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19-08-24占婷婷李惠萍方秀萍丁晓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层级主观幸福感

占婷婷,李惠萍,方秀萍,丁晓彤

(1. 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外科护理学教研室,合肥 230031;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合肥 230031; 3.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实验中心,南京 210029)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我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反映个体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状况[1-2]。研究表明[3-4],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处于中低水平。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降低,直接降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影响护理专业化发展[5],进而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因此如何提高护士主观幸福感,稳定护士队伍,是医院管理者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研究[6]指出,主观幸福感受个体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外部因素只能解释其中的15%~20%。心理一致感作为个体内在资源,使个体能积极有效地应对压力,形成积极的生活取向。研究[7-8]表明,心理一致感与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不同心理一致感的个体在面对应激事件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应对,而应对方式又影响着护士的主观幸福感。目前,国内尚未发现护士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本研究拟通过分析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与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更全面地了解护士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医院管理者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提供全新的视角。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抽取安徽省某3所医院920名护士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920份,回收有效问卷887份,有效回收率为96.4%。纳入标准: (1) 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并完成注册的护士; (2) 无精神及其他躯体严重疾病; (3) 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 (1) 实习护士、 进修护士; (2) 病假、 产假、 外出进修等不在医院的护士; (3) 经研究者解释后,拒绝参加本研究者。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年限、科室、职称、层级、婚否、有无子女等人口学资料。其中,层级N0为进医院0~2年的轮转护士;层级N1为护理专科及以上学历,从事护理工作2年以上者,取得护士职业资格;层级N2为符合下列3种情况之一: (1) 护师职称,护理本科学历及以上,从事护理工作3年以上; (2) 护师职称,护理专科学历,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 (3) 护理专科以下学历,从事护理工作10年以上护师或从事护理工作20年以上护士;层级N3为工作<20年的主管护师或从事护理工作20年及以上的护师;层级N4为副主任护士或主任护师或者工作20年及以上的主管护师。

1.2.2 心理一致感量表 (sense of coherence,SOC-13):采用由 ANTONOVSKY[9]编制、包蕾萍和刘俊升修订[10]的量表,包括3个维度 (可理解感、可控制感和意义感) 。该量表采用Likert 7 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8。

1.2.3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采用由解亚宁[11]编制的量表,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共20个条目。该量表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不采取”到“经常采取”依次计0~3分。本研究中积极应对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32;消极应对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75。

1.2.4 总体幸福感量表 (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S):采用段建华[12]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共6 个维度,即对生活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与紧张。满分 120 分,得分越高表示幸福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70。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EpiData3. 1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采用描述,定性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变量间的中介关系,采用Bootstrap中介检验方法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不同护士的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

887例护士中,男性17例,占1.9%,女性870例,占98.1%,平均年龄为 (31.53±7.00) 岁。护士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见表1。

2.2 护士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得分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 (r = 0.652,P < 0.01) ,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 (r = 0.348,P < 0.01) ,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r = -0.223,P < 0.01) 。护士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呈正相关 (r = 0.360,P < 0.01) ,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r = -0.153,P < 0.01) ,见表2。

2.3 应对方式在护士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2.3.1 积极应对在护士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以心理一致感为自变量,以年龄、有无子女、工作年限、职称为控制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中介变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中介检验结果在95%置信区间,中介检验的结果没有包含0 (LLCT=0.029 6,

ULCI=0.071 7)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4.800 0,P < 0.000 1) ,表明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显著。控制了中介变量积极应对后,自变量心理一致感对因变量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显著 (LLCT=0.533 2,ULCI=0.638 4) 。因此,积极应对在心理一致感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表1 一般资料不同护士的心理一致感、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得分比较 ()Tab.1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sense of coherence,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coping style among nurses ()

表1 一般资料不同护士的心理一致感、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得分比较 ()Tab.1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sense of coherence,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coping style among nurses ()

?

(续表)

?

表2 护士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得分的相关分析(r)Tab.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nurses' sense of coherence,coping styl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core(r)

2.3.2 消极应对在护士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以心理一致感为自变量,以年龄、有无子女、工作年限、职称为控制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消极应对方式为中介变量构建中间效应模型,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中介检验的结果均区间包括0 (-0.007 6,0.020 8) ,表明中介效应不成立。

3 讨论

3.1 护士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主观幸福感得分为73.93±11.9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柯丽等[13]研究结果相似。30岁以上的护士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可能的原因为>20~30岁的护士在处于工作上升期,面临晋升、考试带来的压力;且大多数护士处于婚姻初期,面临生活角色的转变,增加了其生活压力,影响自身的幸福感。研究结果表明,护士层级越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这可能与层次高的护士拥有更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工作中能够感知到自身高的价值感,故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与赵芳芳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已婚护士比单身护士拥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这与已婚护士拥有较多的积极情感和社会支持有关;但丧偶的护士感知到的主观幸福感高,这可能由于经历过“配偶死亡”这一创伤性事件,内心更加坚强,能感知到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工作强度越大、夜班次数越多的护士主观幸福感低,这可能与工作强度越大会导致护士身心疲惫,尤其是夜班频繁,会打乱生物钟,影响护士的健康状况有关。

3.2 护士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间存在相关关系

本研究表明,护士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心理一致感水平较高的护士,意味着他们认为工作、生活等都是可以控制的、可以理解的、有意义的,因此拥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与国外的研究[15]结论一致。本研究还显示,心理一致感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心理一致感高的护士,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处理和面对日常工作,心理一致感低的护士常常采用回避等消极状态面对工作和生活。本研究也证实能够积极应对外界的护士,主观幸福感越强。究其原因可能是,积极应对方式能够改变主观认识,提高护士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解决工作中遇见的疑难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主观幸福感。

3.3 积极应对在护士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路径分析显示,积极应对方式在护士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一致感较高的护士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利用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可以利用的各种抵抗资源,选择积极应对护理工作,从而有效处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疑难问题等,获得较高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证实,护士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且积极应对在心理一致感和主观幸福感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这提示护理管理者可以从心理一致感角度为切入点,增强护士的心理一致感,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稳定护士队伍。本研究只调查了安徽省内的护士相关情况,有一定局限性,今后可采取大规模、多中心的进行调查,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

猜你喜欢

层级主观幸福感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后印象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