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谈

2019-08-27李彩香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诗人

李彩香

古诗词作为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陶冶性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的许多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国学课堂,尤其是即将全面使用的统编教材,更是增加了大量的古诗词内容,对古诗词教学必将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教师在诗词教学中要不断突破问题束缚,创新运用高效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诗词学习兴趣,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力,切实提高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强化策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诗词语言简洁凝练,内涵深远,情感丰富,与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小学生独立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加强策略性引导。

一是组织学生观看诗词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深受人们喜爱,教师可组织学生集体观看,让赛场强大的阵容、紧张的气氛牢牢地抓住孩子们的心,特别是选手的出口成诗、机智应对、妙语连珠,显示了“胸藏万壑凭吞吐”的洒脱风范以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风流。尤其是赛场上的选手有许多是中小学生,大哥哥、大姐姐们丰厚的诗词积累和精彩的应答表现,无疑会让孩子们产生强烈的羡慕之情。“榜样在召唤”,这是一种自发而强大的推动力量!通过观看节目,孩子们一定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古诗词的美好意境和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二是精心创设情境。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诗词画面,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受,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敕勒川》一诗,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展开想象并置身于大草原,边吟诵“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边感受草原的高远与辽阔,感受诗词的美好境界。情动而辞发,相信孩子们在诗词的吸引下,会不知不觉爱上古诗词。

三是强化诗词的生活联系。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古诗词是对生活的情景再现或是情感表达,学好古诗词不仅能够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还能进一步增长智慧,了解生活。比如在学习《悯农》时,教师可以首先发问,小朋友是不是每天都要吃饭啊,那么这些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然后再带领学生诵读全诗,让学生明白我们吃的食物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让学生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千万不要“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二、注重背景讲解,增强学生理解力

诗言志,词缘情。古诗词的创作大都与作者的生平和社会背景以及与诗词关系密切的故事有关,诗人都是有感而发,充分反映了诗人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情感等。教师在讲解诗词时要“知人论世”,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时代特点和创作风格等,用心去體验诗词的内容和思想,真正把自己代入进去,切实感悟古诗词的意境,为后续的诗词学习理解提供必要的铺垫。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长期孤身一人漂泊在外,心中难掩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特别是在佳节良辰合家团圆的时刻,诗人的这种思乡念家之情就更加强烈。学生这时就要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是怎么样的,诗人为何会常年漂泊在外,是主动博取功名还是被迫在外,经过收集相关资料,学生就会了解到王维此时正在长安谋取功名,当时的帝都长安十分繁华,深深吸引着年轻士子,但是作为游子又显得异常孤独。特别是在重乡土人情的封建社会,身为他乡的“异客”在重阳节就更显得孤苦伶仃。当学生了解到王维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经历境况,就会更深刻地感悟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加深对诗的理解。

三、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爱上古诗词,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一是“现场表演”式。情境表演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学习形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诗词内容,积极地引入表演活动,为学生提供宽松开放的表演机会,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人的特长。如在《回乡偶书》学习中,老师可以让一个学生来表演贺知章,再选四五个学生演村里的孩子。生动地再现一个从小离开家乡的人多年以后回到家乡,被家乡的孩子当作客人的有趣情形。通过学生的形象演绎,就会对诗词内容有更真切的感受和理解。

二是“多媒体助力”式。诗词是情感的音乐,想象是诗词的翅膀。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适当的图画,再灵活运用视频影像、演示文稿、音乐加入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出来,使诗词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有趣,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三是“诗画互动”式。“诗堪入画乃称妙。”好的诗词大都形象鲜明,好似一幅好画。美好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诗词教学时,可采用“诗画互动”教学法,启发学生把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想象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在绘画的基础上再配上古诗词内容,让学生通过画面把握诗词的意境,感受诗词的形象之美,切实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好境界。

四是“情感纽带”式。情感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纽带。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更要重视情感的纽带作用,让学生带着感情与诗人的情感形成共鸣,从而更好地感知诗词中蕴含的意境之美、情感之醇。比如,《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和汪伦之间的感情为什么会这么深厚,如何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与最要好的朋友之间的故事,加深对诗词的情感理解,从而能以更加饱满的情感诵读这首诗。古诗词教学的方式很多,还有故事编创、诗歌吟唱等,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一定会让孩子喜欢古诗词学习。

四、强化鉴赏引导,培养学生审美力

古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和美好的意蕴。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鉴赏古诗词,通过对声律、意象、情感以及锤词炼句、景物描写的欣赏与鉴别,去感受诗人美好的心灵、浪漫的才情,从而体会诗词的意境之美、情感之浓,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指出:“诗是心感于物的结果,有见于物为意象,有感于心为情趣。”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意象是鲜明的,情趣是丰盈的。特别是在统编新教材增加了大量古诗词的背景下,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强调,在对诗词理解的基础上,要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因此,为了让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古诗词,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拓宽眼界思路,切实提高古诗词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2011)年度第(九)期“小学语文特长生前置性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Jk9--L21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诗人
踏青古诗词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词之页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