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才视野下湖南职院培育“芙蓉工匠”精神研究

2019-08-21陈燕妮

成才之路 2019年19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职业素养高职院校

陈燕妮

摘 要:基于《中国制造2025》背景,湖南省将“芙蓉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双一流”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湖南职业院校可以结合优秀的湖湘文化和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培育学生的“芙蓉工匠”精神,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芙蓉工匠”精神;创新人才培养;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C961;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9-0001-02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纲领,湖南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高技能技术人才培养,打造大批“工匠湘军”,还将“芙蓉工匠”培养计划纳入“双一流”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湖南省对“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培养,既是湖南省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湖南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湖南职业院校作为培养“芙蓉工匠”新生代的主阵地,应结合优秀的湖湘文化和学校办学特色,积极探索培育“芙蓉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祖国培养德艺双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芙蓉工匠”精神概述

“芙蓉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芙蓉工匠”精神最初于2016年由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刘显泽教授提出,他认为“芙蓉工匠”精神的精髓是:要把学校办在制造强国梦里,把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把“芙蓉工匠”精神刻进学生心灵,把创新意识融入教学过程。实际上,“芙蓉工匠”精神有效融合了工匠精神和湖湘文化。芙蓉工匠,既具备“工匠精神”,即对自己的作品秉承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又秉承“湖湘文化”,发挥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劲,能够在湖南省的各行各业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二、湖南职业院校培育“芙蓉工匠”精神的理论基础

1.实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高层次需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由低层向高层,依次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足以表明人民对产品的要求发生变化,对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端产品的制作需要“大国工匠”来支撑,工匠精神体现了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和追求,因此,培育“芙蓉工匠”精神是实现人们更高层次需求的有效途径。

2.体现职业教育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满足作为主体的人与社会的需要的特性,职业教育具有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湖南职业院校对学生“芙蓉工匠”精神的培养在人的价值方面体现为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综合素养提升,在社会价值方面体现为为湖南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端人才。

3.凸显“素质冰山”理论中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看作一座冰山,类似于弗洛伊德的意识、潜意识冰山理论。其中,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显性的素养,呈现在水面之上,类似于人的意识;而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则是隐性的素养,隐藏在水面之下,类似于潜意识。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而隐性职业素养则是显性职业素养的内在支撑。

三、湖南职业院校培育“芙蓉工匠”精神的现状

1.思想观念上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传统的高职教育主要侧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导致部分职业院校、少数专任教师仍然轻视或者忽视对学生“芙蓉工匠”精神的培育。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学习,轻视文化课和其他素质拓展课程。

2.体制机制上保障条件不足

要将“芙蓉工匠”精神的培育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需要教师的深度融合,需要学生的自我修炼。当前,部分职业院校对“芙蓉工匠”精神的培育仍停留在理论研究与宣传方面,缺乏具体的行动方案,缺乏必要的保障条件。

3.方式方法不够创新

目前,“芙蓉工匠”精神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宏观方面的探讨。谭冬平在《基于“芙蓉工匠”精神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提出,应该加强培养具有“芙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胡靓婷在《发展高职本科,推进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中提出,可以通过发展高职本科教育来培养“芙蓉工匠新生代”;沈言锦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芙蓉工匠培养对策研究》中提出湖南省培养“芙蓉工匠”的六点对策。但是,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能够采取接地气的培育手段的职业院校还比较少。

4.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芙蓉工匠精神实质上是工匠精神与湖湘文化的有效融合,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要有一批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引领带动,这类人才既要传承工匠精神,又要传承湖湘文化,既要有时代气息,又要有浓郁的湖南特色。”因此,湖南职业院校的每一位教师要认真了解湖湘文化的内涵,自觉传承工匠精神。但是,目前少数教师对湖湘文化、工匠精神的理解还不透彻,不能很好地指導实际工作。

四、湖南职业院校培育“芙蓉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

1.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人才培育环境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一个人的认知起着决定作用。要培育学生的“芙蓉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就要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人才培育环境,让学生在认知上引起重视。要通过课程教学、社会实践等途径,使学生在认知上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明确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所要达到的标准,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2.完善工作机制,构建科学的人才培育体系

高职学生“芙蓉工匠”精神的培育,应该贯穿于学生职业成长的全过程,要融合學校、家庭、社会或者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学校要注重构建集大学生思想引领、专业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校企合作于一体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加强学生“芙蓉工匠”精神的培育,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适应未来岗位需要的优秀人才。

3.创新工作方法,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

在互联网+时代,湖南职业院校应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来培育学生的“芙蓉工匠”精神。例如,作为培养湘绣专业艺术设计人才的职业院校,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要注重将“芙蓉工匠”精神培育融入线上线下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非遗”传承人的网络课程学习、专业课程比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促进学生主动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

学生“芙蓉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湖南职业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除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引导教师自觉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全心全意指导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总之,良好的职业素养既是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功就业创业的关键,也是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湖南职业院校肩负着培育“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历史重任。因此,湖南职业院校应结合优秀的湖湘文化和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有效培育学生的“芙蓉工匠”精神,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靓婷.发展高职本科,推进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7(28).

[2]谭冬平.基于“芙蓉工匠”精神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7).

[3]陈文静.孵化“芙蓉工匠”新生代 ——湖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察[J].湖南教育,2017(06).

[4]陶文辉,马桂香.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7(02).

[5]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08).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职业素养高职院校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