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以南充市桥龙乡为例

2019-09-06黄羽朱新帅曹天邦江苏金宁达房地产评估规划测绘咨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36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17期
关键词:整理耕地土地

文/黄羽、朱新帅、曹天邦 江苏金宁达房地产评估规划测绘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36

陈兰、朱新帅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6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17年1月10日在国土资发〔2017〕2号文件中得到国务院批复,《规划》将“十三五”土地整治控制指标中对4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确保完成和力争实现6亿亩作为目标,使基本农田的质量经整治后平均得以提高一个等级。土地整理在全国大面积展开,然而我国针对土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严重地影响了土地整理进展和实施的质量。同时由于区域存在着地理特征的差别,每一个经济发展区位的不同,其土地整理的适宜性判断也有着各种差别。加强对土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有利于未来科学地掌握和指导土地的利用,成为土地规划和整理的基础保障,有利于土地整理活动的有效验证,为下一步的整理实施奠定基础。

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研究中主要分成三个步骤,即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单元的划分和指标权重的确定。朱德举认为选择的参评因子应该是相对稳定并且能够量比表示的,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指标的选取[1]。杨扆欣将威远县龙会镇三个村作为研究区域对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考虑,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在自然限制因子中选取了对其有利的指标[2]。评价单元的划分是为了使空间差异性能够客观地在土地性质上反映出来,评价单元为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3]。通常评价单元的划分主要以土壤类型图图斑、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土地类型图图斑作为基础来进行[4]。好必来在户县耕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中,以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图斑为基础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5]。权重(Weight)是作为一个量值来对事物重要程度进行表达[6-7]。赵静等以湖北省一个镇作为研究区域进行的土地开发整理适宜性评价中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来评价影响因素的权重[8]。

综合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县域以上的研究,但是针对小区域土地整理项目所进行的适宜性评价研究还相对较少[9-11],同时相关的实证研究区域中所涉及到的丘陵地区更少。本研究通过对南充市桥龙乡进行实证研究,结合研究区域土地的实际情况,为川中丘陵区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提供借鉴。

1、研究区域概况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桥龙乡位于南充市嘉陵区西南边陲,处于东经105°48′-105°51′,北纬30°37′-30°40′之间,与嘉陵区的盐溪乡、大兴乡、白家乡和遂宁市蓬溪县的黄泥、吉星两乡相邻,其涉及桥龙乡龙桥村、羊龙庙村、内城沟村、阳明庵村、刘家沟村、二官沟村共6个行政村的全部土地。桥龙乡位于四川盆地,属于丘陵地区,海拔高度在350-600m之间,土壤相对较肥沃,便于耕作。研究区域总面积15294.76亩,人口总计4875人,其中现有耕地7334.11亩,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为主。

1.2 数据来源

本文的基础数据和资料主要从南充市嘉陵区国土资源局获取,主要有嘉陵区桥龙乡基本概况、嘉陵区2015年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嘉陵区坡度图和嘉陵区桥龙乡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数据。

2、评价过程与方法

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2.1.1 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

现有研究成果中,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从影响土地利用现状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出发。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12-15],依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再综合土地整理方面专家的意见,确定本研究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各项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具体见表1。

?

2.1.2 确定评价标准

在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中对评价标准的界定即是评价指标影响因素的分级,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土地评价标准通常选择在《土地评价纲要》的要求上结合专家意见进行划分。因此,本研究依据FAO纲要将评价因子分成适宜、比较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四个等级,并根据资料数据搜集的实际情况进行整理分级。详见表2。

?

2.1.3 确定研究区域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是对土地整理进行适宜性评价所能依据的最基本的单元,涉及了各种对土地质量表达的重要因素,是进行土地评价最基础的图斑。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桥龙乡土地整理项目主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耕地图斑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

2.2 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通常也被称为模糊综合评判法,主要是对一些不够清晰缺乏条理的事物通过数学原理进行全面性分析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融入定性与定量的方法从而以模糊推理而进行的分析。模糊合成运算是对各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指标隶属度矩阵所进行的复合运算,运用模糊合成运算公式得到的计算结果即为各评价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计算公式见公式1。

式中:T为评价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W为评价指标权重集;R为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在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后,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进一步确定各评价单元的最终评价结果。

3、结果与分析

3.1 单项评价指标分析

根据评价指标标准对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土地生产潜力中各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得到本研究区域中针对地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地表岩石露头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道路通达度、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8个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标的适宜性整理情况。

3.1.1 自然条件

桥龙乡耕地坡度总体上地势起伏较大,可利于耕作的土地面积较少。坡度越大的区域,水土流失越严重,同时,坡度过大不仅给农民耕作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对土地整理实施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坡度越大的区域越不适宜进行土地整理。作为提供农作物长久耕种和无限循环耕作的基础,耕地有效土层厚度对耕地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耕层厚度或有效土层厚度越大的耕地,其耕地的耕作生产潜力越大,可做耕地的适宜性也越强。地表岩石露头度不仅仅是对耕地质量有着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土地整理工作,地表岩石露头度越高,耕地越不便于进行耕作,同时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形成很大的阻碍,对耕地所实施的系列整理工作也加大了难度。

3.1.2 基础设施条件

灌溉条件是农作物用水的基本保障,桥龙乡的灌溉方式主要是通过天然降水及灌区水量,因其特殊的地势原因及被泥沙淤塞的水利工程多年未经整治,蓄水逐年减少,存在着严重的用水问题。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大部分主干沟渠输配水能力下降,灌溉条件很难得到满足。虽然地势坡度整体上偏大,有利于排水设施的建立,但桥龙乡土地整理项目所处区域降水集中,水田排灌设施不健全,农田排水不及时,普遍存在串灌串排现象,导致现有的耕地质量得不到提高。耕地生产效益低下,加之地势坡度在没有完善的排灌设施下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排水设施的修整在土地整理项目中成为需要着重考虑的关键性问题。交通设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农民的出行带来便利,同时也给农民的耕作便利提供保障,为农业生产活动打好基础,而目前针对农田道路还没有合理的规划,田间道路还是自然分布状态的泥土路,不便于农业机械的通行和农民的耕作活动。

3.1.3 土地生产潜力

土地利用系数是土地在生产利用过程中其潜力发挥程度的一种具体体现,为了与土地实际的产出水平更接近,在农用地的利用过程中通常与其生产管理和技术设施相关,主要用来对土地的自然质量进行修正。通常情况下,它对耕地整理后的产出效果带来正向的影响,其值越大,整理后的耕地的产出越高。因此在土地整理活动中,为了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土地利用系数越高的耕地越适宜进行土地整理。农用地生产过程中其经济效益水平主要通过投入生产中的土地经济系数来体现,它表示当地农作物的实际产量成本指数与其能够产出最大产量的成本指数之间的一种比值,通常耕地在整理后的效益水平也与它成正比,即土地经济系数越高的区域,所进行耕地整理后的经济效益水平也就越大。土地整理带来的总体效益目前仍然是进行土地整理的重要目的,同时,其经济效益在大多数整理活动和研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单项评价指标分析得出结果见表3。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

?

3.2 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以上方法确定研究区域土地整理的适宜性等级,将其适宜性等级和得到的结果统一汇总,得到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由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在桥龙乡土地整理项目488.94hm2的耕地规模中,其适宜性整理的耕地区域面积为18.77hm2,比较适宜整理的耕地区域面积为248.26hm2,基本适宜整理的耕地区域面积为188.55hm2,不适宜整理的耕地区域面积为33.36hm2,它们在全部耕地面积中的比例分别为3.84%,50.78%,38.56%,6.82%。总体上来看,土地整理适宜性等级分布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整理区域分布情况。具体分布情况及详细数据见表4和表5及图1。

3.2.1 适宜整理区域分析

适宜性整理区域面积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龙桥村,刘家沟村和二官沟村,从土地整理的地类统计来看,主要适宜整理的耕地类为水田,且在水田总面积中的比例为25.62%。适宜性整理面积较小的原因主要和地形地貌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区域中坡度为2°-6°的区域其地类主要为水田。研究区域有着一定的地势起伏,还存在着其道路状况对耕作的影响,因此对于桥龙乡土地整理项目中耕地适宜整理的区域,在土地整理活动能够实施的情况下,考虑一些经济因素和技术措施有很大的必要性,避免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造成更多的困难,同时当前土地整理的目的更多的还是为了增加经济效应。针对这一区域所展开的土地整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格田整理,改善格田布局,对地块合理归并,同时,进行地力培肥工程的实施,注重土壤质量的改善和耕地产量及产能的提高,对耕地配套设施较薄弱的地方,硬化田间主干道和渠道等农田水利工程。

3.2.2 比较适宜整理区域分析

比较适宜整理的区域面积占有较大比例,主要分布在内城沟村,羊龙庙村,刘家沟村北部及龙桥村东部。从地类统计上来看,比较适宜整理的区域中旱地占83.64%,水田占有16.36%。比较适宜整理的区域比较集中,给土地整理工作带来了便利,总体上来说土地质量相对较高。调整土地田块布局,做好基本的土地生产设施工程,注重水源灌溉和提高交通道路通达度,改善机械化生产,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便利,同时,提高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系数,鼓励农民更加积极的耕作,便能够给整个土地整理项目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2.3 基本适宜整理区域分析

基本适宜整理的区域面积所占比例也比较大,主要分布在二官沟村中部及东部,阳明庵村西部及南部,刘家沟村南部和龙桥村西部。从地类统计上来看,基本适宜整理区域中旱地占有93.53%,水田占有6.47%。总体上,基本适宜整理区域的耕地质量不高,农业生态环境较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在这一区域勉强可以进行土地整理,只是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经济成本和技术去完成。需要通过坡改梯工程对地形坡度高的地方进行降坡,同时调整田块布局,降低田坎系数,对废弃和闲置的边角地块进行整治,增加耕地的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另外此区域耕地的基础设施迫切的需要进行修建与完善,通过对生产条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耕地质量的提高。

3.2.4 不适宜整理区域分析

不适宜整理的面积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阳明庵村北部、龙桥村西部及刘家沟村东部。从地类统计上来看,不适宜整理区域中旱地占有比例为99.76%,水田仅仅占有0.24%。桥龙乡土地整理项目不适宜整理的区域面积比例较小,地块分布比较分散。其不适宜整理的限制因素主要跟其接近25°的地形坡度和道路通达度差有关,因为根据相关规定,该区域应退耕还林还草。建议对坡耕地进行退耕,为避免造成农民的经济压力,此可以作为果园或者园林,政府相关林业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既能解决农民的经济压力,又能涵养水源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同时也避免了农民在实施土地整理活动时,产生抵触情绪和存在负面影响。

?

?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丘陵区地形是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由于研究区域特殊的地形地貌,桥龙乡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结果中,适宜整理的区域面积和不适宜整理的区域面积比较小,比较适宜整理和基本适宜整理的区域面积分别占有很大比重,说明桥龙乡能够进行土地整理的面积相对来说还是很多,只是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进行整理。同时研究区域本身可用作耕地的数量偏少,因此本研究中丘陵区地形是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

(2)实施土地整理活动应因地制宜。桥龙乡土地整理适宜性区域分析中表明,实施土地整理活动应因地制宜。不仅要在不同的研究区域比较上因地制宜的实施土地整理活动,同时在研究区域内不同区域也实施不同的土地整理工程。

4.2 建议

针对桥龙乡土地整理项目提出相关建议:首先,由于目前桥龙乡村民大多数外出务工,少数在村务农的村民缺乏对土地政策的了解,因此,政府应对土地整理政策进行大力的宣传,增强整理前期的宣传工作。其次,考虑到桥龙乡所处的地形地貌,给土地整理活动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土地整理规划的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费用和效益比,同时确保经济技术的可行。在土地整理前期,加强项目经济技术可行性研究。再次,在土地整理实施中,全面分析各个整理区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整理,尽量避开存在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太大破坏的工程。整个过程中适当兼顾生态和环境效益。最后土地整理项目不是一项短期的活动,投入了大量资本和心血的土地整理成果,仍需要后期的合理管护才能够发挥其整理的价值,达到土地整理预期的效果。因此应加强土地整理的后期管护工作。同时目前桥龙乡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只有极少数村民留守务农耕作。由于地形条件、基础设施等的影响,目前大量的耕地处于撂荒状态。为避免土地整理工作完成以后,再次出现大量的耕地撂荒抛荒现象,因此需要提高整理后土地资源利用率,土地流转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选择。

猜你喜欢

整理耕地土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我爱这土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时节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分土地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