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互模式”与“四加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2019-08-24常燕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教育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常燕

摘    要: 价值观的形成主要通过价值判断能力获得、价值观反思、实践行为三者结合实现。“交互模式”实质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价值观教育模式,即“四加一”教育新模式。它是对以往价值观教育课堂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育平台等的再优化,体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合理反思,突出教育的平等性、互动性、交流性和协作性。只有合理利用好影响价值观教育成效性的各方因素,才能改变“自话”式,发挥该模式的教育价值,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交互模式    教育效果

一、当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困境

“自话”,意为自说自话、喃喃自语。自话式教育是指当前教育过程中“自说自话”和“缺乏交流”的这种现象[1]。这种教育模式表现为“一言堂”式灌输教育内容,忽视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特征在于:第一,单方灌输,单方接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缺乏互动、缺乏交流,尤其是受教育者一方,参与度明显不够;第二,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教育者机械地传输教学内容,受教育者机械完成,双方缺乏有效共情,难以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共鸣。

二、“交互”模式的优越性

1.主张倾听与尊重。

交互教育反映的是一种平等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这种关系下的价值观教育摈弃了以往“一言堂”式教育,强调互相尊重,彼此倾听。此外,教育者给予受教育者充分的尊重,允许受教育者发表意见,双方在彼此倾听的状态下进行言说和辩论,此时二者的身份界限逐渐模糊,双方身份不断切换,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得到成长。其次,在交互教育模式下,放下教育者高高在上的姿态倾听受教育者的心声,毫无疑问能够促进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 的建立。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教育者放下架子,成为教育过程中的听众,为贴近受教育者实际做好铺垫,从而有效交流。

2.主张包容与移情。

首先,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彼此独立的两个个体,因此教育接受度方面必然存在矛盾偏差。交互教育强调交际的双方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的双方都要持包容态度,允许不同观点的出现。交互式教育体现了人际交往世界不存在绝对真理的科学处理方式,体现了教育的开放包容。其次,交互教育主张移情。教育过程中的交流是一种体验,交流的双方以自己一方的经验体验着另一方,建立同在的关系[2]。在交互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和受教者互为交流者与感受者。在交互交集中,双方完成交互体验程序,提升自身价值观认知,达到认知共鸣。通过交互式教育,调动教育者的主动性,努力搭建受教育者认可的教育场域,完成价值观教育的融入,提高教育实效性。

3.主张对话与交流。

在交互教育视野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不是单向的谁走进谁的关系,而是彼此走进对方的互动式关系。在互动交流中,双方产生一种“刺激-反应”的有效模式,形成双向循环[3]。教育者在教学前与受教育者对话交流,吸取受教育者在教学素材、教学方式、教学场地等方面的合理建议,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实际接受能力、知识水平能力等适当调整教学,有针对性地解决受教育者的困惑。通过对话交流,教育者可以掌握受教育者对价值观教育的看法见解,在与其不断的交流互动中掌握教育走势,有效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三、“协作”:“四加一”模式的构建

1.教育者摆正姿态,重建平等师生关系。

教育者是交互教育的指引者,只有教育者摆正姿态,才有助于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而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交互式教育模式得以成功应用的关键。教育者必须变“发号施令”式的师生关系为平等型师生关系。第一,教育者要给予受教育者充分尊重,尊重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个性人格。第二,走到受教育者中间听;走到受教育者中间看:要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首先应了解学生主体,这就需要教育者走到学生中间,经常与学生接触。同时,应走到学生中间听,广泛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关心学生,获悉学生的看法,关心学生的困惑,解答学生的疑问,这样能为随后教育环节的有效交流做好铺垫,同时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有助于开展真诚的交流学习。

2.教育者提升“交互”教育能力,发挥指引作用。

交互教育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提问回答模式。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不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即使得到了学生的回复交流,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互动,同样难以达到预期的交互教育效果。从侧面反映教育者启发式教育能力较低的现状[4]。教育者要提升自身的交互教育能力,必须有不畏艰难的钻研精神,深入社会研究各种社会问题蕴含的价值观教育知识。在教育素材设置上,要创造性地增减文本内容,通过反复揣摩,熟练掌握教育素材。此外,教育者要提高交互教育能力,提升自己引导作用的实效性,还要做好价值观教育导向工作,以启发受教育者求真务实為目标,指引其开展系列讨论分析活动等。只有确保教育者的指引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保证交互教育质量,从而实现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学生顺利成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3.教育者完善“交互”教育技巧,掌握教育主动性。

交互教育的技巧是对教育者能力与情商的双重要求。交互技巧正好面对的是交流互动话题的确立。明智的教育者设定讨论话题通常都是从受教育者的兴趣出发的,这样才能成功吸引受教育者积极加入。因此在提升交互教育技巧方面,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适当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其次,要充分关注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将教育过程置于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场所。将交互教育所需的话题尽可能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及时回应学生在价值冲突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困惑,同时借助价值观议题,启发受教育者拓宽自己的视野,激发受教育者彼此进行思想的喷桩,以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讨论。最后,要深入学生实际,在受教育者身边确立典型,引导受教育者主动思考,主动与教育者互动交流。

4.教育者掌握“交互”教育规律,搭建交互式交流平台。

交互教育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因此在交互教育模式下,教育者要充分掌握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把握时代脉搏,研究当代学生年龄、心理、人格、动机等多方面的特征,有效开展互动交流。以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可以采用的交流互动方法主要有共情法及心理体验法。从受教育者的探索心理出发,可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小品法、角色扮演法及舞台剧法。以受教育者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特点为出发点,教育者可以将自己以往逻辑紧密、体系完善、知识紧凑的表达方式转化为富于大众化、时代化、流行化的表达。通过这些方法,教育者不仅能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吸引受教育者眼球,还能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占据主动型,确保学生的参与度。

5.受教育者要加强自己的参与意识。

交互教育模式的实现不能光凭教育者的一腔热忱,受教育者应适度配合互动。首先,受教育者应该配合教育者,每天进行时事类、政经类及生活类报刊的阅读,让受教育者主动参与价值观教育素材的搜集。此外,受教育者作为交互教育课堂的主角,要树立主动参与的意识。要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自我效能感,培养自身的交流互动意识,相信自己能够独立准确地表达观点,相信通过系统合作一定能够提升自我认知,同时相信自己能够与伙伴通力合作,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交互教育的基础在于互动交流,交流则是教育的前提,没有互动难以实现教育目标。交互教育强调互动交流的重要意义,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它在促进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育者的姿态、教育者交互教育能力的提升、教育者交互教育技巧的完善、教育者交互教育方法的掌握,以及受教育者的参与意识对交互教育的最终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育者一定要客观衡量自身的能力素质,综合评估,统筹规划,构建合力,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向华.对话教育论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牛晓琴.对话:提升道德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7).

猜你喜欢

教育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谈班级管理中“心理位移法”的应用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发挥探索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
高校主题班会的优化设计及其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