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园沟通“五度”效应

2019-08-16柯巧玲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信群家园微信

柯巧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家园沟通方式变得多元化,微信平台这一自媒体软件具有使用便捷、操作方便等特点,易被家长所接受。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我们通过创建班级微信群,定期组织家教网络沙龙、向家长们征求意见或建议、开展班级管理日常事务交流等,使家园沟通工作更方便、更及时、更有效,让班级管理呈良性发展态势。

一、信任度——孩子在园情况我先知

创建班级微信群,只需一部手机,家长就能随时了解孩子在园的动态。我们通过微信将班级一些通知信息及时传达给家长,帮助家长和老师能够随时进行互动与交流,增进了家园联系,提高了家长的信任度。

开学初,班上转来了一名外地孩子,面对

新环境,家长有种种不放心:孩子情况怎么样?会不会不适应?会不会闹情绪?睡没睡觉?孩子哭了老师有没有关心?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我把孩子在园的表现拍照(如孩子自己大口吃饭等),通过微信发给家长,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到孩子在园的活动点滴。针对家长需求,我通过微信陆续转发了相关文章以缓解家长的焦虑,如转园的孩子怎样尽快适应新的集体生活?同时,我还鼓励家长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一段时间后,孩子明显变得开朗活泼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园沟通,不但解决了家长的担忧,也让家长更深入了解了孩子的在园情况。

二、参与度——孩子班级管理我参与

为了让家长真正能参与到班级各项T作中,起到家园联系的纽带作用,我们把家长委员会存在的意义、成员的条件与要求在微信上公布,最后面向家长公开招聘。家长根据自己的特长与意向白愿报名,组建家长委员会,负责牵头联系各类活动。例如,幼儿园拟组织“缤纷帐篷节”活动,家长们知道这一消息后,在微信群里互相讨论着各自要准备的帐篷、零食以及各种生活用品,有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活动非常精彩。义如大班毕业典禮时,家长们献计献策,主动为活动提供物质支持……有了微信群,家长们的参与热情大大提高了。

三、凝聚度——孩子班级活动我来秀

家长资源是我们最重要的力量,幼儿园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如在秋季科技节活动中,家长们白发地在微信群里为活动出谋划策,帮助我们一起装饰教室环境,有的家长将亲子科技小制作的过程拍下来,发到微信群里让大家欣赏。活动当天,家长还利用微信把活动的过程及时拍摄下来,发到朋友圈,并自豪地对朋友们说:“儿子的幼儿园,就是棒,快赞起来吧!”还有的家长在微信里说:“高手在民间!”参与活动后,家长们常常感叹:以前活动都是老师通知我们准备什么,做什么,总感觉老师牵着我们走,而现在的活动却让我们由被动变主动,我们有了发言权、建议权、选择权,真正体验到了活动带给我们家长的快乐。

四、满意度——孩子游戏课程我出力

我们发现,在组织面向家长的教研开放活动中,由于缺少互动,家长不能领会活动本意,配合不积极,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近期拟开展的民间游戏活动通过微信及网站告知家长,并鼓励家长支持活动。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指引下,家长们了解到孩子在园应以游戏为主,他们结合自己小时候玩的民间游戏主动设计了有趣的游戏给孩子们玩。我将孩子们玩这些游戏时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制作成美篇、微电影,放进微信群里供家长们观看。每当家长们看到孩子玩着白己儿时的游戏时,群里更多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点赞。

五、认同度——孩子教育经验我来说

针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现象,我们组织了微信版的“班级大讲堂”交流互动活动,每月自主推荐发言人,以保证微信讲堂的质量,同时也鼓励其他家长各抒己见。微信群成了大家共学共研共摩的育儿经验的分享交流平台。

家长的智慧是无限的,家长资源也是一片沃土,“互联网+”时代,怎样做好家长T作,我们还只是在摸索探究中。如何用好微信等白媒体软件,让班级家长工作做得更加得心应手、精彩有趣,我们还将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信群家园微信
失范理论视角下基于微信群的家校互动
梦中家园
“圈”言“群”语,如何把握法的边界
微信
温馨家园
第200位驾到红包漫天的狂欢夜!
微信
微信
“无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