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和反思

2019-08-27余蓉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西游记整本书文本

余蓉

美国学者莫提勒·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一个阅读者的责任,就是要提出并必须尝试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作者说了什么?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四个问题是一般性问题,适用所有的阅读。这四个问题指向“整本书”的文本内容、作者观点、读者观点、现实意义。只有明白了以上四个问题,我们才算是读懂了“这本书”。那么,实际的教学中怎样解决这四个问题呢?

一、化被动为主动,转化学生阅读期待

七年级学生阅读一般现代文的速度要求每分钟不少于400字。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读,以一节课45分钟计算,不记笔记,不思考,读完《朝花夕拾》需要7节课,读完《西游记》需要45节课。这就意味着,在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上,应该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以课外阅读的方式推进。如果学生只在课堂上阅读,只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而这绝不是真正的、实在的整本书阅读。那么,怎样让七年级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主动去阅读“整本书”呢?

在阅读《西游记》时,最初,我采用了硬性规定的方法,每天布置学生课外看20回目,并且按照章回概括主要情节。这样做形成两种读书反馈:一种是“要我读”,老师布置就认真看,但是,耗时特别长;另一种是“不想读”,不看书,直接从网上下载《西游记》情节概括,省时省力,但读书的初衷完全没有达到。

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变“不想读”“要我读”为“我要读”,甚至发展成“我想读”呢?在这一点上,南京三中文昌初中的吕星老师做了很好的尝试。吕老师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建立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基于吕老师的设计,我也采取了类似的方式:请同学们以唐僧的语气发一条朋友圈,并写出不少于五个好友的回复,朋友圈内容和回复都要求符合情节和人物身份,有理有据。

学生们的热情瞬间被调动,他们最终的作业不但按照要求做,而且有些同学还特别有心地为唐僧和朋友们设计了微信名和微信头像,不仅有文字,还配图。学生为了能够设计一个有“个性”的朋友圈,可谓脑洞大开,各显神通。例:

唐三藏:今日起开始西天取经,祝我早日归来,归来仍是少年!

如来、唐太宗、孙悟空、观音、敖闰、猪八戒、黑熊精、白龙马等999+人已点赞

评论

如来:去吧,取经人!(第七回)

孙悟空:师傅!快来救我!我在五指山下等你!(第十四回)

唐太宗:贤弟,一路平安,早日归来!(第十二回)

观音:祝你早日与我共坐莲台!(第八回)

白骨精:我在白虎岭等你。金蝉子转世,吃了长生不老,嘻嘻………(第二十七回)

这样的内容设计,学生不仅梳理出了与唐僧相关的人物关系,相关故事情节也清清楚楚了。这样的“游戏”“趣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被动性的读变为主动性的读,无形中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将老师要我读这本书,变成这本书很有趣,我很想去读,真正实现“要我读”到“我想读”的转变。

二、联作者与读者,深化学生阅读思考

七年级上半学期,教师推荐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生在阅读时,比较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这样叙事性比较强的篇目,而对《狗·猫·鼠》这样议论比较多的篇章望而却步。以前在面对这样的状况时,教师就直接大包大揽,越俎代庖,以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学生不喜欢还是不喜欢,反而因为教师的“讲”而让学生更糊涂。这次,在面对七年级学生时,我决定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充分对话,让学生找出自己看不懂的、不明白的地方,学生问出很多问题,诸如“鲁迅为什么说自己是狗?”“为什么‘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名人名教授们究竟是谁?”这些问题都极具深度。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从学生角度、读者角度出发。由这次的《朝花夕拾》阅读来看,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自己对话,或与文本、与作者直接对话,既能站在学生角度,解决大部分阅读难题,又能锻炼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深化学生的阅读思考。

怎样才能让学生时时记得追问,时时与读者、自己对话?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文字记录自己阅读的心路历程。这样的文字不要求有多深刻,只要求是真实的、有新意的,如果能在对话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自我探究,那就更能体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了。

“教育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没有自由的思想就不可能有创造精神。”高质量的整本书阅读不能唯这本书谈这本书,就阅读论阅读。高质量的整本书阅读应该是以“这本书”为点,建构一个综合的活动场域,全面历练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能力,最终“根據文本(环境)的变换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动,用文本中获取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或许就是整本书阅读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西游记整本书文本
《论语》整本书阅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