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爱生命
——湘雅医院知名急诊专家手记》:“全天候”名医笔下救人

2019-08-14雷蕾

发明与创新 2019年21期
关键词:湘雅医院急诊科选题

文/本刊记者 雷蕾

本刊记者李瑚摄

★出版信息

书名:《珍爱生命——湘雅医院知名急诊专家手记》

作者:罗学宏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荣誉簿

获评第八届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

★内容速览

《当心房颤成为健康“杀手”》《父亲死在儿子背上》《“无孔不入”的糖尿病感染》……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罗学宏教授就在繁重的医疗、科研工作之余,开始进行科普写作,30多年来笔耕不辍。据不完全统计,他发表在全国各大报刊上的医疗科普文章超过1000篇。

本书从中精选了242篇科普文章,按照疾病种类划分版块,从常见病、多发病和可以预防的疾病着手,把临床病例诊断、发病机制、治疗手段和预防要素等寓于浅显易懂的文字里,让老百姓在“故事会”中明白“最好的救命医生是自己”。

★作者心语

我写科普文章力求把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选题多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以临床所见所闻和各类病案为素材,选取典型的事例,揭示医学上的现象和问题;用轻松的话题和生动的语言,解释医学上的某些疑难或困惑;接受患者提问,解答常见病症的发生原因及诊疗方法;通过对误诊误治病案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帮助提高诊疗水平。

本书涵盖了不同季节、不同系统、不同病种、不同年龄人群的病例。我相信这本书顺应时代的要求,符合群众的需要,能为普及医药卫生知识做出微薄的贡献。

一个医生半天门诊最多服务几十人,一篇流传广泛的科普作品却可以让成千上万人受益。这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生命的长河中,八十岁只是短暂的瞬间。如果把医学的传承与发展比作一条河,我写的这些科普文章,不过是河流中激起的小小浪花。流水滔滔,奔腾不息;浪花簇涌,永无止竭。我将牢记使命,继续努力,生命不息,为人民医疗卫生事业奋斗不止。

罗学宏,中共党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原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发表科研论文50多篇,发表科普文章1000多篇。主编《急诊医学》等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2部,参编专著10多部。曾被评为《健康报》《医药经济报》《云南老年报》优秀科普工作者。获得由《健康报》授予的“2018年度健康传播最高荣誉奖”,其文《带状疱疹,后患无穷》获评“2018年度十大医学科普文章”。

★记者话本

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有一个故事是罗学宏终生难忘而反复提到的,这是他拿起另一个“治病救人”利器——撰写科普文章之笔的起点。

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还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下称“湘雅医院”)普外科任职的罗学宏遇到一名23岁的女患者,肛门脱出肿块已月余,误以为是痔疮。未加注意的她,直到准备研究生考试时,突发肛门大出血才来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其肛门口突出一枚约红枣大小肿块,病理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虽经姑息性手术,但一年后仍因恶性黑色素瘤颅内转移而死亡。

看着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罗学宏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撰写了《肛门肿块并非都是痔》。“让我没想到的是,文章发表后,电话咨询、书面来函和门诊求治的患者络绎不绝,通过相关检查,这些人中还真的有患有直肠癌、直肠间质瘤、恶性淋巴瘤的,让人欣慰的是,他们因为发现得较早,均得到了相应的治疗,避免了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从那以后,罗学宏意识到:刀下救人固然可以立竿见影,而科普之笔则可以让更多人不得病少得病,早预防早治疗,就这一点而言,笔下救的人比刀下救的人要多得多。

1987年,湘雅医院急诊科成立,罗学宏任主任。24小时待命,面对各式各样的急诊病人、突发事件,做着数不清的诊疗、手术,还有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在完全饱和的工作状态下,30多年来,罗学宏每年都可以发表数十篇科普文章。哪儿来的时间?“因为我是个‘全天候’医生。”罗学宏已经把医院当成了家,“我有做笔记的习惯,给比较特殊的病人建立了病历卡,所以病案素材时时刻刻印在脑子里,有点空闲时间就开始写作。”

写科普文章时,罗学宏很有讲究。“从亲身经历的病例中选题,从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选题,从突发事件中选题,从社会民生热点中选题,只有选题准确,契合老百姓的需要,他们才有兴趣阅读。”

写科普文章时,罗学宏很投入。比如在看到新闻中提到一位名人因如厕时突发心肌梗死而去世后,他第一时间开始撰写预防心肌梗死的文章,“结果我那时不熟悉电脑操作,没按保存键,打印时才发现写好的文章没了,我又急又气,通宵没睡又把文章重写了一遍,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如厕时自己直接‘气晕了’。”罗学宏回忆过往,笑得爽朗,“我夫人叫了急诊科医生过来,他们吓了一跳,还以为是脑溢血,急忙抢救,结果检查以后发现是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厥,没有大碍。”

作为罗学宏教授的老伴儿,湘雅医院营养科教授李惠明不仅无微不至照顾着他的生活,还是他“从文的知己”。“编辑本书,我夫人实际承担了全部编务工作,付出极大的辛劳,倾注了她的心血。”罗学宏动情地说。

有妻如此,罗学宏的事业蒸蒸日上,生活也充满诗情画意。而罗学宏,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

“感恩党给了我学习的机会,让我这个看牛娃成了教授;感恩湘雅医院,让我圆了深爱的从医梦;感恩湘雅医院精神的传承,‘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是我一生奉行的圭臬;感恩我的病友们,没有他们,我们所谓的经验和教训就无从谈起,是他们用自己的痛苦乃至生命为我们换来了更加精湛的医术;还要感恩知识的传授,如今,我的体检表上列出了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十二三种疾病。但我认为体检发现这些病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它让我更加注意对身体的爱护和保养……”

感恩,如同照耀生命的一道美好的光,让罗学宏的退休生活充满活力,也让罗学宏每天脸上挂着笑容,“我感到很充实,心情一直很舒畅,很轻松,很愉快,永不觉老。”※

罗学宏和妻子李惠明

猜你喜欢

湘雅医院急诊科选题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想在抗击疫情一线的通知致敬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防治新冠状肺炎工作纪实
“战”疫”一线:“协和”里的“湘雅”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书法:人是铁饭是钢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述说湘雅故事(连载三)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