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中悦读

2019-08-14王媛媛

读天下 2019年19期
关键词:悦读阅读初中语文

摘 要:学生基于自己的原始阅读体验,在与文本、同伴、教师、编者的对话中解惑;教师基于学生的原始体验,引导学生在细读文本的探究质疑中生发新的阅读体验,生成自己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实质性的收获,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自然也就会因阅读而悦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悦读

每次语文公开课,我基本是都是按照这样的套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不是那么的死气沉沉,总会将课堂设计的热闹无比:音乐、视频、精致的课件画面,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学生课堂上表现的是极度投入,听课老师也听得很开心,总的来说,课堂上是笑声、掌声不断,每次自我感觉好像都不错,直到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小男生皱着眉头冷冷的小声地和同桌抱怨道:真不知道大家怎么都那么欢快,怎么感觉我自己什么都没学到。我的心一下子像被针扎了般的疼痛,的确,为了这一节课,我不知道多少花了时间与精力,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迎合听课老师的意愿,为了追求课堂的轰动效应,生硬而做作地让课堂热闹起来。

到底应该用什么来支撑学生在这节课堂中的兴趣?我这样的教学设计到底有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事实上,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可能每节课都这样不计成本地去准备,那么究竟该如何来呈现一节普通的阅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能真正发自内心的悦读,继而能有真正实质性的收获呢?

一、 基于学生阅读困惑设计教学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没有进行完善、合理以及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在阅读教学中更多体现出来的是教学的随意性,很难开展有效的教学。很多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把课文读出来,至于通过阅读要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却没有进一步说明。同时,阅读教学的内容也相对枯燥,没有针对初中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能力进行适合的阅读范本的选择,从而让学生不能够真正地理解所阅读对象,让阅读教学没有实际效果。

教师在授课前应引导学生充分熟悉文本,在学生自主与文本初步对话后,立足学生的阅读困惑设计教学,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是积极而有意义的,阅读体验也才能步步深入。所以,及时把握学情,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起点及对文本的掌握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是教师设计教学的主要参照。

通过预习反馈得知,《松鼠》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在理解上面并没有存在太大问题,针对这样的学情以及这篇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三个学习目标:了解松鼠的特点及生活习性;学习课文根据事物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中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并且把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作为课堂的重点。

二、 加强探究性教学,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其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在文本细读中质疑、探究,生成新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教师就好像是“红娘”,他的任务就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跟文本“恋爱”、对话。对话之前,教师要创设条件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对话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充裕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红娘”退居一旁,切勿喋喋不休地干扰。在学生疑难、困惑处,教师要适时“扶一把,托一下”,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化解阅读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探究“从文中圈画出概括松鼠特点的词语,并思考这几个词序能否颠倒?”这个问题时,学生主要分成两大阵营,一派认为不可以颠倒,另一派则认为无所谓,在教师的引导中、在同学们结合文本进行质疑、探究后,同学们很容易就达成这样一个共识:不可以颠倒,因为,漂亮是从外形方面来说明,驯良、乖巧则是从内在的习性、性格方面来介绍。漂亮、驯良、乖巧的词序还决定了课文2至5段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毋庸置疑,这样的探究、质疑是基于对学生原始阅读体验的引领,唯有细读文本才能让学生学会在与同伴、文本、教师的对话中,解决阅读困惑,生成阅读方法。而且,探究质疑在无形的过程当中还唤醒了学生的精神诉求、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唤醒了学生的个性表达。

另外,还有一点须值得注意的是:别让对话游离文本。课堂上,天马行空的讨论看似很热闹,其实是脱离课文“无语文性”的无效对话。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并不能获得言语智慧的提升。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守土有责,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想办法让学生细读、默读,在读中主动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和探究一个个加以解决,让学生在自主感悟、体验和想象中获得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 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

在教学《松鼠》时,我首先给学生范读了第二自然段,读的过程中,把松鼠的漂亮、可爱以及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都毫不吝惜的深情的读了出来,让学生通过我的朗读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果然学生的朗读热情空前高涨,一个个跃跃欲试,之后我还采取了配乐朗读,听录音朗读等,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

学生基于自己的原始阅读体验,在与文本、同伴、教师、编者的对话中解惑;教师基于学生的原始体验,引导学生在细读文本的探究質疑中生发新的阅读体验,生成自己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实质性的收获,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自然也就会因阅读而悦读。

参考文献:

[1]裘苏飞.如何“着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2]许桃.拓展课外阅读空间,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J].考试周刊,2016(7).

[3]苏从君.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作者简介:

王媛媛,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安市车桥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悦读阅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从阅读到“悦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