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停跳及不停跳的临床疗效

2019-09-09陆宏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搭桥术体外循环主动脉

陆宏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冠心病在目前临床上病死率较高而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方案无法对所有患者起到良好的病症控制效果,药物治疗仅适合应用于病症较轻且较为早期的患者中[1]。现阶段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停跳及不停跳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良好,但是否对患者进行心跳停止处理在目前临床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2]。所以为了探究心脏停跳或不停跳的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效果,本次研究在本院中接治的所有冠心病患者中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收治82例患者进行本次实验,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停跳及不停跳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中接治的所有冠心病患者中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收治82例患者进行本次实验,根据本次实验要求通过随机数据抽签分组法,将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录入为对照组(n=41)与实验组(n=41)。对照组中含有23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1岁-79岁之间,平均年龄(62.4±6.3)岁,实验组中含有21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3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63.5±6.9)岁。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且未发现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将其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冠心病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患者在常温状况下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并将患者保持仰卧位,经由主动脉以及右心房对患者进行插管,建立完善体外循环后,阻断患者主动脉,对患者进行静脉全量肝素化后,在主动脉中注入停跳液,将目标血管暴露于视野中。在心脏复跳后,在主动脉夹层壁作为目标血管的吻合旁路,进而吻合升主动脉,在对患者的室壁瘤进行切除后,应用三明治法将创口缝合。

实验组患者则选择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患者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后,保持仰卧位,在患者的胸骨正中作一切口,将心包切开后充分暴露患者的左前降支,将大隐静脉以及左乳部位动脉取出,将肝素注入于静脉中,用药剂量为1 mg/kg-1.5 mg/kg,防止患者的血液凝固并保持血流稳定,随后对患者进行桥血管和主动脉壁吻合术,对患者常规留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对比(Mean±SD)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记录,同时比较其心功能各项指标。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除,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未发现心肌缺血的症状,焦虑情绪基本缓解;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心肌缺血减轻,焦虑情绪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肌缺血、焦虑情绪均未得到改善甚至加剧。

心功能各项指标主要包含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实验数据录入Excel表格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文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分别选择χ2、t值进行统计分析,若各实验结果中P<0.05,则说明本次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9例(95.1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8例(92.68%),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症状主要以老年患者为多发人群,在患者发病后,其主要症状以心悸和心血管阻塞为主,并且患者在情绪激动或运动剧烈的状况下症状发生更为显著。这是由于过于强烈的情绪波动或运动波动会造成患者心脏负荷增加,进而引起患者心肌供氧或供血不足,增加了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应用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如果发现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要选择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这样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肌供血功能[3]。

冠状动脉搭桥术主要是一种选择,患者自身静脉或其他血管在冠状动脉以及主动脉之间进行搭桥连接,使患者的心肌供血恢复正常,进而改善患者心功能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4]。心脏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传统医学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手术方案,这种手术会导致患者心脏出现心肌缺血状况,有可能会在术后对患者造成心肌受损的现象,部分患者甚至在术后出现心力衰竭,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5]。

而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能够使患者的冠状动脉从近端绕过血管狭窄而到达远端,通过非体外循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手术,不会对患者的正常生理状态造成影响,而在手术过程中所应用的肝素剂量较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出血量,对于患者的缺氧缺血状况改善良好,有助于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进行治疗,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对于患者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冠脉搭桥术的治疗总有效率也较高,所以在实际应用时应当尽可能根据患者的病症特点和体质状况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以保证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搭桥术体外循环主动脉
心脏搭桥术后,该不该进行运动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急性冠脉综合征搭桥术后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