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学而导,学有所长

2019-08-27姜群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识字汉字课文

姜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道: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部编版语文第二册的识字6《古对今》就是一篇识字教学的教材,学生既要在诵读中识字,又要注重传承汉字文化。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识字课文时,我设计了朗读环节,重点是读出节奏,感受韵律。写字环节的重点是感受李、香两字中的竖、撇、捺位置的细微差别,难点是感受对对子的特点。

我班学生好奇好学,语文课上喜欢朗读,乐于表达想法,但注意力不够集中。针对该学习心理,我努力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借助现代技术进行教学,顺应学生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一、巧设学习目标,优化学习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成败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标准。课堂的学习目标应为学生而设定。目标教学来源于我校的省级教改主课题“教学新规范实践中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教学新规范对学习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习目标要契合于教学内容,更要契合于学生的学情;目标是给学生看的,要用适合学生理解的词语来表述。

课前,我反复斟酌,制订了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读出节奏,能够背诵,试着说几个对对子;2.会写好生字李、香。学习目标只有两个,内容符合学生学情,其中“试着说几个对对子”稍有提高,适合于课堂中不同水平的学生。此外,语句表达的意思也是一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整节课的教与学都是围绕学习目标而开展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合适的学习目标,教学环节也变得简洁清晰,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不少,学习效果好转。识字教学有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指引,会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方向感,学生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

二、根据类别识字,传承中华文化

不同的识字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识字方式,不同的识字方式要采用不同的识字方法。《古对今》是蒙学识字,要以传统蒙学反复诵读为基本方法,在学生掌握字形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通过引导他们看图片、看视频、听故事等方法来帮助理解。同时要向学生渗透汉字文化和传统文化,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教育。上课时,我有两处进行了汉字文化的渗透教育。一是在学习“寒、暑”时,出示了象形图片和古体字,让学生通过猜一猜、读一读的方法来了解汉字的意义。二是抓住课文里三个带有“日”字符的生字:晨、暮、朝,进行汉字文化渗透指导。抓住生字共性,围繞日字符的表义展开教学,出示了图片、文字的演变过程,配以老师简单的讲解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做,一是让学生更容易识记汉字的意思,二是让学生对汉字蕴含的文化有初步了解。中华文化就这样通过一个个文字印在了学生的心里。

三、依托小组学习,体现生本理念

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借助小伙伴之间的互动来提高其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如果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再辅以明确的步骤与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会更有实效。

《古对今》课文有三个段落,结构相同,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班里的学生也有初步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基于这两个原因,我决定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在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时,就通过课件演示每个步骤的学法。在学完第一段后,带着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认真总结好学法,板书在屏幕上。告诉学生接下来就按这个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二、三段。同时还把小组合作学习时具体的分工与步骤投影出来,通过老师的朗读,帮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小组学习的步骤与要求,再让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学习。从课堂情况来看,有了明确的小组学习要求,加上老师对小组学习讨论的参与,小组的学习有一定效果。小组长先是带领全组同学一起朗读第二段,然后负责圈画出关键的字,还提问组员来说说圈出字的意思,最后让大家说朗读的节奏,带领组员一起有节奏地朗读。学完第二段,再学第三段。

我想,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只要每节课上,老师都能相信学生,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定会在自主学习这方面取得很大进步。

总之,识字教学课上,教师要顺应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情况,设计合宜的教学环节,采用适切的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在识字课上学有长进。

作者简介: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识字汉字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