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型会计委派制度建设的几点认识

2019-09-02童吟康均

人民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管理会计

童吟 康均

【摘要】会计委派制度是产权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治理在基层实践的延伸。在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一制度将是促进国家、社会、组织三方治理效力提升和融合的重要手段。当前,会计委派制度建设步入科学发展新时代,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形式多元化的会计委派科学管理模式,提升会计委派制度服务“三方治理”战略功能。

【关键词】国家治理 会计委派制度 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纵览古今,从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到“瑞金时代”统一会计制度等史实都可以看出统一会计管理对于国家战略的重要作用,它是取得战略性胜利的重要基石。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国家财政体制建设中会计委派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贯穿于宏观行政管理体系,又与基层各个组织微观相连,它既是推动国家治理的制度保证,又是国家治理取得高效成果的重要体现。

中国会计委派制度发展现状

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防范财务风险,阻止国有资产流失,1998年中纪委第二次会议提出了会计委派制度试点,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现代会计委派制度建设的重要节点。随后我国高校、医院、科研单位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陆续建立和实行行业会计委派制度,形成了会计委派制度在国有重要主体的全覆盖,但因委派机制等多种因素交融,导致会计委派制度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会计委派制度与被委派单位自治的矛盾。由于我国会计委派制度最初更多体现的是监督检查职能,因此许多被委派单位和机构普遍对会计委派处于抵触或防备状态,导致会计委派制度与治理环境脱节,弱化了治理能力。许多单位在章程设置中没有将会计委派制度作为重要的内容列入章程框架内,一旦发生重大的涉及国有产权安全问题时,会计委派制度所能采取的产权维权行动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其实,会计委派制度不仅是国有资产保值的“护航器”,更应当是国有资产增值的“引航者”。因此,如何发挥推动这一制度的管理会计功能助力国有产权增值保值,将是这一制度面临的新挑战。

第二,会计委派制度过于局限于“人”的作用。长期以来,会计委派制度在一个组织中最终落脚点往往是个体的人。但是实际要做好会计委派工作,仅靠单打独斗是不够的。会计委派工作的内容不是个体岗位职责,而是会计机构职能。会计委派制度应包括工作目标、工作事项、权限界定、工作底稿、工作档案、汇报制度、赏罚定责等内容。再者,在接受会计委派监督控制的同时,这些被监督主体也在促进会计委派制度的发展。因此,科学设置委派模式,提升会计委派制度对国家、社会、组织三方的共同治理功效,对会计委派制度的发展将是至关重要的。

会计委派制度与国家治理的作用关系

会计委派制度的运行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为有效的微观治理途径之一,而在国家治理体系下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度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管理会计服务战略决策的功能,提升会计行业参与国家宏观治理的能力。

一方面,通过会计委派制度能够加大国有产权集中管理的控制力度,统筹中央与地方一盘棋,有效监督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进一步降低腐败的几率;另一方面,会计委派制度能够减少上下信息不对称的频率,降低信息交流成本。这是会计委派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双向“枢纽”功能。

与此同时,国家治理体系的运行也改变和影响着传统的会计环境。我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制度》等新法规新政策的执行等都是在新经济、法制环境下开展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延伸,我国正在开展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都促使中国会计委派工作要主动对接国际国内新形势,以更为开放和包容的新面貌登上全球治理舞台。技术环境的变化影响则更为剧烈,“互联网+技术”促使会计行业更为快速和深入地参与到数字治理的前沿。

建立健全形式多元化的会计委派科学管理模式

一方面,应建立健全会计委派科学用人机制。在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度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住内控建设与制度建设同步配套的原则,坚决保持会计委派在被委派单位、行业、机构中的独立性,防范制度设计风险缺失而引发的会计委派风险。通过在法律法规、单位规章上明确会计委派的有关权责事项,适当增设会计委派人员在特殊时期、重要风险事项中的“否决权”,做到上下治制结合,打通治理瓶頸,提升治理能力。

另一方面,建立以风险评估为导向的多元科学委派体系,按照会计“重要性”原则来确定委派形式。从被委派单位的组织发展阶段来看,初创期、瓶颈期、关键期及特殊时期(如单位法定代表人缺位等)因为业务结构变动较大,系统性风险加剧,因此会计委派应当直接委派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在其他风险可控阶段,可在进行风险判定、论证和集体决策后进行其他形式的有效控制,或结合审计、巡视、巡察等其他手段来进行随机监督和管理,提高会计委派工作的运作效率。

提升会计委派制度服务“三方治理”战略功能

加速“业财融合”,服务组织治理。当前“互联网+技术”席卷而来,“业财融合”将是会计行业发展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这就要求委派会计要对所在行业的业务、市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能够准确判断和捕捉到业务流程中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的关键点,从而通过流程重塑再造等管理手段,实现管理会计价值提升的功能。今后各种竞争如军事战略一样,将以“极速战”的形式来完成。竞争双方拼的不再仅仅是所掌握的资源,还有作出决策和实施的速度。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也将会体现在决策能力的大小、速度与准确性三个方面。因此,应加强会计委派人员跨界学习,增强其对所在领域的市场和生产关系的敏锐度,为“业财融合”加强组织治理创造条件。

参与数字治理,服务社会治理。在技术环境变革中,“数字治理”将会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内容。人工智能计算将把原来会计委派工作中的一部分监督职能“人工智能”化,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风险都能够被“人工智能”预警和排除,基于新会计环境下可能会形成不可预计的新风险,这也意味着会计委派工作将会把识别、判定、排除风险作为今后的重要职责。会计委派工作中的监督内容将从原有对人、财、物的关注转化为对“数字”的管理、运用和保护,侧重对各类信息系统的风险测评和对人工智能舞弊的事前防控、事中监督和事后控制。数字治理将对未来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维护数字安全与完整将是大数据时代进行产权维权的重要手段。

投身改革转型,服务国家治理。中国正在开展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事业单位转型改制等系列重大改革事项将会完善我国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是时代赋予会计委派制度服务国家战略的新的重要历史使命。各级各类委派会计工作者要积极投身到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进程中去,对上述改革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和评价,要采取多种科学管理手段,在努力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不断壮大我国国有资本的各项综合实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做优,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凝聚智慧与力量。

(作者单位分别为:浙江外国语学院计划财务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①孙铮、刘凤委:《改革与创新是会计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会计研究》,2019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管理会计
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出版业发展理念与目标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我国知识资本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