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大国博弈 形势渐趋明朗

2019-09-06彭军

公民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国

彭军

牵动全球神经的中美元首会晤于6月29日在日本大阪落幕。

“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当前中美经贸摩擦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为下阶段两国关系发展定向把舵,同意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共识,相当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顶层设计。

同时,美方表示将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关税。双方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启谈判。特朗普还宣布,美国公司可以继续向华为供货。

这个结果比舆论普遍预想的还好,尤其资本市场松了一口气。在股票市场,相关板块迎来一波上扬。

今年5月,中美贸易谈判破裂,中美关系急转直下。回想这一个多月来,双方你来我往、刀光剑影,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先是美方极限施压,对中国出口美国的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重税,威胁对剩余3000多亿美元商品征收高关税,同时出重手封杀华为等高科技企业,企图逼中方签“城下之盟”,一时之间腥风血雨。

中方则寸步不让、迎头对撞,打了一场西方人最擅长的法律战,发布白皮书、宣布建立反制裁的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给美国及其追随者“立规矩”。中方同时提前给国内运营商发放5G牌照,主流媒体发出排山倒海的强硬舆论,两个重量级玩家展开了斗智斗勇的精彩博弈。

美国是崇尚“丛林法则”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典型,墙都不扶(服),就服实力。中方坚如磐石的决心和一个多月的认真备战,终于使骄傲的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

对于这次会晤,双方都挺重视的。应中方要求,美方同意贸易战暂时“休战”。但美方仍然小动作不断,对即将到来的会晤施加影响。

中方自然是诚意满满,为做好铺垫,在刚刚过去的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连4次出访,“一周一访”的快节奏,创造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新纪录。用国务委员王毅的话说,这4次重要外交活动紧密衔接、协调推进,实现了中国国际影响的再提升、外交总体布局的再完善、战略运筹空间的再拓展。

俄罗斯之行引领中俄关系迈入新时代。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之行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传统友谊。朝鲜之行深化中朝高层战略沟通,为半岛政治对话注入新动力。日本之行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倡导伙伴合作精神,践行互利共赢理念,阐释共同发展主张,促进大国关系发展,为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明确方向。

其中,在6月2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达成“十点共识”。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中日关系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和同为有世界影响的大国,中日关系终归要好起来,这是大势。

就这次会晤而言,中方提高了谈判档次:咱们不要老是纠缠于事务性问题,这次务点虚,谈一谈“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好不好?对中方来说,这叫提高维度,对对手来说,就是降低维度!

从这次谈判的结果看,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看看其他和美国存在摩擦的国家:委内瑞拉经济已经崩溃,土耳其金融崩溃,俄罗斯金融进入寒冬,伊朗陷入困境,巴西、阿根廷、南非、印度、印尼、越南等国都不同程度遇到了麻烦。在美国贸易大棒恐吓下,日本、韩国等国举手投降,墨西哥几乎都还没有拉开架势就败下阵来,欧盟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可歌可泣的要数印度,尽管实力不济,但毫无惧色,展开了反击。

两相对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应对强权,坚强有力的领导、不惧战的硬气、战略定力和战略远见、强大的国力、强大的民意才是王道!

中美元首大阪会晤,只是一场重大比赛的临时叫停。鉴于美国相互制衡的权力体系十分复杂,美国社会极端势力十分强大而且根深蒂固,决定了中美之间的博弈不可能短期内结束,可能持续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为此我们务必保持战略上的清醒。同时,我们也有充足的理由保持谨慎乐观,因为从战略角度、从势的维度,两个大国之间的这场较量,形势已逐渐明朗。

第一,中国社会已经从最初的不安中恢复了镇定,唱衰中国的声音明显减弱,中国熬过了贸易战对社会带来的最大心理冲击。

第二,中国社会对贸易战本质有了清醒认识,这是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的博弈,中国社会已经做好了中美博弈长期化、常态化的准备。

第三,中国经济稳住了阵脚,并表现出强大的韧性,中国政府能够更主动、更从容地凝聚力量与美国长期周旋。

第四,美国围堵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将倒逼中国加强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发展之路。七十年来,西方的哪一次封锁围堵不是以我们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而宣告失败?

第五,中美“脱钩论”的效应在衰减。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国肯定会尽最大努力避免“脱钩”,中国的“工具箱”准备了规避的工具。如在电子支付方面,中国有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美国有信用卡。中美在电信系统、人工智能领域也在发生着“脱钩”。

第六,贸易战影响如同“鲶鱼效应”,倒逼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社会治理方面进行改革,各种潜力被激活,深化改革的马达隆隆作响,中国社会进入“应激狀态”。

第七,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硬气树立起大国形象,鼓舞了其他国家,受到赞赏和效仿。

第八,美国动员其他国家施压于中国,但成效不大,即便在盟友那里也遭遇了抵制。美国的疯狂,换来的是大国信用的贬值。此消彼长,更多的国家站到中国一边,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经此一役,中国的国际影响必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地位必将进一步提升,世界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格局必将得到新的塑造,我们距离伟大的民族复兴又更加近了一步。

《苦难辉煌》的作者金一南有一段话,大意是说,我们这一代人十分幸运,见证了三个大国的兴衰,一个大国(苏联)解体,一个大国(美国)衰落,一个大国崛起。其实,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不仅在于见证了,而且参与了,最终不辱使命,这才是我们最伟大的荣光!

(作者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大国
王尚典:走上代表通道的大国工匠
习近平,大国抗疫与经济重启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最好的报答
雁殇
不必忌讳主动当大国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