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书店的价值定位与营造策略

2019-09-02向勇

人民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美学书店空间

【摘要】独立书店是互联网时代传统阅读的价值捍卫者,是城市文明的精神坐标。独立书店作为文化综合体,是一种空间生产意义上的新公共空间,具有文化、创意和产业集聚的复合体功能。独立书店是一个被赋予意义、情感和价值的文化空间,存在一种可被感知的气氛美学,包括感官、情感和精神等不同层面的场景体验。独立书店可以通过建筑设计、灯光照明、音乐声音等舒适物的不同组合去营造不同受众感知的场景体验。

【关键词】獨立书店 文化综合体 新公共空间 气氛美学 场景体验 【中图分类号】G239.23 【文献标识码】A

书是知识的载体、娱乐的爱巢和精神的港湾,读书可以增长见识,提升素养、愉悦心灵。书店是现代生活中最有温度的文化标志,是都市空间最为舒适的文化环境,是城市公共生活的精神家园。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许多传统行业产生着猛烈冲击。在电子商务和网络书店的挑战下,传统店铺和实体书店面临种种经营困境。但与此同时,一批隐身街区巷弄、藏匿地库阁楼的独立书店,却由于坚持特色定位、多种经营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独立书店正作为一个微型文化综合体(Cultural Complex),通过特色的文化定位和环境打造,以书籍展售、主题展览、演讲座谈、读书沙龙等多元经营,在激烈竞争的商业实践中勇敢探索互联网时代“书店+”模式的生存法则。

纸质阅读是网络阅读的有益补充,独立书店成为精英文明、经典文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守护者,是传统阅读文化和社区邻里文化的捍卫者。独立书店彰显的不仅是小众市场的精英目标和特立独行的文化定位,更是一种对独立的人格信念、文化理念、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的坚定守卫。独立书店正是以这种价值观为核心依托,通过空间生产的多重场域建构,实现空间生产的多维拓展,展示独立书店的“书店+”模式的经营力量。

独立书店的价值目标:作为新公共空间的文化综合体

书店不仅是一个充斥物质图书的物理空间,而且也是一个充溢知识、精神和价值的文化空间。一般而言,文化空间包括公共文化空间、准公共文化空间和私人文化空间。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善用、文化文物机构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意开发、社区经济的创意总体营造,成为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空间也逐渐转化成新文化空间、准公共空间。这不仅体现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更成为一种商业竞争的创新策略。独立书店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空间,是一种准公共空间。这种文化空间,既不像购物商场、集贸市场等传统商业空间,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自由竞争,盈亏全靠经营者自身的经营能力;也不像表演艺术中心、美术馆等公共文化空间,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独立书店呈现一种半公共文化产品的中间状态,既可以采取自由竞争获得市场收益,又可以凭借精神坚守和价值情怀,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和社会的捐赠资助。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文化空间,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建设的公共文化平台,比如博物馆、演艺中心、美术馆和图书馆,通过引导社会多元资本的积极介入,让公共文化产品实现社会采购,采取一种公共文化产品的创新模式。美术馆、图书馆或演艺中心本身就是公共文化产品,是非盈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当然实际经营现状也不可能以盈利为主。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这些文化空间还是需要兼顾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经营绩效等经营性指标。现代意义上的准文化空间,是我国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很多行业的知名企业介入文化艺术领域所催生的一种空间形态。这些企业纷纷支持、赞助文化机构,甚至直接开办美术馆或图书馆。独立书店作为一个文化综合体,是哈贝马斯所谓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相融合的新公共空间。这个文化综合体,既不是传统的公共空间,也不是狭义的商业空间,而是一个新公共空间。在这个新公共空间里,文化空间交换的双方是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价值诉求,交换的原则是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价值平衡,交换的对象是半公共产品和半私人产品。从私人产品抵达公共产品或从公共产品到私人产品的转换不是线性的,中间有半公共产品和半私人产品的过渡地带,其转换风险比传统商业或传统公益要大得多。因此,需要政府支持、扶持和资助独立书店。作为新公共空间的独立书店,其经营核心不是单纯追求营业收入和财税贡献,而是文化共享的知识生产、价值认同的文化传播和社会连接的空间建构。

政府在推动独立书店的发展中既要扮演市场管理和经济调节的角色,又要扮演公益文化扶持和公共空间建构的角色。文化发展并非产业和事业泾渭分明,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有很辽阔的交叉地带,就是那些为数众多的半公共文化品和半私人文化品。文化空间要协调公共文化品和私人文化品的转换,把应该纯粹由政府建设管理的公共文化服务,变成政府和私人企业的合作共享,这其中有一定的公共性,但是也有一定的盈利性,有半公共性,也有半私人性。因此,新公共空间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协调半公共文化品与半私人文化品的协同发展和价值共享。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了独立书店作为文化空间的功能属性。作为文化空间的书店,是文化聚落、创意集聚与产业集群等复合功能的空间叠加。在这个新公共空间里,经营者要充分考虑到相关利益者的参与,比如消费者、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等。文化空间既要有博物馆、美术馆和演艺中心等文化功能的集聚,又要有创意研发、生产制作、交易体验等产业的集聚。而在这些文化空间的集聚中,历史文化、名人传说、文化遗迹、特色工艺等象征符号,构成了书店独特的文化资本。独立书店作为文化综合体的文化集聚,保证了书店的文化资本是从本土的文化资源中生长出来的;保证了书店的创新活力和孵化功能;保证了书店是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平衡兼具的共生组织。作为文化综合体的独立书店,提供了特色各异的文创活动,是一个融合文化跨界、艺术流行和媒体互动的创新工场,是一个展现科技、产品、空间和创意的价值场域。

独立书店作为新公共空间的使命在于扩展了读书人的公共生活,连接着读书人的社交生活,展示了读书人的精神追求、情感依恋和价值目标。独立书店,不仅是独立于市场之外、政府之外的一个地点,更是具有独立的精神气质、环境氛围和文化追求,具有“选书特色”“文化传播”和“社会关怀”等独特意涵,代表一座城市文明面貌的公共空间。

独立书店的营造手段:气氛美学营造的场景体验

独立书店是读书人的文化体验空间,维持着现代人文明樣态的生活方式。独立书店所构建的场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特定活动的共同兴趣,强调特定地点的某种特质,更是一种关于空间和地方(Place)的美学视角。空间嵌入的意义使场景成为可能。美学直觉加上由欲望转化而来的活动和舒适物(Amenities),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分辨不同场景。在这里,读书人通过私密性的个人阅读走向公共场域,通过精神性的知识获取走向多元化的场景体验。单向空间的复合性拓展,主要体现在书籍、文创品和咖啡设置的实体空间的标准搭配上。

独立书店是一个资源整合、产业交流、品牌打造和品位培育的文化综合体,包括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精神体验等三个层面的场景体验。以台湾几米艺术中心为例。首先,独立书店的场景体验具有文化共享的价值观。这是一家拥有展陈功能和叙事空间的艺术画廊,具有原创、艺术、对话和叙事功能的文化空间。在这里,几米绘本所包含的故事、态度、信仰和价值观等内容,通过社会和心理的形态、价值和认同的结构、文学和美学的探索等叙事层次,以文字、影像、音乐、舞蹈、戏剧、工艺、多媒体和设计等对话形式,以叙事空间和艺术装置等呈现方式,综合展示几米艺术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的实现可以采用一季一档、门票、会员制、教育课程、展览出版品、展览纪实和年度展品拍卖等经营形式获得商业回报。走进独立书店,我们看到的往往不是成排成柜的满目图书,而是充满温暖的书店主人的价值情怀。其次,独立书店的场景体验具有多元叙事的故事性。这个空间以感官、记忆、想象力和人际互动为媒介,开展演讲、座谈、读书会、专题研讨会、小型音乐会、研习营、创作营、会员之夜、企业内部活动、学校课程、会员课程、专业课程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通过展览主题所延伸的创意料理、每周的散装活动、每月的套装活动和每季的指标活动等方式实现商业收益。独立书店强调店员、环境、空间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互动和灵魂价值。最后,独立书店的场景体验具有美感体验的场域性。独立书店销售的不是物象层面的纸质图书,而是意义层面的精神价值,是一种知识的传播、文化的传递和情感的连接。

独立书店场景体验的营造有赖于气氛美学的制造。气氛美学是关于空间感知的美学理论,是某种空间性的无形感知,是一个按审美定调的意义空间。气氛这种空间特征,指气氛在空间上永远是“没有边界的、涌流进来的,同时还是居无定所的,就是说,它是无法定位的”。气氛美学是独立书店最重要的空间特征,这种气氛是某物与在场的连接所构成的场域性。这种某物,以图书为载体,包括知识、信息、故事、情感,通过书店与购书人的“情绪感染”和“精神传递”,实现一种无意识的审美感知。品咖饮茶、欣享文学、乐办活动,这都是独立书店建立气氛美学的重要媒介。

独立书店是一个情景交融的友善空间。按照德国美学家波默气氛美学的理论指引,独立书店可以通过材料、符号、通感和隐喻等手段来制造气氛美学。独立书店不仅要重视建筑设计和建筑材料,而且光亮和声音的构造也非常关键。独立书店空间设计的核心就是制造场景体验,真实反映读书人日常生活的情感需求和社交生活的情绪表达。河北保定“新鲜空气”书店采用天然、木质的雅致设计,杭州言又几书店采用江南植物的种子意象,都是一种具有鲜明场景感的建筑设计,乃至闻名遐迩的诚品、方所、MUJI和BOOLINK等“网红”书店,都在相见的第一眼就给造访的购书者营造一种欲说还休、显现真实的场景体验。

在丹尼尔·西尔和特里·克拉克看来,场景是由不同的文化元素以多种方式组合在一起的。理想的独立书店场景在真实性、戏剧性和合法性等场景体验方面具有不同的文化元素和舒适物。这些舒适物包括建筑材料、灯光照明、座椅书柜、阅读体验、咖啡餐饮、爱心互动、购物体验等一系列硬件和软件营造的组合。

独立书店场景型的生活美学空间,则要求独立书店采取复合式的经营策略。这个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以生活场景为基础,以气氛营造为出发点,实现文化价值的层层拓展。比如,儿童绘本书店结合儿童用品,营造儿童在家中的游乐安居的生活环境。同理,如果独立书店要贩售咖啡、甜品和餐饮,就要营造悠闲恬淡的空间节奏;如果独立书店结合度假民宿,则要与当地“人文地景产”的社区营造核心要素相契合,营造具有地方感的场景体验。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独立书店既应是一个文化综合体,也应是一个文化命运体,更应成为一个思想共生平台。独立书店的受众是知识的阅读者、社会的观察者和精神的朝圣者,独立书店要能为这些不同需求的受众提供不同内涵的特色服务。如今,现存的独立书店在形式上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实质上都是对情怀、理想、价值和记忆的坚持,具有本土情怀和独特精神。通过这种始终如一的文化涵育、价值坚持和连绵不断的商业探索、市场运营,独立书店正努力打造成为各个城市最温暖的人文阅读空间。

(作者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内蒙古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注:本文系2014年“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文化产业合作的共赢模式及路径研究”(课题编号:17ZDA04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王笛:《公共空间与公共领域:东西方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公共生活》,《南国学术》,2018年第3期。

②[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王晓珏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③向勇等主编:《百年文创力——文化创意产业案例集》(第一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2年。

④[加]丹尼尔·西尔、[美]特里·克拉克注著,祁述裕、吴军等译:《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⑤钟靖:《重塑边界:独立书店的另一种可能——以单向空间为例》,《出版参考》,2019年第4期。

⑥[德]格诺特·波默著、贾红雨译:《气氛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猜你喜欢

美学书店空间
印花派对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纯白美学
最美书店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在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