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困生语文学习存在问题的研究

2019-09-02张一楠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8期

张一楠

【摘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高中学困生语文学习存在诸多问题,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缺乏积极思考的意识和习惯;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合理,学习习惯不得当。经过不断观察、思考和调查,笔者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对语文学习不重视,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的关注、重视不够,任课教师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只是笔者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高中;学困生;语文学习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一次重大的变革。素质教育不仅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因此,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唯一选择。虽然素质教育已开展多年,但是不是学生的素质就一定提高了呢?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例如,高中语文这一学科仍存在很多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不理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一些同学在课上不认真听课,虽然不睡觉、不讲话,但是精神游离在课堂之外;作业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相对于其他学科,对语文学科投入的时间过少。

第二,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原有的知识结构为背景。一些同学在文学、文化、甚至语言方面的积累过于贫乏,使得他们很难顺利、准确地学习新知识。因为新知识往往是对原有知识的进一步拓展,没有理解和掌握原有知识无形中加大了他们对新知识理解的难度。

第三,缺乏积极思考的意识和习惯。课堂上一些同学很少主动思考问题,即使对于老师明确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也不愿意思考。他们更愿意听老师帮他们分析,更愿意记录老师总结好的答案,不愿意主动思考老師的问题。

第四,理解分析和概括表达的能力差。课上老师抛出一些问题以后,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提示之下,也有一些同学希望回答,但是,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太差,很少能理解题目的内涵,即便个别同学在头脑中似乎理解了一些,他们又找不到准确、流畅的语句表达。

第五,学习方法不合理,学习习惯不得当。一些同学几乎没有清晰明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对于高中语文,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既没有文体意识,也没有题型意识。老师补充概括的知识点和答题技巧,他们没有记录和积累的习惯,在练习中遇到不会或做错的类型题也不懂得归纳整理。

这些语文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问题,一定有它内在的原因,经过不断的观察、思考和调查,笔者发现了一些端倪,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很多学生和家长在内心深处还是把应试作为学习最主要的目的,他们认为汉语是母语,不学也能会,或者不用花费太多精力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将省下的时间应用于其他学科可能效果会更好,从这个角度出发,他们对语文缺乏足够重视。他们没有意识到,语文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这种不重视会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

第二,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学习的对象是语言文字和文学作品。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素养的提高。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语文视野,积累充足的语文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理解文字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正是没有阅读习惯导致他们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差。

第三,老师的关注、重视不够。虽然国家大力倡导教育公平,但很多地区的初中还是过分重视升学率,因此,目前很多初中课堂的教学做不到面对全体学生。因此,我们这里所讲的学困生几乎不在初中老师重点关注的范围之内。课上老师不会过多关注这些同学是否听得懂,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因为总是没有机会回答问题,也失去了积极思考的意识,更谈不上积极思考的习惯。

第四,任课教师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由于教育目的的偏差或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很多教师为了提高短期课堂效率,总是愿意帮助学生分析、概括总结,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合理,学习习惯不得当。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播更重要。21世纪倡导的学习是终身学习,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的学习才更有后劲。

只有认清事物的现状,并深入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研究并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相关研究表明,赏识性教育是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通过赏识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很多学困生均得到有效转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赏识性教育,有效转化学困生。

总而言之,学困生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对学困生转化予以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策略转化学困生,这样学困生的转化便不再是难事,更多学困生也会在教师的积极帮助下更快地实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