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物仓里的亲子时光

2019-08-16陆烨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肖像画旧物自画像

陆烨

旧物搜集——

传统意识里旧物仓存着的定是物态类的记忆馈赠。前段时间和画家段革新老师闲聊关于旧物仓里的亲子时光,思维奇趣的她给了个关键词叫“不忘记”。原本记录在案的一九年计划:糖罐,饼干罐,纸巾盒,牛仔裤,空瓶子……这些具象物态词就这样被“不忘记”这个抽象的意态词撞了一下腰。我重新审视了旧物仓里的关键词,思绪飞驰……

人本之初,感官中包括了听觉、味觉、视觉,等等。孩子听到自己的第一声啼哭,尝到第一口母亲哺出的奶味,第一眼看到最亲密的家人,这些都会存在记忆库中,成了旧物仓里的回忆时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了解,诸如观察自己建立自信感、观察亲人建立安全感、观察同伴建立社会感。回溯艺术史,不乏“自恋”的艺术家,自画像便是他们最直白的表达。周边亲友的人物像,亦是他们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的呈现。

小知识——

自画像是指艺术家为自己所绘的肖像作品。雕塑家类似的创作则称为自塑像。西方绘画传统中的自画像,于文艺复兴时代为人瞩目。当时,艺术家被视为优秀乃至卓越的个体。独立的自画像的出现,常与给予艺术家的这种巨大肯定相联系。这一时期亦有大量的自画像涉及作画者之外的他人。这其中,有赞助人,或是夫人、子女,亦有艺术家在画幅中纳入友人、情人、老师、学生、模特甚至神。

肖像画是人物画的一种,专指描绘人物形象之画,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东亚很早就有肖像画,西方的肖像画发展自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肖像画也进入了摄影领域。中国的肖像画传统称谓有“传神”或“写真”,它是以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人物为描绘对象,通过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创作方法,着重刻画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东西方艺术家在创作风格上的追求也不同,东方求神韵,西方遵塑型,皆是对人物画的表达。当然,除了艺术家,孩子也愿意涂鸦几笔,将白己理解的人物外貌特征描绘出来,这就是早期儿童的人物涂鸦。

去北京草场地艺术区看展览的时候有幸认识了“太太的客厅”创始人尚姝含老师,她有个带院子的艺术空间,很大的玻璃窗,一面开了圆形洞的黑板墙。上面都是孩子们的涂鸦,是她和先生拥有的三位可爱的女儿的作品。

同属艺术工作者的夫妇俩在引导孩子早期绘画的过程中更多选择了“放”,她发过一张照片,画面中有四幅面,前面网框的是两张女儿的白画像,后面两幅分别是艺术家画的爸爸和女儿虫虫画的爸爸。孩子用本真的视觉记录下自己的模样,哪怕并非成人认可的人物形象,尚老师都会以一名记录者的方式,表达对孩子艺术天赋的呵护。墙上展览的三幅白画像——红色的作者是虫虫Kellv,蓝底光头发的作者是果二朵Lemon,梅花鹿的作者是小叶子Amv。无拘无束地表达对外物观察后的想法,哪怕一面透明的玻璃窗,阳光撒在三位孩子的画上,一切都罩上温暖的金光。

旧物改造——

箱子上的牛皮纸板,吃完饼干后的铁皮罐,手T用剩的毛球,同伴涂鸦雀跃而狂乱的线条,各种不同形状的油画框,镜子,丙烯颜料,海绵胶,炫彩棒……都可以成为创作的工具。家人、伙伴、自己都可以成为创作的主体。

镜子里的自己

1.一面家里常用的镜子,对着镜子仔细地看看自己: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什么样?头发衣服什么样?

2.将镜子摆放在桌面上,观察五官,尝试用彩色的笔勾画出轮廓。

3.深入细节,以及添画上丰富的面部色彩变化。

4.观察自己的衣着,将其尽可能如实地表现在绘画的作品中。

5.新增步骤:可以和涂鸦创意思维跳跃的孩子合作,用他们的线条色彩大爆炸作品作为自画像的背景。看,你的滑板世界我来玩耍!

6.合作愉快,下次我也帮你创作背景。

画个好朋友吧

1.废旧的纸盒板扔了好可惜,我们一起剪下来,白色的给我,牛皮色的给你。然后分头去找小伙伴!

2.邀请小伙伴,当我的模特吧,认真观察,说画就画。

3.半身肖像画搞定啦,缺个好看的背景!

4.曲奇罐的盖子是个不错的选择。擦干净,试着摆一摆,准备开始。

5.男生队选了之前做门帘剩下的毛球,波点用来装饰,不错的创意!

6.女生队依照之前跟老师欣赏过的画家肖像画,选了炫彩棒,涂鸦雀跃,她们说:没准我也可以画出毕加索的风格!

来了一群小伙伴

1.陆老师的美工室里有很多不同形状的油画框,每位小朋友画个自画像。

2.丙烯颜料调个色,淡粉色系的背景,粉蓝、粉黄、粉紫、粉绿……

3.睿睿画了两个羊角辫的自己,萱萱画了长发公主的白己,小江的画里自己变成了机器人,苹果画了自己穿着公主裙、带着皇冠。

4.孩子们一起创作的自画像,一人一幅越来越多。

5.作品全都铺在地上,那么多小伙伴,好热闹呀!

6.组合拼贴,人物墙创作完工。

还有很多的花絮作品,不同的选择,多元的呈现。瞧,孩子们多开心!

后记——

在亲子互动中,每一个家庭都会出现这样的对话框:宝宝来,画个妈妈。好的,我来画!

从最初的无拘无束的乱线,到一个不闭口的圆圈,四根线,再由单线条人物过渡到双线条,这是认知的过程。当然每个孩子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大多时候我对身边的孩子,跟尚老师夫妇一样,选择了放,选择了呵护当下的认知,而非过度的成人引导。要知道成人的深入引导实际上是以自己的美术视角干扰和左右了儿童认知。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儿童的认知,成人不必叹其矜奇立异,尝试和孩子一起走进童趣的视界,感受我们丢失已久的童心,试试用“不像”的眼睛记录千变万化的世界,用不娴熟的绘画方法描绘身边的亲友们,记录下他们的样子和装饰居家的角落。旧物的时光如胶片机一样,每一帧里的表情变化都是珍贵的回忆。

本期点评

当我成为三个孩子妈妈的那一刻,发现生命真的很奇妙。每天有三小只的围绕,感受着爱与被爱,生产着幸福。而作为妈妈,给孩子怎样的爱,是给予丰足的物质,还是给予精神力量?是规划好未来,还是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妈妈的选择不同,孩子感受到的爱也不一样。

2015年,我带领三个女儿发起了“让爱了不起”艺术活动。一路走来,我们不断地找寻:从中国传统的文化开始,走向世界各国,发现感受不同的风俗人情。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一年的活动都不一样。我想传递给孩子的是灵感,是热情,是最真实的生活,又是最有趣的生活。我常常告诉她们:“我们做一个有趣的人吧!”

在和孩子们的生活中,尽可能给他们创造艺术的氛围,奠定艺术审美的基础。大女儿虫虫是个爱观察的宝贝,她画自己,画妹妹们,画爸爸妈妈。二女儿朵朵跟着姐姐一起画过人物像。小女儿的画画能力对比姐姐们还不那么嫻熟,她把自己打扮成了最爱的小鹿形象。三个女儿就这样创作了不同的自己——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我时刻提醒自己:作为大人,要学习孩子,发现生活的乐趣,找回日常生活的热情,和孩子们一起热爱生活,拥抱生活。

多样的艺术活动形式,无论是绘画、音乐、戏剧,都是孩子内心最丰富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孩子们最自然的语言。用爱激发和保持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如常的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猜你喜欢

肖像画旧物自画像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肖像画
旧物
糟糕的肖像画
肖像画
自画像
我的自画像
旧物利用我最棒
恋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