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次学习”:固本培元的智慧

2019-08-27朱海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陈毅苏教版生字

朱海燕

复习不是无效训练的简单重复,复习的过程其实是引导孩子进行第三次学习的过程。特级教师刘坤指出,孩子学习水平的差异很大来源于“第三次学习”的不同。

一、“第三次学习”的内涵诠释

学生学习知识可分为三个阶段:接受知识——消化知识——深化知识。其中,“第三次学习”是真正形成能力的关键一环。

“第三次学习”是在第一阶段下沉式接受学习,第二阶段探究、吸纳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学习升华的过程,是对以往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真正通过内化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综合能力的过程。

二、“第三次学习”的智慧学养成策略

1.整体切入——唤醒直觉体验

“第三次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如建房子一样建构图示群。在本册复习时,我尝试让孩子以整本书为抓手,通过“赏封面——览目录——忆生字——温课文”建立一个清晰的复习框架。

赏封面 苏教版语文每一册书的封面或映照文中一首清新秀丽的小诗(如苏教版语文第二册封面就是练习1古诗《村居》的再现),或形象再现文中一个动人的故事,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籍贯”。

览目录 目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纲,能清晰反映教科书中的知识块。阅读目录显得很有必要,如从苏教版第二册教材目录就可以看出本册教科书中有8篇识字、26篇课文、8个练习。

忆生字 汉字是构词连句成文的基本单位,是语文肌体的细胞,更是低年段孩子学习的重点。因此孩子对所学的汉字要如数家珍,耳熟能详,学生对两会或三会的字的数量要非常清楚。

温课文 生字最终要形成文才有意义,在课文中我们才能感受识字的重要、阅读的快乐,因此有必要再次熟悉课文。本册教材共26篇课文,可以引导孩子把它们按“诗、文、文包诗(苏教版的特色之一)”的标准分成三类,给它们站队。

孩子在这样一个整体的回首中领会了几个知识块之间的联系,脑中有了线形成了面,初步形成了一个知识链。

2.扶弱济重——从自发走向自觉

凸显重点 汉字是表意文字,无论是造字的源头,还是现今汉字本身的构造都很有意蕴,很有嚼头。苏教版第二册教材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教材通过转转盘识字的方法解决了趣识形声字的问题,如识字4、识字8;通过实物简笔画及文字画解决了趣识独体字会意字的问题,如识字3、练习7;通过制课表(练习1)、将卧室里的实物贴字的办法从生活中趣识巩固生字……这些都是可供利用的重要资源。

弥补薄弱 苏教版语文每个单元的练习中都安排了成语歌、口语交际,由于知识本身有一定的难度,这成为低段孩子的薄弱环节。成语歌雖然只是强调积累,但这种消极的积累如何逐渐转化成积极的积累,怎样通过“致用”的环节来弥补薄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改变机械听写的方式,尝试在孩子各方面(字、词、篇)学习都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再来活用成语歌,使当初的懵懂走向明晰,使薄弱走向强壮。

3.融会贯通——知识向能力迁移

文字间的由此及彼和举一反三 例:看到春,我会想到春天、春风、春雨……(识字1中的)词语串;想到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练习2中的)成语歌;想到“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练习2中的)等格言警句;想到在春雷中唤醒的《春笋》、在春风姐姐吹醒下的《小池塘》、报春的《梅花山》;想到春天散学早归放纸鸢的儿童《村居》(均是相关课文)……如此滚动联想怎能不让人兴奋。

培养孩子由文想文的能力可以使知识融会贯通。第一,把所学的课文分成三类(前面按诗、文给课文排队是比较浅表的梳理,而此处的分类则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深入发展):美丽的景、动人的情、敬佩的人。第二,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觉给题目加上适当的修饰词。第三,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景抒情议人。

图片与文字间的由此及彼和举一反三 苏教版教材图文并茂,图的篇幅约占一半,每一幅图都很精美,非常悦目,因此要充分利用“悦目”的资源图回忆“赏心”的文。《陈毅探母》中有两幅插图(陈毅帮母亲按摩、洗衣服),我们可以据此引发孩子联想陈毅的样子、陈毅的身份,我的爸爸妈妈与奶奶,想想背背练习4中的成语歌“骨肉之情、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孟郊的诗《游子吟》,陈毅的诗《青松》……孩子的语文知识在这样的联想中内化、升华,最终形成一种能力。

“第三次学习”实际上是学习上的“智慧学”,学习归根结底是学习智慧。从低年段学生语文学习智慧的养成过程中我们发现,构建图示群策略和图示群的迁移策略,可以培养孩子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语文学习能力,使孩子获得学习上的智慧!

作者简介: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陈毅苏教版生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陈毅论参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