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思想为何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2019-09-02朱辉宇

人民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习近平

朱辉宇

【摘要】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价值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了极富时代内涵的科学理论、实践方法和价值理念,凭借自身的科学性和彻底性,成为把握时代、掌握群众、直抵人心的科学真理。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抵人心 科学性 实践性 人民性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理论只有具备时代性、真理性和彻底性,才能说服群众、掌握群众,具备直抵人心的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价值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了极富时代内涵的科学理论、实践方法和价值理念,凭借自身的科学性和彻底性,成为把握时代、掌握群众、直抵人心的科学真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提供了极具时代水平的世界图景,引领我们科学地认识世界、把握世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由一系列核心创新理论和重要论述构成,涵盖了自然、社会、思维等各领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生态、科技、军事、外交、党建等各方面。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准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提供了科学指引。具体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以下鲜明特征,使其紧扣时代脉搏、展现时代精神,具备直抵人心的力量。

坚守真理的继承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捍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重大判断,不仅没有抛弃马克思主义“老祖宗”,而且在发展中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中华文明传承下来的精神追求、价值共识、哲学智慧和治国方略,汲取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有益成果,借鉴了世界各国发展进步中的经验教训,展现出坚守真理、承继文明的继承性。

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将之运用于中国现实。这一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针对现实中的各类风险和挑战,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了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阐明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

把握规律的真理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明确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定位,把握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这一思想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探索、聚焦、把握和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客观规律,体现了鲜明的科学性与真理性。

知行合一的实践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富“改造世界”的实践品格,强调知行合一、笃行实践;具备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不忘初心的人民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展现了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这一思想强调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是否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将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价值立场,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具体目标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这一目标任务,体现了党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方面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5月31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知行合一、科学辩证的方法体系,提供了极具时代精神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引导我们解决了怎么办、如何干的系列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继承中国共产党总结提炼的科学方法,整合群众实践中创造的经验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科学运用,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既阐明了“是什么”的问题,又阐明了“怎么办”的问题,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具有掌握和引领群众的现实力量。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强调“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实质和核心,特别指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这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领会了新唯物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核心,继承了毛泽东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思想,奠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根基。这一根本方法不仅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新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引,而且其科学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彰显了新思想的真理性和生命力,成为说服群众、掌握群众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科学理论思维及其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而且立足现实问题和实践要求,提炼了一系列思维方法,主张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这些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们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助于化解当前面临的重大考验和现实挑战,有助于防止迟滞和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当前,这些理论思维和方法在实践中已成为我们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已发挥了引领群众、指导工作的巨大实践功能。

总结和提炼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实际能力。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坚持调查研究,不断提升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坚持狠抓落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实干兴邦,发扬钉钉子精神,力求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坚持战略定力,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慎制定大政方针政策,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处变不惊;坚持精准发力,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精细谋划、精准施策、分类实施。这些工作方法成为我们做好实际工作的看家本领,在实践中获得普遍接受和应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立场鲜明、信仰坚定的价值体系,提供了极具时代内涵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人作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现实性存在,不会仅仅满足于既有现实,而是处于不断突破自身有限性、追求生命价值和终极关怀的矛盾运动之中。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叩问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探讨人自身的超越性和无限性,期许建构和实现人类理想社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也提供了引领群众的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契合了人们对于精神家园的热望,能够安顿人们的理想追求,指引人们的精神生活。这成为新思想掌握群众、直抵人心的重要缘由和条件。

坚定理想信念,把好思想“总开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引人们把好思想的“总开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中国的发展进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解决精神“缺钙”问题,把准人生方向、理解生命价值、追求终极意义提供了精神指引,因此,其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接受,成为新时代中国人价值生活的根本指针。

加强党性修养,夯实信仰之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党性修养,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实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通过营造促进党性修养的治党环境和政治生态,在全面从严治党中不断锤炼、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党性。这些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有关物质与精神、自发与自觉、理论与实践的科学论述,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党性修养的优良传统,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心性修养的优秀成果,要求对共产党员进行“本质的改造”。同时,通过党性修养,不仅有助于共产党员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追求,而且能够在坚守其精神高地的基础上,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强大精神支撑,追求高质量精神生活。

构筑精神家园,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更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使人在精神上引领、自信、强大起来。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视对精神领域的建设和引领,主张充分调动“正能量”,构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道德高地;强调文化自信和中国精神,主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社会层面,这一思想以其科学真理性,强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和提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为中国人的价值生活指引了方向、夯实了基础。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

③《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标题党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