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2019-09-10刘荣

旗帜文摘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文化交流走出去

刘荣

【关键词】中华文化 文化软实力 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世界格局转换、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新战略和新部署,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国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搭建基于中国语境和文化背景下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對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助于应对文化竞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一方面,中国虽然孕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但在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还存在一定不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国之间的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密切和频繁,这也使得各国文化交流增多,文化之间的相互竞争难以避免。因此,我国亟需推动文化“走出去”,积极应对文化的竞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使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要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都需要在两个方面作出努力,其一是扎根生长,其二是开枝散叶。这意味着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唯有在国内打牢根基,赢得本民族的高度认可,才能够获得赖以生存的民意基础;唯有走出国门,同各国文化深入交流与融合,获得国际上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如果仅仅专注于文化在本国的传播,我国只能够发展为文化大国,唯有促进文化的开枝散叶,才能够真正发展为文化强国。推动文化“走出去”是促进文化开枝散叶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唯有推动文化“走出去”,使得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才能够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第一,加强文化外交。文化外交作为国家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国家真实声音、打造国家良好形象、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等使命。因此,我国政府还需要构建一套长远而有效的文化外交运行机制,加快完善文化外交相关法律体系,积极开展对外文化援助项目,重视培育和储备文化外交人才。

第二,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对外文化贸易不仅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挖掘新的增长点,还能够为深化对外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渠道。因此,我国政府还需要不断完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针对对外文化贸易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健全对外文化贸易相关法律法规。我国企业需要加强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研发创新力度,提升我国文化形象,同时,重视与其他企业之间的整合重组,在对外文化贸易中发挥合力。

第三,加强民间对外文化交流。民间的对外文化交流能够弥补文化外交存在的不足,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我国政府应当有序推进民间对外文化交流,将民间对外文化交流发展成为推动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重视培育民间对外文化交流主体,构筑多边文化交流平台;出台激励政策,提供海外演出咨询服务,支持民间艺术团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第四,发挥海外华侨的纽带作用。海外华侨不断融入国外社会的过程,实质上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体现,他们不仅使传统美食、中医等扬名国外,还使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外得以传承。因此,海外华侨无疑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重要力量。新时代,我国还需充分调动海外华侨的积极性,激发其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与使命感,鼓励其将中华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

首先,实现语言的国际化。由于各国文化差异的存在,各国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中国,“狼心狗肺”“丧家狗”“狗仗人势”等词语赋予了狗这一动物以负面形象。然而,在西方大多数国家,狗是忠诚使命的象征。因此,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当重视词汇的表达运用,需要在对国外文化具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注意翻译的选词用字,避免对国外民众形成错误引导,使其曲解我们的本意。

其次,实施品牌营销战略。一是,应当重视提升我国文化外贸产品与服务的原创力,着力打造我国自有文化品牌,从而提升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二是,应当提升我国文化外贸产品与服务的科技含量,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文化外贸产品与服务,从而不断汇聚品牌优势。三是,应当积极参与国际文化贸易规则制定,依据市场规律开发、销售文化产品与服务,进一步融入全球文化产品体系,打造中华文化国际品牌。

最后,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要推动文化“走出去”,不能仅依靠专业的翻译人才,也需要依托技术研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等。高校应当主动响应国际化人才战略,满足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着力培养懂技术、懂管理、懂文化、懂外语的全能复合型人才。文化企业应当与高校深化合作,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打造文化创意园区,建立面向国际文化市场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新创意、新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为文化“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

其一,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我国政府应当优化文化领域的财政投入方式,加强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与考评体系,加强税收调控能力,持续完善文化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健全税收制度,缓解文化企业的税收压力;针对文化产品与服务免征部分营业税;加快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立相应的投融资服务平台,促进文化更快、更好地“走出去”。

其二,完善贸易促进机制。我国应当广泛收集反馈信息,借助互联网资源、大数据技术,分析各国在价值理念、文化信仰与审美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做好文化评估,为文化产品与服务“走出去”提供指导。我国应当优先进入文化认同度较高的国家,以便快速打开国际文化市场,通过提升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我国文化产品的世界市场。

其三,完善民众参与机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以及创新者,人民群众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清晰的认知,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我国政府应通过开展文化发展研讨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鼓励我国民众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互动。同时,我国政府应构建激励与监督机制,对在国际文化交流过程中作出卓越表现的组织或个人予以奖励,从而提升民众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参考文献】

①文宏武:《增强文化自信加快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理论视野》,2017年第3期。

(人民论坛 2019年03期)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文化交流走出去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