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下引流术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2019-08-22陈丽娜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皮下脂肪创口皮下

陈丽娜

(绥阳县中医院产科,贵州 遵义 563300)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和广泛,部分产妇为避免分娩疼痛,主动要求实施剖宫产手术[1],但是剖宫产手术需要做手术切口,患者术后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进入本院接受剖宫产生育的孕妇共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中产妇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为(28.05 2.37)岁,产妇最小孕周为37周,最大孕周为39周,平均孕周为(38.27 1.67)周。对照组中产妇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为(29.01 2.81)岁,产妇最小孕周为36周,最大孕周为41周,平均孕周为(38.09 1.64)周。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产妇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产妇使用缝合皮下脂肪的方式缝合手术切口。

实验组产妇使用不缝合皮下脂肪放置皮下引流管的方式缝合手术切口。在产妇脐耻之间参照手术规范做一纵向的切口,剖宫产手术完成后将腹壁各层逐层缝合,腹膜和腹肌使用肠线缝合,筋膜使用微翘线缝合,表皮使用美容线缝合,之后为产妇放置引流管。将一次性静脉输液头的针头剪除,并将其切面剪成顿面形状,在一次性静脉输液管上每隔1厘米处剪一椭圆形引流孔,制作好的引流管前端放置在产妇手术口的最下端位置,末端从手术切口最上端引出,引流孔与手术切口最上端的距离要小于1厘米,手术切口的下端和上端使用微翘线缝合,以便固定引流管,使用注射器连接引流管末端,将引流管内部抽空为负压,手术后八小时在产妇腹部放置纱袋促进术后引流。

1.4 观察指标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创口愈合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将本实验中的所有数据通过SPSS 21.0版软件实施统计处理,168例剖宫产产妇的创口愈合情况表现形式为“(%)”,通过x2检验分析数据。当P<0.05,则表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创口愈合情况比较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术后的手术创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术后愈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创口愈合情况对比

3 讨 论

手术切口愈合情况不良是当前临床产妇剖宫产术后常见的一类并发症[2],临床上影响产妇切口愈合的因素较多,包括产妇的原发疾病,机体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剖宫产手术时间,手术技术,手术部位血液供应情况等。手术切口额愈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长过程,要经历炎症反应期,细胞增殖期和重生期三个阶段[3]。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皮下引流术可以缓解产妇切口缝合不良导致的伤口愈合不良,进而促进产妇切口愈合。结合研究结果显示: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术后的手术创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84例产妇中,76例产妇术后愈合评定为甲级,5例产妇术后愈合评定为乙级,2例产妇术后愈合评定为丙级,愈合率为90.48%;对照组84例产妇中,64例产妇术后愈合评定为甲级,13例产妇术后愈合评定为乙级,7例产妇术后愈合评定为丙级,愈合率为76.19%;实验组术后愈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P<0.05)。

综上所述,与缝合皮下脂肪的方式缝合手术切口相比,在剖宫产术中应用不缝合皮下脂肪放置皮下引流管的方式缝合手术切口的效果更显著,可以明显提升产妇术后愈合率,故方案推广意义大。

猜你喜欢

皮下脂肪创口皮下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心灵创口贴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对皮下脂肪层较厚产妇不缝合剖宫产腹部横切口皮下脂肪层的效果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基于PACS探讨皮下脂肪含量与脂肪肝的相关性
阳光帮你减减肥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