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效果与预后分析

2019-08-22穆雪梅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性功能盆腔腹腔

穆 莉,穆雪梅

(1.贵州省仁怀市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4500; 2.贵州省赤水市市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4700)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诊疗中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及宫颈癌,以中老年女性多见,我国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且在世界范围内均较高[1],我国子宫内膜癌的高发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及精神方面压力的增加有关,是对我国女性健康威胁较大的疾病之一[2]。手术治疗是本病最为常见的手段,伴随微创医学的发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与价值日益突出,本次研究就目前临床诊疗中两种常用的术式的应用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 入 我 院2 0 1 7 年4 月~2 0 1 8 年6 月 期 间 收 治 的 子宫内膜癌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47~68岁,平均(54.72 3.40)岁,已绝经者61例,未绝经者11例,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纳入标准:符合子宫内膜癌相关诊断标准者[3];手术治疗耐受者;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正常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合并严重感染性病变者;合并其他类型肿瘤或恶性肿瘤者;术前1个月内接受过放化疗治疗者。根据患者手术指标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完善手术相关检查,同时做好相关手术的健康宣教,解除心理应激反应,术前8 h禁食,5~6 h禁饮,术前30 min开放静脉通道给予补液及抗生素预防感染,两组患者术中均给予全身麻醉。

1.2.1 观察组: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取膀胱截石位,于阴道内置入举宫器,于脐下1~2 cm左右作一10 mm大小切口,置入气腹针后建立CO2气腹,置入腹腔镜。于脐两侧水平间隔8 cm左右区域各作一10 mm大小切口,置入10 mm直径的套管针,于麦氏点及反麦氏点各作一5 mm大小切口,置入5 mm直径的套管针,对腹腔及盆腔情况进行探查,对盆腔及腹腔进行冲洗,留取100~200 ml冲洗液送检。双侧输卵管峡部用电凝刀处理后,离断圆韧带。超声刀切开腹膜,对骨盆漏斗韧带进行游离并电凝离断,卵巢血管用电凝刀高位结扎处理,同时切除附件组织,切开阔韧带前叶,切开膀胱腹膜反折下推后暴露宫旁组织并进行分离,用电凝刀对子宫动脉及静脉进行结扎处理,于宫颈口2 cm左右进行阴道壁的切开,于阴道取出子宫及附件,于病灶区域取部分组织经阴道取出后送检,阴道残端进行8字缝合。对腹腔、盆腔的淋巴结组织进行清理,方向为由下至上、从外及内,出血处电凝止血后对盆腔及腹腔进行反复冲洗,留置引流管,退出手术器械进行切口的缝合包扎。

1.2.2 对照组:开展开腹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取仰卧臀高位,于下腹正中位置作一15 cm左右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组织暴露腹腔,对腹部情况进行探查,对宫颈区域的子宫动静脉进行夹闭,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由下至上、从外及内对腹腔、盆腔的淋巴结组织进行清理,电凝止血后对盆腔及腹腔进行反复冲洗,留置引流管,对切口进行缝合包扎。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术后随访跟踪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并发症情况评定: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常见并发症有新发感染、深静脉血栓、异常疼痛、切口延期愈合等。

1.3.2 术后性功能情况比较[4]:于末次随访时对两组患者的性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主要包括性欲望、性兴奋、性润滑及性高潮等指标,评分越高表示性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为2.78%,对照组为16.67%,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性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性功能评定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观察组患者性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性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性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组别 n 性兴奋 性欲望 性润滑 性高潮 总评分观察组 36 3.41 0.40 3.89 0.43 3.62 0.44 3.51 0.52 14.43 1.79对照组 36 2.55 0.33 3.01 0.37 2.74 0.40 2.38 0.46 10.68 1.56 t 2.583 3.104 4.267 3.551 4.590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子宫内膜癌在妇科诊疗中较为多见,病变早期多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流血流液,本病晚期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瘦贫血情况,同时还会出现疼痛症状,正常生活及睡眠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晚期患者临床治疗难度大且死亡率高。目前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方式较多,手术治疗、放化疗、生物疗法、基因疗法、中医干预等,本次研究探讨了腹腔镜及开腹两组手术治疗方式的应用及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并发症率方面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仅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的并发症率(P<0.05),表明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围术期的安全性较高。末次随访时的性功能恢复情况调查显示,观察组性功能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效果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中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在临床治疗及预后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性功能盆腔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运动与性功能
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的效果观察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
盆腔康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