然是他们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在管理学生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方面,师生年龄差异会提高学生对教师的听从度,另一方面也会形成师生距离,导致教师不能合理跟学生展开沟通。为此,教师应当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摆脱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理解与尊重,以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沟通中了解学生想法,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并回馈到数学课堂中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需要采用平等态度对待学生,不能因学生成绩差异而有所区别,而应当采用分级教学等模式,给予学生更公平合理的教学对待,评价也需要建立在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上,而不能一概而论,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2.2明确学生为课堂主体,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

传统教学罔顾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认为小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难以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与生活负责,实际上,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理解能力,能够掌握课堂学习活动的自主权,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学生能力,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技能展示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气氛中开展学习活动。

2.3导入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发展为单一的教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多种教学模式并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为学生列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圆。在学习“圆的周长”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先为学生设置校园圆形花坛的情境,让学生思考怎么测量花坛的周长,引发学生兴趣,然后再让学生用圆规绘圆,用细线、直尺等测出这个圆的周长,并引导学生测量半径,共同思考半径与周长的关系,最后再展开理论教学,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结语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还有利于培养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的个性化,助力学生自主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此,教育工作者还需不断研究与实践,立足现代教育理念与中高年级学生思维特征,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过更积极的交流沟通、更科学的教育方针、更多元的情境教学、更丰富的课内外活动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给出的教学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魏权.顺应孩子天性设计数学课堂适应课堂生成提高课堂效率——小学数学中高年级高效课堂实践剪辑[J].学周刊,2016,26:21-22.

[2]江新林.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教师,2017,17:44.

[3]杨鹏飞.妙语连珠,情思并发——课堂语言魅力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例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124-125.

猜你喜欢

学习积极性教学对策小学数学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提高军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