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家具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2019-09-07

池州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洛可可巴洛克家具

汪 玉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传媒系,安徽铜陵244061)

在中国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的坐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对中国家具风格有着深刻的影响。到唐宋时期开始形成以框架式结构为主要特征的中式家具风格。这种风格随着王朝的更迭而不断发展,并在明清达到鼎盛时期。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发展史上的最绚丽的一页,不但成为东方家具的典型代表,而且是世界家具史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1 明到清初家具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1.1 明代家具风格和特点

继唐宋之后,家具的发展一度减缓,到了明朝终于迎来了黄金时期。江南手工业生产非常发达,随之涌现出了大量的手工业专业技术书籍。特别是《鲁班经匠家镜》的出现,这些书籍对制作家具程式设计和制作工艺方法都进行了规范,对明式家具风格的整体发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明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大量东南亚名贵木材的输入,为明代家具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从明朝遗留的家具来看,家具设计基本上是“本土文化”,还未明显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1.1.1 “宋明理学”主导的家具审美方式“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士大夫阶层以“悟道、体进、践道”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思想。它体现了艺术家对人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其实质就是自然观。明式家具的自然观体现在用材上,明朝家具选材多为黄花梨、紫檀、鸡翅木这些自然纹理丰富的木材,同时充分发挥材质本身细腻坚固的特点,使其极具美感的同时亦不缺实用性。它的自然理念还体现在连接部位上不同榫卯的应用,为了增加家具光泽度,使用原生态的蜂蜡。明朝家具是自然物质美和人工雕琢的完美结合。

1.1.2 造型简练、比例协调、以线条为主 造型简练、结构严谨、比例协调是明式家具的一大特色。严格的比例是家具造型的基础,明式家具在整体和局部上的比例都显得极为匀称和和谐。明朝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如图1),可以看出其上部与下部,其腿子和枨子,靠背和搭脑之间都方正均匀,这是木匠艺人对比例的精准把控以及对各个部件之间的完美均衡。明家具的另一大特色体现在对线条的灵活运用上,水平线端庄平稳,垂直线刚直不阿,曲线则刚柔并济,给人一种律动的音乐之感,明式家具在这几者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平衡[1]。

1.2 清代初期家具风格和特点

图1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明朝

图2 鸡翅木无联邦棍四出头扶手椅清初

清入关后,这种草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清代初期家具风格和特点。以清初鸡翅木无联邦棍四出头扶手椅为例(如图2),首先在结构上,它沿袭了明式家具造型简练、结构严谨、以线为主的风格;其次在用材上仍然选用这些自然纹理清晰的东南亚名贵木材,可以看出并没有太多的创新。但在造型上可以看出,椅子的边角从明式的菱角开始变得圆润,这就是草原文化在明式家具上留下的印记,简洁明快的清初家具展现出自然美的魅力。

2 清中期家具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康熙帝到乾隆帝持续达百余年的盛世中,清式家具的风格逐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发生变化。在造型结构方面,从造型简洁的明式家具变得浑厚庄重,突出了用料宽大和体态丰盈的特点。在装饰上求多、求满和求繁琐,以求达到富丽堂皇的效果。

2.1 巴洛克风格对清中期家具风格和特点的影响

2.1.1 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特色 巴洛克艺术风格盛行于十七世纪初至十八世纪中旬。这种风格诞生于意大利,并在法国一度盛行,这种风格渗透到绘画、建筑和家具等各个不同的领域。它以浪漫主义作为出发点,并对多变的曲线和曲面进行大量的运用,追求生动活泼、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运动感”和“华丽感”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的核心思想。

2.1.2 巴洛克家具的东方元素 巴洛克风格与当时的东西方风格都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同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法巴洛克椅为例(如图3),家具用色风格上有着典型的东方风格,突出体现在对黄色和天青色的运用上,黄色源于丝绸,而天青色是瓷器的特色。中国封建王朝“以黄为贵”,中国皇室的代表色就是黄色。巴洛克风格将明亮的黄(金)色作为家具的主色调,营造一种高贵、奢华的感觉,象征着使用者的地位。同时将瓷器那种独特的天青色点缀于白色底色之上,让所有者在奢华之中,又感受到一丝宁静和典雅的异国情调。

2.1.3 巴洛克风格对清中期家具风格和特点的影响

图3 巴洛克椅(法)

图4 鸡翅木圆梗钩子头扶手椅(清中期)

首先从造型上看清中期家具,受巴洛克家具的影响,它在造型上逐渐由“轻巧感”向“厚实感”转变。巴洛克式家具为了给人一种浪漫、动感的韵律美,经常采用一些富于动态感的曲线、斜线、曲面和斜面。清中期家具则借鉴了这些风格的造型元素,以鸡翅木圆梗钩子头扶手椅为例(如图4),将这些富有动感的曲线和斜线运用于家具上,与固有的直线结合并形成对比。这种手法使得家具的形体更加趋于复杂繁琐,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家具的繁琐和厚重感。

再从装饰上审视两者,可以发现巴洛克家具在表面装饰上不仅大量运用精致的雕刻、金箔贴面,还利用植物的纹样和天使的图画来渲染装饰的气氛,从而达到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而清中期家具风格也学习巴洛克家具,在制作中频繁使用雕、镂、嵌等手法,比如将雕有双龙捧寿、喜鹊登梅等一些吉祥图案的玉石嵌入靠背作为局部装饰,以达到增加家具的“体量感”的目的。另外我们在清中期家具的牙条上还出现了植物纹样,与巴洛克家具的植物图案相呼应,是清中期家具学习吸收巴洛克风格的佐证。

清中期家具虽然受巴洛克家具的影响,装饰图案比之前的家具更加复杂繁琐,但从局部和整体、装饰与整体形态的关系上看,仍然表现出一种简洁、朴实、典雅之美[2]。

2.2 洛可可风格对清中期家具风格和特点的影响

2.2.1 洛可可风格的艺术特色 在路易斯十五时代,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哲学家在欧洲发起了启蒙运动,使人们思想从教会的桎梏中得以解放。在艺术领域中,一批画家参加了以路易斯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为中心的艺术沙龙,其特点是艺术讲究纤巧、精美和华丽,追求以女人享乐为中心的充满脂粉气息的纤巧风格,在艺术史上被称洛可可风格。这种风格在家具造型上的表现为排斥直线,并代之以C形和S形变化的曲线,最终使家具呈现出婀娜多姿的形态。在装饰方面以轻淡的色彩配上金色的装饰边条,以达到绮丽、炫目的装饰效果。在这一时期,制造工艺精湛、造型轻巧、装饰设计华丽的洛可可风格家具,其艺术水准在欧洲家具史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3]。

2.2.2 洛可可家具的东方元素 洛可可式家具首先吸收明代家具结构科学严谨,做工精细,在造型上简洁大方的特点。洛可可式家具摒弃了巴洛克家具硕大笨重、丰满肥厚的造型,形体向更加纤细而轻盈的方向发展。同时其大量使用c型和s型曲线来勾勒家具的主体,这和大洋彼岸以线为主的明朝家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图5)。

在装饰方面,洛可可式家具借鉴了丝绸和瓷器上的精美图案,并将其运用于装饰之上。并且学习彩绘家具的做法,将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鱼虫雕刻于家具的纹样之中。这样的洛可可式家具样式多变,色调清淡,给人一种纤细柔美的艺术感受。在装饰和造型上有着明朝家具影子的洛可可家具,风格上依然流露着东方情调。

图5 罗可可椅(法)

图6 紫檀五屏式扶手椅(清中期)

2.2.3 洛可可风格对清中期家具风格和特点的影响洛可可风格在法国盛行时,大洋另一边的中国正值康乾盛世。此时,清代家具不仅继承了早期家具的优点,还大胆借用了洛可可式家具中的许多元素(如图6)。

其一,清中期家具在造型上追求创新。在家具中添加流线条,以模仿洛可可家具中的C形和S形曲线,更加强调使用曲线的舒适度和美感,和受巴洛克风格影响的清中期家具相比,在体量上由笨拙朝着轻盈的方向发展。

其二,清中期家具在装饰上,“过”装饰性较为明显。明家具的特征为简洁质朴,但清式家具受洛可可风格家具的影响,与之前简约的风格背道而驰。设计者充分领悟吸收了洛可可风格高贵、华丽和女人味的特点,在制作中大胆的使用一些碎花的雕刻设计来表现出家具的华贵和脂粉味,这些雕刻花纹和传统的象征吉祥高升云纹相呼应,使整个家具看起来更加灵活生动。设计者穷尽当时一切可以使用的装饰材料和装饰手法,力求推陈出新,从而迎合统治阶级新颖和猎奇的审美需要。

3 清晚期家具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3.1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艺术特色

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英国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包括新艺术运动)。工业化机器大生产导致了产品的设计水准整体下降,艺术家主张设计应向自然学习,从自然形态中吸取和借鉴设计素材,同时还主张学习中世纪手工家具生产,并根据这些元素重新定位设计,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莫里斯是这场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发动者,莫里斯可调椅(如图7)是这一时期家具风格的代表,椅子在造型结构上不再偏向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而是提倡中世纪的哥特风(简单、朴实无华、功能第一)。从椅子座垫和靠垫上可以看出,这些家具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洛可可风格,推崇自然主义,并且大量采用自然形态的装饰图案。整个椅子框架表面的圆珠都是手工雕琢,体现莫里斯对手工艺的主张,以及对机械化产品的反对[4]。

3.2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对清晚期家具风格和特点的影响

道光至清未,在清政府日趋衰落下,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文化大量输入中国。家具风格也受到了西方工艺美术运动的冲击,这时期的家具风格吸收了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主张从自然形态中吸取营养,提倡手工家具生产,讲究自然手工制造。红木仿竹节靠背椅(如图8),清晚期的家具,通常是四把椅子和一张桌子配套使用。木匠艺人从自然形态中汲取素材,并将仿竹节的结构糅合于家具之中,民间称为“竹节芝麻梗”。在清晚期的家具中,这种仿竹节做法十分普遍。这种风格从造型上看趋向于简洁,和清中期家具用料厚重,尺度宏大和繁琐的风格有所不同;在装饰上,清晚期家具风格推崇自然主义,通体采用竹节和竹子装饰图案,强调作品来源于自然,体现了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5]。整个椅子的竹节经人工雕琢,和强调手工艺并反对机械化的工艺美术运动风格不谋而合。

图7 莫里斯可调椅(英)

图8 红木仿竹节靠背椅(清晚期)

4 结语

学习和梳理明清不同时期家具的风格特点以及其演变过程,目的是传承和发扬明清家具风格。而现如今如何从神韵,造型还有艺术精髓方面汲取明清家具的优点,并在继承这种优秀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保持开拓创新,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民族的、世界的中国当代家具设计体系,是我们每个设计工作者的历史任务。

猜你喜欢

洛可可巴洛克家具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暗调巴洛克之二》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18世纪的甜腻与壮丽——从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
老佛爷的洛可可迷情
“没规矩”的巴洛克
洛可可风格的时装设计研究与应用
——以作品《Recoco》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