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状”音色在我国打击乐中的具体表现

2019-08-21吕晶晶

戏剧之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点状演奏技法

吕晶晶

【摘 要】我国打击乐器的运用比较广泛且种类繁多,即使属于同一类的乐器,由于其表现内容、所处地域和形制的不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音色。如果在打击乐中运用多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则会使打击乐拥有更加丰富的音响效果与多变的音色。打击乐在横向和纵向上的“点状”音色效果正是由这种多音色的交织与组合构成的。本文首先分别阐述了打击乐和“点状”音色的概念,其次列举了打击乐的不同分类并对打击乐进行了音色分析,然后对戏剧谱例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民族乐团中对于“点状”音色的处理,希望对在我国打击乐中更好地运用“点状”音色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打击乐;演奏;点状音色;技法

中图分类号:J6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3-0062-02

我国民族器乐演奏与西洋音乐相比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演奏家们在完成谱面的同时,还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时不时地加入许多技巧,对旋律进行“润色”。横向音色的连续性通常会因为加入的不同技巧而被切断。横向音色随着不同的技巧在演奏一首作品的过程中变换得越快,其迁换也就越快。我们在听一首民族器乐作品时会发现,它在横向上已构成了音色上的点状效果并且由许多不同的音色串联而成,这就是我们本文中所要研究的“点状音色”在我国打击乐中的具体表现。

一、什么是打击乐

自鸣乐和膜鸣乐器是两大打击类乐器的分类:上面覆盖着一层膜,通过打击膜而产生声音的为膜鸣乐器,比较常见的有定音鼓、小鼓、大鼓、康加鼓、邦哥鼓铃鼓等;自鸣乐是指自己就可以发声的乐器,比较常见的有钢片琴、木琴、马林巴、颤音琴、管钟、木鱼、三角铁、吊钹、扬琴、钹、锣、编钟、铃鼓等。有些打击乐器不仅仅能产生节奏,还能作出旋律和合声的效果,因此打击乐器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打击乐器不管是在各类戏剧戏曲还是民族管弦乐队亦或是群众性质的秧歌、庆祝和舞狮等活动场合都会出现,其中的区别我们很难叙述完整,因此本文仅对打击乐器组合后产生的点状音色效果和打击乐器的音色部分进行分析[1]。

二、什么是“点状”音色

由于不同技巧的加入和交替使用,在一件或多件乐器在演奏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音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点状”音色。由多种不同的音色并置而成的乐段或乐章,在我们的听觉上却好似完整。这种不同音色的交替如果从音色的角度进行分析构成了大小不同的音色点和音色块,这就是我们在本文中所要分析的“点状”音色现象。

三、打击乐的不同分类和音色分析

对于打击乐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大体上可以从以下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划分:第一,按照打击乐的音高来进行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定音类与定音类两大类,其中不定音类有音高之别;第二,按照打击乐的音质特性来进行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石头类、竹木类、金属类和皮革类等四大类;第三,按照打击乐的演奏方法和音响效果来进行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锣类、鼓类、板类和钹类等四大类。从对前人的组合形式与作品进行分析的结果来看,这三种是最为常见的对打击乐进行划分的方法,因此本文在进行叙述时也按这种划类方法。

竹板、南梆子、木鱼、拍板和梆子等是对板类的打击乐器进行的细分。鼓类的打击乐器中又可细分为小鼓、单皮鼓、排鼓、大鼓和定音鼓等;钹类的打击乐器中又可细分为水钹、小钹、大钹和中钹等;锣类的打击乐器中又可细分为包锣、狮锣、小锣、大锣和云锣等。打击乐的众多组合形式中,秧歌锣鼓、戏剧锣鼓、舟山锣鼓、潮州锣鼓和西安鼓乐等是最具代表性和最为精炼的组合。

有些乐器如云锣、排鼓和民族定音鼓等虽然属于可定音的乐器,但是因为其发音短促、或者是音域和音数不够而很难完成一首有音高变化的作品,因此无音高乐器是我国打击乐器的主要类型。音高的变化并不是这些打击乐器的特点,它们演奏技巧的多变性所形成不同音色的转换和在纵向上多种不同音色的复合和力度上的变化,构成了音乐进行中纵、横向的“点状”音色效果[2]。

以我国的大鼓为例,其本身的音色具有圆润、浑厚的特点,在演奏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用不同材料的鼓棒和改变演奏法来使音色发生相应的变化。我国的大鼓在演奏方法上也有击鼓边、击鼓心、闷击、滚奏、摇击、压击、滑奏等不同的演奏方法。在合奏马圣龙、顾冠仁作曲的《东海渔歌》时,我们可以在鼓面上装上一个滚奏时铁筒在鼓面上来回滚动的小铁筒来表现出风浪声,声音时轻时响,时高时低,音色极具变化。

因各种钹类乐器厚簿和碗的大小不同以及钹的大小不同,因此其音色也就不同。钹类乐器演奏法上又分为震音、边击、平击、磨击、闷击等手法。在以不同的奏法演奏钹类乐器时,加以不同音色的钹进行交织演奏,就可以得到一幅纵横立体的音色图画。

安志顺作曲的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中,为了生动地描绘出群鸭之间争吵的有趣场面,正是运用了音色厚实的圪塔钹、明亮音色的水镲和音色清脆的小镲并以侧击、边击、闷击和平击等多种音色。在湘、鄂西土家族音乐“打溜子”中这种不同奏法、不同形制的纵横运用也被广泛地采用[3]。

我国打击乐器中种类较多的乐器之一就是锣类,由于表达内容的不同、组合形式不同和演奏对象不同,所使用的乐器差异也就较大。除了重击与轻击与所产生的音色差异较大外,其演奏手法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音色。安志顺作曲的打击乐曲《老虎磨牙》的前奏中,为了对山林的荒凉气氛和老虎的威风进行烘托,就运用了风锣、大锣等不同形制的锣以弱奏、强奏、平击和滚奏等不同的演奏力度和技法来进行演奏。该曲主要以滚奏、大锣、座鼓为背景,木鱼的高低、木鱼的击奏和上下刮奏紧跟着拍板的符点十六分音。“点状”音色在这种音乐进行中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把谱例中的每一个色彩点都被我们看成不同音色的话。与此同时,在《老虎磨牙》的87—114小节座鼓声部中以不同的演奏交替使用在同一个乐器上而带来的不同音色的交替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戏剧谱例分析

不管是民间击乐间的相互合奏还是戏剧中的锣鼓曲牌,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有一个综合的单行谱,即锣鼓经。锣鼓经相当于各声部的压缩和综合,可以反应出乐曲的各声部进出的位置和基本轮廊,除此之外锣鼓经还可以反映出音乐进行中大致的演奏力度,但是各个声部的每一个音却不能准确反应。快速的音色切换在乐曲进行中所带来的“点状”型态,我们不难通过这些锣鼓经看出来[4]。

我们通过对上述以大锣为主的曲牌、以钹为主的曲牌和以小锣为主的曲牌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多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为主,节奏并不复杂,它们各种不同的音色组合才是真正复杂多变的。乐曲大多数都为复合音色,只有第一小节是单一音色,而色彩斑斓的音响效果正是这些各种不同的复合音色造成的,进而音色织体上形成了点状特征。

五、民族乐团中的“点状”音色处理

我们之所以要从音色的角度来分析这种似乎习以为常的音乐,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认知并运用它们,除了在打击乐组合中熟练运用,还要学会进行思维转换,将其运用于别种形式的乐队写作和配器之中。

综上所述,通过列举我国打击乐的不同分类并对打击乐进行音色分析,本文叙述了由于不同演奏法的交替使用和各种乐器间的不同音色使音乐变得更具生命力。同时由于多种技法的加入和多种音色的复合,音色在纵横向上被切割,形成了音色上的“点状”效果,从而形成了我国音乐独有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毛云岗.探究笛子“點、线”音色的技巧风格及掌控要领[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28(04):146-150.

[2]李复斌.琵琶演奏中的“点状音色”[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03):101-104.

[3]李复斌.“点状”音色在中国打击乐中的表现[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01):107-110.

[4]李复斌.关于民族乐器演奏中“点状音色”的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S1):16-19.

猜你喜欢

点状演奏技法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精通拍摄技法
锰合金化奥氏体不锈钢的抗点状腐蚀性能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
皮损点状切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