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2019-09-10陈慈鸾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0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教学研究初中英语

陈慈鸾

【摘要】  思维品质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本课题研究试图理清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哪些影响? 探究并构建出有利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以解决目前英语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低成效问题,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核心素养 思维品质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032-030

一、研究背景

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表达了思维,思维借助语言体现自己。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展开的过程,因此语言学习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思维的语言学习也有利于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也提出英语课程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中,英语学习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具有怎样的思维品质。

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的发展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个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人,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强调让学生记忆大量各种知识来应付考试,考试成绩是评价教育结果的主要标准,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他们的思维能力缺乏发掘,学习能力提高缓慢,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了他们的发展潜能。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迫切要求教师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当务之急。

由此可见,融入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研究很有必要性。

二、研究内容

(一)探究并构建有利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我们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学习能力,我们的最终目的在于探索出一套高效的英语教学的模式,特别是如何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基本方法,以期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解决目前英语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课堂高投入、低成效问题

本课题研究试图理清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带来哪些影响?能否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在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实践性探究,解决目前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高投入、低成效问题。

三、理论依据

发展英语思维品质的教学活动应以理论依据为参照,即依据已有的思维品质发展理论框架设定活动指向思维品质发展方向和具体目标。教师可参照的主要理论框架如下:

(一)参照思维发展的替代与辩证发展路径: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直观行动思维→动作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形象逻辑思维(林崇德, 2009),确定活动适切的阶段及指向的目标方向。

(二)参照思维过程分类:例如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确定活动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层次要求。

(三)参照思维品质分类: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等(林崇德,2010),确定活动指向的具体思维品质发展目标。

(四)参照高阶思维分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跨文化思维等,确定活动是否发展高阶思维及其指向的高阶思维类别。

四、研究思路

(一)理清思维品质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能力差异的表现,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部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心能力。语言能力是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基础。这四个维度中,语言能力居中,另外三个板块形成一个圈将语言能力包围在里面,說明语言能力是要放在这几个维度中去培养。即:在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提出研究假设

英语思维品质既指在英语学习活动或英语运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的思维个性特征,也指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课程所发展的思维品质。发展英语思维品质的本质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界定操作概念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Bellanca等(2012)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七种思维活动训练,每一种思维活动包括三项思维技能,这七种思维活动是指:(1)批判性思维,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事物、活动的能力。(2)创造性思维,包括产生、联想和假设;突出创新或创造,而不是抄袭或模仿。(3)复杂性思维,包括澄清、转换和判断;不同于机械性思维,复杂性思维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层次性等特点。(4)综合性思维,包括理解、推断和比较;将事物放在系统中进行思考,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方面的分析与综合,找出与事物相关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5)合作思维,包括解释、发展和决定。(6)交际性思维,包括推理、联结和表示。合作思维和交际性思维常用于口语交流中,保证说话双方的合作与协调,促进交流的畅通和愉快。(7)认知迁移,包括合成、概括和运用;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同化和顺应到原有的认知结构影响新的学习(温爱英,2017)。

五、研究过程

(一)选取实验班级

本研究实验历时一个学期(2019 年 2 月—2019 年 7 月初二下学期),在江西省井冈山中学进行,从初中二年级选取初二 13(班级 2)共 49 人作为对照班级, 初二 14(班级 1)班共51人作为实验班,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前,首先进行期初前测,然后对前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 T 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分均值分别为79.82 和79.92,双侧 Sig 值为0.973,大于 0.1,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表明基本无差异。

(二)确定研究工具及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1) 期中考试试卷

在学期期中两个班级学生统一参加学校的期中考试。试卷为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试卷由听力测试,语言知识及运用(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几大部分构成,总分共计 120 分。

(2)期末考试试卷

在学期期末两个班级学生统一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试。试卷为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试卷由听力测试,语言知识及运用(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几大部分构成,总分共计 120 分。

(3)SPSS统计分析软件

使用 SPSS 分析软件对包括前测在内的三次考试成绩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研究方法

(1)实验法

本研究将以江西省井冈山中学初二两个平行班为实验对象,在实验开始实施对两个班级进行前测,以确保两个班学习水平基本持平。初二(14)班作为实验班级,采用基于思维品质的教学模式,即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三项思维技能、七种思维活动训练,涵盖视频讨论、引出话题、呈现新词、预测内容、理解细节(包括思维导图、比较归纳、回答问题、小组表演等)、评价观点、想象创造等旨在发展学生不同水平思维品质的教学活动,进行一个学期的授课。而初二(13)班作为对照班级,采取常规的教学模式,教师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表层信息的处理,关注词汇、语法的反复讲解和操练。期中考试和期末测试后将对两个班级综合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2)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思维品质的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

(3)文献研究法:分类阅读有关思维品质文献(包括文字、视频等具有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4)资料整理归纳法:根据实验数据的整理,为理论研究和具体归纳提供相关的依据。

(三)明确实验步骤

本教学实验的实验步骤:前测→教学实验1→期中考试成绩→教学实验2→期末考试成绩→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与讨论→得出结论。

(1)前测:参考初中一年级期末考试成绩,选取平均成绩基本相同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

(2)教学实验1:2019 年 2 月至 4 月中旬对两个班级实施第一次教学实验,教学教材

同为人教版初中英语新目标二年级教材前六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对照班采用的是传统英语教

学模式,实验班采取基于思维品质的教学模式。

(3)期中考试:两个班级的学生统一参加学校的期中考试。

(4)教学实验2:2019年 4 月中旬至 7 月对两个班级实施第二次教学实验,研究方法

与教学实验一所采取的方法相同。内容为新目标教材的后六个单元内容。

(5)期末考试:两个班级的学生统一参加学校期末考试。

(6)测试结果全部录入 SPS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7) 最后结合各项分析结果和课堂观察情况展开论文撰写。

六、研究结果

(一)期中期末测试成绩的研究结果数据分析

利用 SPSS 将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进行汇总统计对比,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检验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是否对两个班级的成绩带来显著影响。以下是两个班级的对比统计表(见下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期中考试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总成绩方面的平均值分别为82.82 和 80.35,实验班比对照班级高出 2.47 分,差距已经开始拉开。在期末考试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均值分别为88.02 和82.43,相差 5.59分,差距十分明显。期中考试中,表中检验 F 统计量的观察值为 0.125,相对应的 sig 值为 0.943,大于 0.1,说明方差具有齐性;期中考试中两个班级的双侧 Sig 值为 0.379,大于 0.05,所以在统计学意义显示两个班级差异不显著。然而,期末考试中检验F统计量的观察值为 0.397,相对应的sig值为0.530,大于 0.1, 说明方差具有齐性。在期末考试双侧Sig值为 0.036,小于 0.05,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水平,说明两个班级的不同教学模式对成绩影响很大,验证了基于思维品质进行教学可以超越傳统教学模式,两个期初平均值接近一致的班级,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同样的课时,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内容,因为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不同,最终产生了明显不同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发现和启示

随着教师研讨的不断深入开展,发展思维品质的重要性渐渐深入人心,它不仅是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更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经过历时一个学期的教学研究,通过对两种教学模式(基于思维品质的英语教学模式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实验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及课堂观察,最后得出的研究结果对于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日标的设定要以学生的现有语言基础为依据来设置思维品质目标。“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关系:即知识-教书——育人。因此,基于核心素养之思维品质的英语教学应有三个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

(2)教学活动进程中要设计有效问题和活动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设计开放性问题,涵盖视频讨论、引出话题、呈现新词、预测内容、理解细节(包括思维导图、比较归纳、回答问题、小组表演等)、评价观点、想象创造等旨在发展学生不同水平思维品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三项思维技能、七种思维活动训练。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基于思维品质初中英语阅读课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文本符号进行意义的解码和建构,即学生搜集、理解基础信息。这一阶段是基础,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语言知识。二是通过推理来理解语言背后的真实意义。学生需要做出思维判断。这一阶段是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思维技能。三是通过思维判断文本阅读中真正有效的信息。学生需要将信息与自身认知结构相关联,进行思维理解。这一阶段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社会常识。

(3)教学手段上恰当使用思维导图组织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的形式说明思维过程的视觉化学习工 具,是基于可视化学习理论对思维过程的显性化描述,具有显著的过程性、生成性、逻辑性 和经验性,既可显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又可发展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鲁子问,2016)。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词汇、阅读、书面表达、复习等方面的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提升其语言能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课题研究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比较清晰,研究方法也比较得当,研究结果也具有说服性和可靠性,但是本研究依然存在不足和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时间比较短。整个研究过程仅历时一个学期,若时间安排再充分一些,则研究结果会更多发现基于思维品质的教学模式的问题和缺陷。

第二,研究范围不够广。本研究只是在江西省井冈山中学的一个实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如果能有更多樣本,研究范围足够广一些,则研究结果会更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该课题是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被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学科带头人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为18ZXYB070.

[ 参  考  文  献 ]

[1]BeHanca, J.A., Fogarty, R.J.&Pete, B.M.2012. How to Teach Thinking Skills within the Common Core [M]. Bloomington:Solution Tree Press.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温爱英.从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看英语中考书面表达题的命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7(11):42-48.

[5]温爱英.一节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课[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52-57.

[6]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7]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0(1):92-92.

[8]鲁子问.思维导图:英语教学的有效工具[J].英语学习·教师版(下半月刊).2016(12):43-45.

[9]洛林·安德森(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0]程晓堂.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3):1-7.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教学研究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