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物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2019-09-02王洁段文博万永刚张立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物理学开放性医学

王洁 段文博 万永刚 张立平

医学物理学是以物理学理论与实验技术为基础,以生命现象(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和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体的能量状态、结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构象变化等开展研究,促进医学发展的学科。医学物理学实验的开展,对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等医学技术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性实验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医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让学生系统深化交叉学科的的产生和发展的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知识在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严谨的实验态度、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1 教学现状分析

在本科教学阶段,课程的学时安排、授课内容、讲授顺序等各个方面,实验教学往往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原理,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完成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上课专业和师资力量等随时调节,方便开展教学,总结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全部学生采用相同实验项目、实验装置和实验学时;(2)授课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手段;(3)学生学习上基本处于被动状态,独立思维和探索能力得不到发挥[1]。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虽然笔者采取了“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但囿于实验室现有条件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大部分实验课仍为学生按部就班地按教材要求,重复实验步骤来完成实验[2-3]。因此在实验课学习中学生仍存在很少主动思考、机械操作等现象。

2 开展开放性实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开放性实验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变“照方取药”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给学生充分施展个性的空间,从而达到弥补现有实验教学的不足[4]。在开放性实验课程学习中,笔者尝试营造一个鼓励学生创新的实验探索氛围,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由探索,切实可行地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本校医学影像与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隶属于医学技术学院,始建于1978 年,2014 年更名为现名。教学中心下属的PACS 实验室拥有专业的一体化双屏医用显示器,依托学院计算机网络平台,以四大网络技术为主要载体和工具,形成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即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这给开放性实验的设计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通过开放性实验,学生可以对科研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有所了解,为学生个性化培养提供发展空间,形成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5-6]。开放性实验的准备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紧跟科研发展方向,最大程度整合实验室所需的教学和科研资源。(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适当调节授课顺序,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课题到实验室进行研究。(3)供学生选择的实验,一定要是切实可行、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型实验。(4)合理排课,以求增加实验室开放实验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5)创建灵活的考评机制,增加师生反馈沟通途径。按照上述原则,笔者拟依托实验教学中心平台,以《医学物理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等理论课程为载体,以学院教师相关科研项目为推动力,充分结合原有的实验项目,充分利用学院已有的网络数据库资源,以发挥学生在实验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初步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医学物理学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随着发展与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等联系日益密切[7]。生物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物理化学》课程讲授的理论可以用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相互作用及生物分子识别的研究。生物信息学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工具,开发建立各种数据库和软件,对DNA 和蛋白的序列和结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揭示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分子水平上的变化。

生物大分子光谱的开放性实验,以实验室的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为主要设备,将生物化学实验和物理实验进行整合并补充,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光学在医学技术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生物大分子的理化性质实验,将《医学物理学》课程中讲到的热力学和电学知识如何应用到科研之中。生物信息学的研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生事物的不断发展,也取得了巨大进展,考虑到学生的年级和专业能力,让学生学会初步利用网络开发资源来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时代相关技术给医学技术专业带来的巨大变化。目前,在生物大分子的光谱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理化性质研究和生物信息学研究方面,已经开设了多组实验(见表 1)。这些实验的开展,一方面有效地弥补了原有实验课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

3 结语

为了更好地完善传统的实验教学缺陷,弥补灌输式授课的弊端,笔者尝试引入了“翻转课堂”、“PBL 教学”和慕课等多种授课方式[8-9]。其中,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引入,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努力促使学生做到“研学合一”。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医学物理学理论的理解,还对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行了有效提升。医学影像学和影像技术等医学技术工作必须具有理学、临床医学和医学技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开放性实验的开展,为培养高级医学技术人才奠定了较好的基础[10-11],在提高学生掌握医学物理学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及其原理的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学生综合利用相关课程讲授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也得到了较好反馈。因此,开放性实验在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方面有着其他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优势[12]。

表1 医学物理开放性实验项目简表

猜你喜欢

物理学开放性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点击物理学中的质量
医学的进步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美食物理学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定积分在几何、物理学中的简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