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发性子宫肌瘤微创手术治疗探讨

2019-08-22霞,王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多发性肌瘤开腹

胡 霞,王 燕

(湖北赤壁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咸宁 437300)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生殖器官良性肿瘤,临床报道发病率在20%~30%之间,而且以多发性为主[1]。子宫肌瘤可生长于子宫任何部位,因此开腹手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在多发性子宫肌瘤治疗领域取得一定进展。我院对39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微创手术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具备微创手术条件,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及凝血功能障碍者。依据抽签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年龄范围23~45岁,平均年龄(34.25 4.11)岁,肌瘤数量3~10个,平均(5.60 1.97)个,对照组年龄范围25~43岁,平均年龄(35.07 4.22)岁,肌瘤数量3~11个,平均(5.41 1.80)个,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术前检查,排除麻醉及手术禁忌症,经超声检查确定肌瘤数量、位置、大小、周围组织结构等,制定手术方案。在月经干净后择期手术,手术实施全身麻醉,术中监测心电及血氧饱和度。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在耻骨联合上二横指直处作横切口,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切口长度、切口方向,行子宫肌瘤剔除。观察组行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建立人工气腹,在脐上缘作1 cm横切口,使用套管针穿刺,置入腹腔镜设备放入检查,观察子宫肌瘤情况。作操作孔放入手术器械,以超声刀切开假包膜,将瘤体分离,电凝止血,镜下缝合处理,对肿瘤数目多且距离较远者可逐个剔除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一般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术后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n=39) 80.13 12.50 112.69 28.16 31.14 4.56 4.16 1.30对照组(n=39) 116.97 15.09 179.33 35.49 47.80 6.21 7.52 2.54 t值 14.622 20.139 16.087 16.795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子宫肌瘤在35~50岁人群中十分常见,若不同类型肌瘤发生在同一子宫上则可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资料统计显示35岁以上妇女发生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几率高达20%,由于此类患者的肌瘤小、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临床报道发生率要低于这一数据[2-3]。近年来微创医学的快速发展使微创手术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通过本次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手术耗时短,出血少,排气早,而且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也明显降低。分析发现微创手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整体手术效果理想,与临床报道[4]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微创手术无法触摸子宫,因此容易错过较小的肌瘤,需要谨慎操作,而且在缝合时需要注意切口及创面止血效果。

猜你喜欢

多发性肌瘤开腹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