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互联网+”,拓展课外读写新触角

2019-08-27李梅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课外课外阅读互联网+

李梅

21世纪,互联网以其不可阻挡之势“攻城略地”,几乎占据了各行各业,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新课标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互联网+”已经潜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正在对我们的教学产生着各种影响。下面,我就自己在“互联网+”背景下怎样促进学生课外读写方面,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和心得。

一、善用“互联网+”,无限丰富学生的阅读视界

温儒敏先生在主编部编教材时,就直陈语文学习中大量阅读的重要性。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阅读不充分的现象,即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读书少,课外阅读就更加只能听天由命了。

那么,就让我们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做个组织者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

首先,以单元目标为指向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或短视频或电影,利用易加互动平台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周末等时间提前阅读或观看,然后在上课时让学生进行分享。这部分任务具体操作时可以视学生情况分层要求。这样可以兼顾那些学有余力同学的阅读需求,也让他们的阅读减少了盲目性。“互联网+”为集体阅读、针对性阅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其次,在课文教学之后,还可以提前在易加平台上布置一些相应的拓展性阅读,可以是书上推荐的相关课外阅读篇目,也可以是老师根据自己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文章。这就避免了学生课外找寻相关文章的费时费力。为了检测和督促学生阅读,老师可以相应地出两道有浅有深的题目,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阅读情况,也可以检测其理解程度。

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发一些相关文章或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学会快速阅读和筛选信息,再利用它们后面的评论功能,锻炼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和表达。

二、善用“互联网+”,多方展示激发学生写作动力

著名作家曹文轩说,阅读是把弓,写作是支箭。当阅读已经为学生们积蓄了力量,弓已拉开,那么写作的箭就该迅速搭上,以共同完成漂亮的射击。

传统的激励写作的做法一般是在班级宣读优秀作文,或张贴,或编辑成册等。这些固然有它的优势,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快捷,更有效,也更易推广。

比如,我为班级开了微信公众号“新蕾时光之弘毅篇”,把学生的考场或平时优秀作文,还有平日优秀的练笔小段子(《考试过后》《冷姿百态》……)及时上传上去。这样,不仅能够起到传统的张贴展示的激励作用,还可以让其他同学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感想;既激发了全体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又让小作者们感到自豪的同时收获同学们的多角度评价。学生还可以随时翻阅本期或以往的所有优秀作文,这样起到了编辑成册的效果,既省时省钱,又易于保存。

当然还可以选择开班级博客、微博等,特别好的文章还可以帮他们发表到“简书”上,让更多的人看到和为之点赞。总之,让学生的习作更快捷地展示、上榜是激发学生写作动力的有效途径。利用“互联网+”,可以不断发掘各种好用的平台,为学生的写作搭建更多的云梯。

三、善用“互联网+”,让积累和坚持变得更易操作

阅读和写作都在于长期的积累。我们语文教育的最大的功劳莫过于能帮助学生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除了老师指定的内容以外,自由阅读的滋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也是语文老师们的教育盲区,长期以来无法督促落实。

“互联网+”背景下出现了一系列可以打卡的软件。比如我在使用的软件“晓黑板”,其中就有一项关于习惯养成的打卡功能。我常用它设置课外自由阅读的打卡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自主阅读10—30分钟,然后上传所读书籍的图片,并标明名字、页数及所读时间,再发一段概括和感悟。晓黑板还可以统计每天的打卡人数以及显示未打卡的名单。语文老师们可以根据打卡情况及时督促学生坚持课外自主阅读。

学生之所以往往坚持不下去,是因为没有持续不断的力量推动他。我们可以利用QQ相册的动态空间或微信公众号平台设置阅读和写作小明星的光荣榜,以“周”甚至“日”为单位,及时表彰坚持阅读和写作优秀的同学,上传光荣榜名单和照片,不断刺激学生的打卡动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积累和坚持。

总之,“互联网+”可開创的天地太大了,还有着无数可伸展的“触角”。愿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们,能够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继续不断开拓语文的舞台,让语文学习更精彩,让我们的语文更有魅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课外课外阅读互联网+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