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研究

2019-09-03戴舒悦张金荣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男孩规则

戴舒悦,张金荣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一、问题提出

道德规则认知是人们对道德规则的认识,它是与他人的权利、福利、公平等相关的对社会规则认知的重要方面,道德规则具有强制性、义务性[1-2]。 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在一定的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所履行的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一系列具体行动,可包括助人行为、亲社会行为、爱护公物行为、诚实行为等[3]。

对于幼儿道德规则认知,Smetana和Braeges(1990)提出语言能力发展快的幼儿就越早能对道德和习俗规则做出区分[4]。冯源(2005)等人发现:孤独症儿童对于无道德意义的情境不能正确领会,这说明道德判断需要心理理解能力[5]。孙崇勇(2017)等人发现,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显著地影响着其社会规则的认知[6]。此外,研究者还探讨了幼儿道德规则认知的特点。皮亚杰(1984)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中指出,4、5岁儿童处于前道德水平阶段,他们觉得道德是绝对的,是他律的道德;到了9、10岁以后,他们才慢慢地开始认识到规则其实是具有可变性和相对性的,表现出了自律水平的道德。柯尔伯格继皮亚杰之后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Smetana和Braeges(1990)发现,两岁的幼儿虽不能很好地理解道德规则,但不到三岁的幼儿已经能从行为及其后果来判断某行为是对是错,到了三岁半,此时的幼儿可以较为灵活地判断个体的道德行为了,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判断[4]。

对于幼儿道德行为,在卢乐珍、刘晓东(1995)的研究中就发现,幼儿的道德行为受以下两方面的影响:其一,受地区宏观环境如经济、文化的影响,但影响有限;其二,受微观环境如家长和教师的品德、教育能力等的影响[7]。此外还发现:在友爱、勇敢、爱劳动上,三个年龄段间道德行为得分差异显著,且得分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守纪律、关心环境与他人上,道德行为得分差异显著,中班得分增幅最大,大班得分略增;在有礼貌、诚实上,小班起分较高,中、大班时无大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在性别差异方面,女孩道德行为得分一般高于男孩[7]。处在幼儿期的幼儿正在形成、完善自身的道德认知,个体内部的主观因素和来源于外部的客观因素都会对幼儿的道德行为产生影响,且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并发挥其作用的。

就幼儿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的研究来看,有学者认为儿童认知与行为随年龄增长趋向一致。李丹、李伯黍(1989)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利他观念和利他行为的一致性呈增加趋势[8]。裴利芳(1992)在研究中提到: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能够言行一致[9]。但也有学者的研究发现幼儿存在言行不一致的现象。葛云(1991)的研究证明:幼儿谦让行为的水平就明显低于幼儿的谦让观念[10]。在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一致性的研究上,目前研究尚缺。

从以往研究来看,在研究的内容上,研究者对社会规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道德规则作为社会规则下的一部分内容,对它的研究较为浅显。在研究的年龄段上,研究多聚焦于中、大班幼儿,对小班幼儿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旨在对3-6岁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一致性进行研究,通过故事访谈法和观察法分别评估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和行为的发展水平,从年龄和性别入手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和行为一致性进行分析,针对研究结果进行原因的讨论,以期让幼儿教师和家长了解到幼儿存在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且良好道德行为这一外在表现并不意味着幼儿有着正确的道德认知,并实现在研究内容上,细化幼儿道德规则认知的研究,并将行为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在研究年龄段上,以小、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改进现有研究对象年龄段过窄的现状,丰富现有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取

本研究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法在浙江省湖州市两所幼儿园各抽取小、中、大班幼儿各30名,其中男女各15人,共180名幼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被试,被试全部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研究前须取得被试监护人或者幼儿园的同意方可进行)。

(二)研究工具与过程

1.幼儿道德规则认知的评估

根据前人研究[2,11],绘制用于评估幼儿道德规则认知的故事情境共4个,分别为:

遵守道德规则情境:该情境又分为约束性遵守道德规则情境、情景性遵守道德规则情境两个情境。约束性遵守道德规则是指幼儿已对事物产生了一种秩序感,是一种道德规则内化的行为表现,能自主自愿地遵守道德规则,所采取的故事情境为:在沙区玩沙时,小明推倒了小丁刚刚堆好的沙堡,小丁生气地也想推倒小明的沙堡,但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也没有这样做,对小丁的行为提问;情景性遵守道德规则是指幼儿对于道德规则的遵守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该种遵守规则的行为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常伴有些许消极的特征,所采取的故事情境为:区角活动中,小花和小甜一起在玩雪花片。老师说要开始整理了,小花听到后,扔下手中的雪花片就走开了。老师说:“在一起玩游戏的小朋友要一起整理东西。”小花听到后,回到了小甜身边和小甜一起整理雪花片,对小花的行为提问。

违反道德规则情境:该情境又分为客观性违反道德规则情境、主观性违反道德规则情境两个情境。客观性违反道德规则的行为多是由幼儿自身非主观因素而引发的行为,所采取的故事情境为:走平衡木时,小红跟在小丽后面,小红突然踩空了,掉下平衡木的时候拉了一下小丽,小丽也掉了下来,对小红的行为提问;主观性违反道德规则的行为是指行为发出者的行为符合其主观意愿,即当幼儿的自身利益等与已有道德规则发生冲突时,幼儿主观上选择通过违反道德规则的方式来保障自身利益、满足需求,所采取的故事情境为:小刚今天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玩具汽车,小华很喜欢,放学的时候,小华趁着小刚不注意,偷偷地把小刚的玩具藏在自己的书包里,对小华的行为提问。

正式研究时,由研究者出示图片引发幼儿参与本次研究的积极性,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之后,对幼儿就每幅图片依次进行提问:①“XX这样做,你认为他/她做的对吗?”;②“你会像XX这样做吗?”对于违反道德规则行为的故事情境,则追加一问:③“XX这样做,会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或惩罚呢?”根据幼儿的回答,研究者进行记录,以“√”和“×”分别对应幼儿回答的“对”和“会”、“不对”和“不会”。所有幼儿研究过程保持一致。各题目的计分方式均分为1—2两级,问题①②作为幼儿对该行为“允许性”的判断,问题③作为幼儿对该行为“严重性”的判断。

2.道德行为的评估

幼儿道德行为的研究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对幼儿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观察法在故事访谈法之后进行。幼儿对道德规则的遵守和违反多体现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本次研究中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晨间桌面自主游戏、生活活动、饭后自主游戏、户外自主体育游戏中与故事情境相似性质的情境,观察对象为所有进行故事访谈的幼儿,当幼儿遵守或违反道德规则的行为出现时,研究者即开始记录行为发生到停止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姓名、性别、年段、发生背景、行为类别、言语和动作、结果与影响。观察结束后,研究者及时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判定并赋分:判定为“遵守”,记2分;判定为“违反”,记1分。分别统计幼儿在遵守情境、违反情境、遵守和违反情境下行为的总分。观察表示例见表1。

表1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

3.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一致性的评估

计算幼儿在各情境下的道德规则认知和行为分数后,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三)数据分析与处理

采用SPSS for Windows 21.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与方差分析。

三、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幼儿道德规则认知现状

1.幼儿道德规则认知的描述统计

由表2可见,小、中、大班男孩和女孩的遵守总分、违反总分、总得分在总体上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增加,说明幼儿对于道德规则认知的理解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深。

表2 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年龄、性别的平均数(M)与标准差(SD)(N=180)

同时,除小班遵守总分、大班违反总分外,女孩道德规则认知得分均高于男孩。

2.幼儿道德规则认知的年龄差异

对3-6岁幼儿道德规则认知的年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小、中、大班幼儿遵守情境中道德规则认知得分、违反情境中道德规则认知得分、道德规则认知总得分的年龄差异均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05),且随年龄增长,除遵守总分外,违反总分和总得分呈增长趋势,这说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对于道德规则的理解程度不断加深(见表3)。

表3 幼儿道德规则认知的年龄差异(N=180)

注:***P<0.001,**P<0.01,*P<0.05

进一步进行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遵守总分上,小班和大班、中班和大班得分之间差异显著(p<0.05),小班和中班得分差异不显著;在违反总分上,小班和中班、小班和大班得分差异显著(p<0.05),中班和大班得分差异不显著;在总得分上,小班和大班、中班和大班得分差异显著(p<0.05),小班和中班得分差异不显著。

3.幼儿道德规则认知的性别差异

对3-6岁幼儿道德规则认知的性别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遵守和违反故事情境中,男孩认知得分均值分别为5.90和10.90,女孩认知得分均值分别为6.16和11.27,虽女孩得分均值均高于男孩,但差异都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200>0.05)。在总得分上,男孩总得分均值为16.80,女孩总得分均值为17.42,且P=0.029<0.05差异显著,这说明在总体上,男孩和女孩对于道德规则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女孩道德规则的认知水平高于男孩(见表4)。

表4 幼儿道德规则认知的性别差异(N=180)

注:***P<0.001,**P<0.01,*P<0.05

(二)幼儿道德行为现状1.幼儿道德行为的描述统计

由表5可见,小、中、大班男孩遵守情境下、违反情境下和行为总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说明随年龄的增长,3-6岁男孩道德行为逐渐增多。小、中、大班女孩除遵守情境下行为得分和行为总得分外,违反情境下行为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说明随年龄的增长,3-6岁女孩道德行为基本上也逐渐增多。

同时,不论是何种情境下还是行为总得分,女孩道德行为得分均高于男孩(见表5)。

表5 幼儿道德行为年龄、性别的平均数(M)与标准差(SD)(N=180)

2.幼儿道德行为的年龄差异

对3-6岁幼儿行为的年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小班行为得分均值为7.02,中班行为得分均值为7.15,大班行为得分均值为7.40,虽均值随年龄不断增长,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见表6)。

表6 幼儿道德行为的年龄差异(N=180)

注:***P<0.001,**P<0.01,*P<0.05

3.幼儿道德行为的性别差异

对3-6岁幼儿行为的性别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男孩行为得分均值为7.06,女孩行为得分均值为7.32,虽女孩行为得分高于男孩,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见表7)。

表7 幼儿道德行为的性别差异(N=180)

注:***P<0.001,**P<0.01,*P<0.05

(三)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一致性

1.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一致性分析

由表8可见,遵守情境下幼儿认知得分低于行为得分,且两者差异显著(P<0.001);违反情境下幼儿认知得分高于行为得分,且两者差异显著(P<0.001);在总分上,幼儿行为得分高于认知得分,且两者差异显著(P<0.001)。

表8 幼儿道德规则与行为一致性统计(N=180)

注:***P<0.001,**P<0.01,*P<0.05

2.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年龄一致性分析

对3-6岁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遵守情境下,认知得分为2.60,行为得分为3.65,两者差异显著(P<0.001);在违反情境下,认知得分为3.52,行为得分为3.37,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在总情境下,认知得分为6.12,行为得分为7.02,两者差异显著(P<0.001)。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在遵守情境下,认知得分为2.62,行为得分为3.67,两者差异显著(P<0.001);在违反情境下,认知得分为3.80,行为得分为3.48,两者差异显著(P<0.01);在总情境下,认知得分为6.42,行为得分为7.15,两者差异显著(P<0.001)。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在遵守情境下,认知得分为3.17,行为得分为3.82,两者差异显著(P<0.001);在违反情境下,认知得分为3.90,行为得分为3.58,两者差异显著(P<0.001);在总情境下,认知得分为7.07,行为得分为7.40,两者差异显著(P<0.01)。且除小班违反情境下,三个年龄段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之间均不一致(见表9)。

同时可发现,除违反情境外,小、中、大班幼儿行为得分均高于认知得分。

表9 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年龄一致性统计(N=180)

注:***P<0.001,**P<0.01,*P<0.05

3.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性别一致性分析

对3-6岁男女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男孩在遵守情境下,认知得分为2.73,行为得分为3.63,两者差异显著(P<0.001);在违反情境下,认知得分为3.69,行为得分为3.42,两者差异显著(P<0.01);在总情境下,认知得分为6.42,行为得分为7.06,两者差异显著(P<0.001)。女孩在遵守情境下,认知得分为2.86,行为得分为3.79,两者差异显著(P<0.001);在违反情境下,认知得分为3.79,行为得分为3.53,两者差异显著(P<0.001);在总情境下,认知得分为6.64,行为得分为7.32,两者差异显著(P<0.001)。这说明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幼儿的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之间均不一致(见表10)。

表10 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性别一致性统计(N=180)

注:***P<0.001,**P<0.01,*P<0.05

同时可发现,除违反情境以外,不论男孩还是女孩,行为得分均高于认知得分。

四、讨论

(一)幼儿道德规则认知的年龄和性别特点

1.幼儿道德规则认知的年龄特点

在道德规则认知上,除遵守情境下,中班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得分较小班低,其余情况下,幼儿道德规则认知的得分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于道德规则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这一结论符合社会特殊领域理论关于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即认知随年龄不断发展。

幼儿道德规则认知随年龄不断发展,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生活经验的增加。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在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种道德规则的情境增加,并且幼儿可从教师、父母对幼儿违反道德规则的态度中获得对各道德规则的正确认识,由此不断地丰富着对于道德规则的认知。(2)思维的发展。庞丽娟(2002)等研究者提出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促进了认识活动的发展[12]。思维的发展促使幼儿渐渐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其后果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哪些行为会受到大人或教师的惩罚与责骂,从简单的他律向理解道德规则重要意义的自律阶段渐渐过渡,幼儿的道德规则意识也随之发展,开始学会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

同时,本研究发现,在遵守情境中,小班到中班道德规则认知发展缓慢,中班到大班道德规则认知发展迅速,而在违反情境中,小班到中班道德规则认知发展迅速,中班到大班道德规则认知发展缓慢没有显著增长,研究者认为该情况的出现可能与本次研究采用的故事情境有关,遵守情境较违反情境复杂些,小班幼儿语言、思维、理解能力还在发展中,对于较复杂些的遵守故事情境理解较差,对于较简单些的违反故事情境能较好理解,到了中大班其语言、思维和理解能力更上一个水平,中班到大班的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情境。本次研究只选取了两个幼儿园,该结论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幼儿道德规则认知的性别特点

在道德规则认知上,从总体上看,男孩和女孩对于道德规则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女孩的认知水平高于男孩。这可能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关。Smetana和Braeges(1990)发现语言能力发展快的幼儿就越早能对道德和习俗规则做出区分[4]。在幼儿期,女孩的语言能力高于男孩,女孩可以更好地理解了研究者所出示的故事情境,在日常生活中,女孩也能较男孩更好地明白成人的指示。

(二)幼儿道德行为的年龄和性别特点

1.幼儿道德行为的年龄特点

在行为上,研究结果显示小、中、大班差异不显著。对所观察到案例进行分析,可发现:小、中、大班幼儿在两种大情境下违反道德规则的行为分别为61例、53例、38例。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违反道德规则的实际情况应呈下降趋势,只是在本研究中,并未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

2.幼儿道德行为的性别特点

在行为上,三个年龄段女孩行为的得分均高于男孩,但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卢乐珍等研究者的研究结论不一致,其研究发现女孩的道德行为得分一般高于男孩[7]。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以下两点:(1)在生理发育成熟的时间上,女孩比男孩早,所以不论是在理解成人的指示上,还是在接受规范、约束自身行为上,都比男孩强些。(2)在幼儿期,男孩发生身体冲突的可能性高于女孩,容易产生更多的攻击性行为,而这些攻击性行为往往与道德规则相联系,多表现为与伙伴发生冲突,如打人、推人等侵犯他人的行为,在男孩身上发生的情况较女孩更多。本研究的结果可能受样本数量、观察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仍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三)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

从总体上看,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得分差异显著,这表明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之间不一致。而且在遵守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高于行为得分,这可能与本次实验材料有关,在四个故事情境中,遵守道德规则的故事情境较违反道德规则的故事情境复杂,使幼儿对遵守道德规则故事情境的认知、理解能力低于对违反道德规则故事情境的认知和理解,由此产生了在不同情境下,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一致性存在差异。

此外,幼儿道德规则认知水平总体上低于行为水平,且差异显著,这虽与以往研究者发现的幼儿谦让的认知水平高于实际谦让行为的水平[10]不一致,但符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对幼儿期幼儿道德发展的阐述,即幼儿期的幼儿多数处于前习俗水平,尤其对于处于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多以避免破坏规则而受到惩罚为道德判断标准,认为凡是权威人物规定的就是对的,破坏了权威者定下的规矩就是错的,而没有能力思考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加之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向幼儿灌输一些基本的道德规则,比如“不能打人”等,幼儿通过耳濡目染知道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幼儿的认知上却还不明白其原因。同时,本次进行观察的两所幼儿园园风高压、高控,教学活动紧凑有序,且多为集体教学活动,幼儿除晨间、中午进餐后、体育活动中的自主游戏外,都听从于教师的指令,可能较以往研究者所观察的幼儿园相比,幼儿同伴交往的时间少,进而影响了研究者对于幼儿道德行为的观察。

五、研究结论

首先,年龄、性别对幼儿道德规则认知水平影响显著,年龄越大幼儿的道德规则认知水平越高,女孩道德规则的认知水平高于男孩。

其次,年龄、性别对幼儿道德行为影响不显著。

最后,在总体上,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遵守情境下,在三个年龄段上均是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高于行为得分,除小班差异不显著外,中大班差异均显著;男孩、女孩在遵守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高于行为得分。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男孩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男孩胆小不丢人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老男孩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