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古城“清丽湖州”闪耀北京世园会

2019-08-27周雪妮

浙江林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蚌壳龙灯渔家

周雪妮

湖州,这座被誉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城市,它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2019年6月7日,北京世园会启动浙江湖州城市主题日活动,湖州围绕世园会“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主题,以传统文化为媒、绿色发展为介,通过民俗表演和非遗展示,让人们记住了这座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也让世界看到了湖州生态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非遗展演琳琅满目

湖州剪纸艺术、汉砖拓片、蚌壳画、湖桑茶、湖笔制作工艺……浙江园内,大批湖州非遗展演和民俗项目让人眼花缭乱,引来游客纷纷驻足观看,成为世园会的关注焦点。

在浙江园主体建筑“富春山居”的一楼,今年71岁的顾明琪作为“辑里湖丝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把鲜有的木制缫丝车带到了北京,老人手摇着比他年龄还大的古董丝机,将蚕茧中的丝一根根地抽出来。

湖州的丝绸历史距今已有4700多年,自远古以来,盛名不衰,这和湖州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优良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使得湖州桑树营养价值极高,孕育的蚕个头大,蚕丝自然就好。“湖州出产的蚕茧个大丝韧,一个就能纺出1500米的长丝。”顾明琪自豪地说道。

活动现场,一批将河蚌壳内面当画纸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围观。“这是我们当地流行的民俗艺术——蚌壳画,绘画内容展现了湖州鱼米之乡和蚕桑文化。”一名正在进行彩绘的湖州手艺人说道。据了解,这些巨大的蚌壳是采自坐落于湖州著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是一种源于湖州南浔的农业生态模式。

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来自湖州善琏镇“湖笔世家”的史小平向驻足在湖笔展台前的游客们热情地介绍湖笔的历史渊源。湖笔用料考究,多用羊毫制作,工艺操作纯系手工,主要工序有笔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大小工序达120余道。每道工序由技工师傅们分工完成。“我的外婆沈应珍是被誉为‘古今制作湖笔第一人的湖笔技艺传人,据我所知,她是唯一能够独立完成湖笔制作全套工序的人。”史小平说道。

在熙熙攘攘的浙江园内,千金剪纸传承人潘静霞专心致志地坐在一旁,一张红纸在她手上折折叠叠,再剪上几刀,一条栩栩如生的“鲤鱼”便从指尖游动出来。剪纸是湖州世代相传、沿袭至今的一门艺术,并贯穿于湖州人生活、生产各个重要的场合。

民俗表演好戏连台

在湖州城市主题日上,中外游客们还欣赏到了独具湖州荻港特色的“渔家乐”表演。来自湖州荻港的渔家姑娘们用小船、鱼桶、网斗、鱼叉等常用渔具,变换着各种姿态,敲打出欢乐的节奏。这场浓缩了湖州荻港鱼桑文化精髓的表演,描述了当地渔家姑娘们不畏风雨、不怕严寒,以辛勤劳作迎来渔业好收成的故事。

同样令人耳目一新的还有湖州上舍龙舞艺术团带来的国家级非遗竹叶龙表演和化龙灯表演。不同于男人上阵的舞龙,湖州的化龙灯表演是女人舞灯唱主角。只见12位姑娘手持12只花瓶,插上12种时节的花,12名男子舞龙,以蚌灯作龙珠,通过不断地变换造型与调整队伍,不一会儿,一只由花燈接起的“长龙”便“横空出世”。“进门是花灯,出门是龙灯”说得便是湖州的化龙灯表演。

除了让人目不暇接的精彩节目,湖州的美食也是有滋有味。包鱼粽、桑果饼、桑葚酒……各种特色美食让人赞不绝口。其中最具特点的就属南太湖农家独具的三道茶了。这第一道茶是甜的,用糯米锅糍冲泡,喝起来香甜糯滑;第二道茶是咸茶,也叫熏豆茶,香喷喷咸津津的滋味很特别;第三道茶本是普通绿茶,现场品尝的是独特的湖桑茶,农家用桑叶炒制的茶汤色泽绿澄,十分适宜夏天饮用。

端午撞上“湖州日”,千年古城“清丽湖州”的独特魅力点燃了端午佳节的世园会。

猜你喜欢

蚌壳龙灯渔家
渔家网事
河边寻宝记
渔家风情
渔家乐
关掉白天
舞龙灯
它们的壳一样吗?
新年到
挖蚌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