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记初心使命,脚踏实地搞教研砥砺奋进前行,仰望星空促发展

2019-09-10刘笑刘华光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0期
关键词:高级中学

刘笑 刘华光

【摘要】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为落实我校“让每个学生享受平等的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让每位教职工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的办学理念,2019年初学校党委、行政提出了“以课为媒重实效,全员教研共筑梦”校本教研思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全体十三中人牢记初心使命、脚踏实地搞教研;砥砺奋进前行,仰望星空促发展。实践证明这一做法解决了学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有利于从多角度、多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级中学 教研工作 总结及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058-020

一、专业引领——增强校本教研意识

魏书生老师说:“外界的引导和刺激可以让教师短时间内获得专业技能上的提升,但内心的强大、人格的完善以至于境界上的提升,则一定源于教师本人持续不断的内在需求。”十三中是一所有300多位教职员工的大校,且教师平均年龄偏大,如何克服老师们多年从教以来产生的职业倦怠,激发大家内在的教研兴趣和意识是我校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邱田民校长指出要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校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通常指的是具有教育研究专长的人员通过他们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引导和带动第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以及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动形态。其主要形式有:学术专题报告、教科研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例如,选派课题负责人参加省课题研讨会;多次邀请市课题研究专家和兄弟学校的课题组负责人到学校,进行课题研讨;请了湖南省“国培计划”首批专家、江华瑶族自治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唐添翼教授给老师们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教师职业发展》的讲座、请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胡义秋教授、湖南女子大学胡桂香教授、范敏、秦阿琳老师主讲“守望乡间的花蕾”公益课程的专家们,为全体教师作专题报告;学校还请来了湖南省音乐教研员薛晖、长沙市音乐教研员娄瑶琪、湖南师大郭声健教授等专家来校讲学。

我校还积极承办宁乡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的各种大型活动,让老师们有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承办了宁乡市教育局2019年上教学开放周活动,全县200多名高三政治、历史、英语老师齐聚十三中共同交流高考备考活动。我校严复军、赵必飞、姚思、邱金华、彭英老师向全市高三老师进行了高考复习课备考的示范教学及备课组的备课经验介绍,获得了上级领导和全市老师的高度评价。我校还多次承办了宁乡市各名师工作室以及远程网路培训的现场课活动。

专业引领针对性强,有利于教师困惑和疑难问题的解决,进而帮助教师找到较好的研究方向和切入口,树立教研问题意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辅助条件,去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而当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不足以生成和建构新的思想和新的概念时,新旧知识之间将有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就表现为问题。前苏联心理学家马秋斯基的研究表明,思维起始于问题,这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活动。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哈佛大学)。

没有问题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有问题表明还有发展空间。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制造性地解决问题,将问题作为一种可开发的资源,从而扩大课题的研究空间。我们鼓励老师们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善于分析和审视各种因素,不断发现个人发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激活自己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慢慢的老师们对于与教育教学相关的问题思考和谈论得更多了,部分老师驶上了个人专业化发展的高速公路。学校的课题研究如火如荼、结题课题的成果推广稳步推进;2019年有16篇教师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有200多篇教师论文获得各级奖励;康志良名师辅导的周婧Y同学获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评选的“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2019年中国未来科学家大赛我校康志良老师和欧镕伟老师辅导的学生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二十六个优秀奖;2019年湖南省创新大赛我校学生获得两金两银的优异成绩;课堂教研人人参与,2019年上学期教育局组织“四不两直”开学工作检查中我校优课率达百分之八十四,2019年下学期开学工作专项调研中我校的优课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三。努力做到全员公开上课、全速提升质量、全程接受监督、全景展示学校、全面凝聚智慧、全力办好教育。

二、同伴互助——增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凝聚力

“同伴互助”是建立在教师个体主动积极的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学校中一批有着共同志趣的教师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为谋求教学专业发展而结成或紧密或松散的学习共同体,开展有益的互助合作学习研讨活动,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探索问题,共同实现教学专业的主动发展。

(一)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组织,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

1.建立定期的学习制度。每周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

2.开展常规的教研活动。每两周要进行一次常规教研活动,教研科派人录像全过程。

3.加强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研讨力度。广大教师通過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课后点评、教学反思等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能力。2019年上学期全期共听课218节,包括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通用信息、体育、研究性学习、心理等学科。书记、校长、行政组成员、老师都上课、听课、评课。刘华光校长组织教务处、教研处和各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召开研讨会。以纲为纲,明晰考纲要求;以本为本,抓好专题复习,注意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错”纠错,查漏补缺;以考学考,提高应试技能;从点滴的改变入手,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困惑,注重教学评的内在一致性。号召老师们要发扬工匠精神,不断钻研,不断实践,逐渐摸索,让这种精神在课堂中落地生根。这些活动和做法极大的推动了我校课堂教学的发展。老师们都在思考如何用邱田民校长提出的“真、新、活、乐”的理念,构建以生为本,厚植人文的生命课堂。

(二)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

围绕共同的课题,相关学科的教师组成课题组,以合作共同体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以课题组为单位的教科研虽然在组织形态上属于学校组织中的非正式团体,但因共同合作的目的非常明显。以课题组为单位的教科研最主要的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着“学是研之源,研为学服务”的思想,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二是将项目研究与业余学习相结合。实践证明,课题研究是一种富有实践意义、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活动。

三、建章立制——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

学校成立“宁乡十三中教研领导小组”,制定并完善《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校本教研细则》、《教研活动制度》等一系列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保证了校本教研的顺利实施。

1.建立师徒结对制度。聘请有丰富教研经验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及时指导和督促他们不断积累和总结教育经验,让青年教师迅速加入科研型的骨干教师队伍,缩短其成长周期。

2.推行“五个一”基础工程制度。即在教师中开展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讲一堂公开课、在组内或校内做一次教育教学学术发言、写一篇“教学心得”或论文、参加一个课题研究等活动,促使教师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教师成名成家。学校还通过工会、教工团支部等组织,购买教研理论书籍,给教师发放理论读本,并要求教师做好读书笔记。

3.抓好教研骨干队伍建设。重点抓好教研组组长、课题组组长两支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学术研讨、专题讲座、现场观摩、外出参观等形式分层分类,培训教育科研骨干。

4.加强首席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管理。学校现有长沙市卓越教师或骨干教师10人。三个宁乡市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3人,宁乡市名师团队核心成员7人,宁乡市卓越教师骨干教师10人。在学校管理、学校教学研究中充分发挥他们示范带头作用,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创造出一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带动本组开展群体性教育科研活动。为他们成名、成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5.开展“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评选活动。

学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自评、互评、学生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主要从教研组、备课组常规工作、教研活动、开设公开课(或研修课)情况、指导青年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和学科竞赛、教科研成绩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评选活动每学年进行一次,评选出3—5个优秀教研组6-9个备课组。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獎励。

以上是宁乡十三中教研工作的一些做法,还有诸多的不足。习主席说:伟大的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教育教学是一条铺满鲜花的朝圣之路,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探索之路。全体十三中人一定会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奋进前行。仰望星空,有我们满腔的虔诚和执着的追求,脚踏实地,一路将留下我们思考、成长、超越的芳香。

猜你喜欢

高级中学
Reasons Behind the Destruction of a Woman’s Dream: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Elisa Allen in The Chrysanthemums
Love across Planets
Theshiningblackpearl
如何才能做到回归课本
逆向思维在数列求和类题型中的应用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