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

2019-09-07钱翠兰

池州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院校

钱翠兰

(铜陵学院外语系,安徽铜陵244000)

由于英语教学的飞速发展,大学新生英语水平大幅度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压缩现象在高校呈显出普遍态势[1]。随着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公共外语课程逐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理据,但通识英语依然应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2]。在这种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不能单纯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出发,而是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切换,即从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现代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多媒体为基础的合作教学逐渐受到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的青睐并被用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

合作学习法(Cooperative Learning,CL)于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合作学习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学习基本单位,通过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来达成小组学习目标,以小组总成绩来作为评价、奖励的依据。合作学习法是以海姆斯的语言“交际能力”理论来作为它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该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不是等同的概念,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也不能简单的画上等号。外语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传授语言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3]。合作学习法提供给语言学习者大量融入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了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运用技能。合作学习法主要以小组活动为组织形式,每班同学根据性别、能力、性格等差异分成若干小组,各组尽量搭配相当、分配均衡,从而使各小组间的竞争具有公平性和合理性[4]。

1 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2016年9月,笔者所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这是一套教学理念独到、教学模式创新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材。该教程共有八个单元,每单元围绕同一主题选择了两篇阅读文章,并配有一定量的reading comprehension、language focus、structure analysis和translation的练习。该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安排每周4课时,每学期16周共64课时。笔者所带大一的二个平行班级,学生人数分别为60和78,几乎都为大班教学。过多的学生人数,大容量的教学内容,有限的教学时间,如果完全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一方面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很难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做到教、学全覆盖。要保证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必须协同作用、合作共生,共同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平衡状态与良性发展,从而完成大学英语教书育人的功能。

1.1 教学资源

以教材为依托,建立以主题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定每单元的学习主题。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一共是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涵盖了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科技等领域,符合学生思想、情感和学习等多维度需求,主题由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与各单元主题相关的大学英语学习资源。教材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辅助材料。

1.2 教学模式

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按照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和均衡搭配原则进行分组,拿60人的班级作为实验班,每六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分成十个小组。利用网络资源,每个班级、每个小组分别建立一个QQ英语学习交流群,便于信息共享和及时沟通。教学模块按照以下几大块来进行:

1.2.1 单元英语基础知识练习 作为一所省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还是相对薄弱的,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能忽略或是跳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布置适当的英语词汇学习任务,在教师上传音频资料和小组组员互相协助的模式下,完成各单元新词汇的读、写以及课后words in use和word building的配套练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听写、监督、打分,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记录下来,教师定期监督学习状态、收集学习成果并做评价。

1.2.2 单元主题预习 单元主题是课程设计和学习的主要方向,主题的确定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来完成。按照每个单元确定的主题来开展课前预习,对教材提供的两篇文章进行仔细阅读、网络资料搜集。教师将文章划分为几大模块(主题,写作背景,文体,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特殊句型,重点词汇),学生可参照课后配套的structure analysis,reading comprehension和critical thinking等练习来完成。预习过程中对于小组有争议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作以记录,把预习内容以英语制作成PPT便于以后的教学演示,教师在网络资料查询和PPT制作阶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全程帮助。

1.2.3 课堂提问和讨论 根据预习的几大模块,各组按照抽签方式选定本小组的课堂教学内容,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课堂汇报,小组成员课堂汇报实行组内滚动式,这样就可以确保每个同学每学期都有几次机会参与这样的个人demo。每个模块汇报时间可根据具体内容多寡、难易程度进行合理分配,平均五分钟一个模块。课堂汇报结束之后,各组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其它组同学予以解答,最后由教师进行纠正、总结和评价,并给每组的表现打分,成绩计入期末考核。

1.2.4 课后拓展训练 每篇文章后面都有unit project,reading skills模块,学生需要对这部分进行思考,各小组内部之间互相讨论学习。课后的翻译部分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尤其汉译英部分,它也是四、六级考试的一个题型,分值为总成绩的15%,所以必须进行不断实际操练。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探讨各自的翻译思考和技巧,互相学习,最后由老师给出译文模板,学生参照,思考不足。

1.2.5 课程小结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习总结:总结心得收获、分析不足、提出改进。每个学生结合自主学习内容和教师的反馈意见,撰写本单元学习小论文,论文字数不能不少于500字,这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考、总结和英文写作的能力,最后教师会将学习小论文成绩纳入期末考核。

合作学习采取课上、课下相结合,分组合作、组间竞赛的授课方式,真正做到以内容为核心,以教材为依托,用英语进行阅读和口语汇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各小组成员之间英语成绩有差异,经过统计,实验班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在80-130这样的区间,分数段主要集中在100-110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75%,对于成绩在100分以下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避免他们产生英语学习的自卑心理,发挥他们在组织、思考和课件制作等其它方面的优势,激发他们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而对于成绩在100分以上的同学,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相对活跃,通过课堂上的积极融入,能够将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1.3 师资要求

合作学习学生需要进行分组,课堂需要认真设计,操作过程需要师生、生生之间很好的配合,整个教学的实践过程较为复杂,这对大学英语的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能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接受新事物。能够熟练的运用和操作计算机、利用网络资源,拥有良好的课堂组织和掌控能力。合作学习不宜独立使用,它对课堂的改变是局部的,授课教师要将其与传统课堂相结合进行灵活贯通。在课堂设计上教师对教材要认真分析,对资源实行整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合理编写教学和研讨内容,把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作基础,设计的问题既要有新意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教育意义,使学生既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进行深入思考,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合作学习是一项分工协作的学习模式,分组是否均匀,分工是否合理,监管是否到位都会影响最后的实施成效,授课教师在前期要进行仔细的调研、组织。

课后教师要对每一次的授课进行教学反思,把评价探究英语学习的成效作为重点内容,尤其要反思和改进课堂探究情境的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学生参与探究的激情、参与面、参与度及将信息转换成知识的有效程度,另外还要确保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获得更多亲身参与语言研究探索的体验,激发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英语知识的兴趣。

2 案例研究

建立起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机制。教学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传统课堂使用“课堂表现+考勤+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相对单一,随机性较强,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不够合理。合作学习采用以“课堂汇报+小论文+课堂表现+家庭作业+期末考试”这种更全面和多样化的评价形式来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监督、答疑、验收角色的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式,不同学生身上的长处得以展现和认可,提高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0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重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化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的新教学理念取得显著成效。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结构、教师水平和资金投入方面与重点本科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所采用的具体合作学习模式和设计也不能完全照搬效仿。笔者对安徽省内一所211重点本科院校和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生高考英语成绩和师资力量进行了统计比较,结论如下表1-3:

表1 211重点本科院校2017级新生高考英语成绩

表2 应用型本科院校2017级新生高考英语成绩

表3 大学英语师资力量对比

从表1-3不难看出,211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120分以上的占60%以上,英语基础能力已经掌握的很好,大学英语课堂更多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提升,英语课堂教学偏向拓展思考和知识点拔高。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考英语成绩处在100分以下的学生所占比例达到了20%左右,110分以下的达到了50%左右,所以课堂教学必然存在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讲解。从两类院校的师资力量上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和重点本科院校的教师在职称和学历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存在一定的距离。鉴于这种现状,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学依然停留在词汇,语法加翻译的层面,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状况和英语学习环境,强调合作理念的合作学习理论的渗透,将合作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教学就变得势在必行。

3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现代外语教育的出发点、立足点要从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为导向,这同样也是当前转变教学观念的一个基本点[5]。强调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恰恰是合作学习的特点,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大学英语课堂的授课作业模式。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依赖为独立,变接受为创新,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实行以输入学习、分析能力为主,输入语言知识为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弥补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获取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创新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更加合理与全面的学生考核机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定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强学生用英语探寻知识的能力,从而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英语教师专业技能,组织和管理课堂的能力。同时,探索出一条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为其它院校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院校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