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琥珀菊石“还原”亿年前热带海滨模样

2019-08-14

发明与创新 2019年21期
关键词:还原海滨琥珀

本次发现的琥珀标本 (新华社孙参摄)

1亿年前的热带海滩森林是什么模样?我们或许能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最新发布的一块琥珀中一窥端倪。化石生物群和埋藏学分析结果表明,产生该琥珀的森林位于热带海滨地区,环境类似于当今的一些热带海岸森林。相关研究5月1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

小琥珀大内涵

研究报告显示,这枚形成于白垩纪中期的缅甸琥珀重约6克,长33毫米、宽9.5毫米、高29毫米,虽然比矿泉水瓶盖大不了多少,但保存了异常丰富的化石类群——超过40个动物个体,包括1个菊石、4个螺类、4个等足类(即常说的西瓜虫)、23个螨虫、1个蜘蛛、1个马陆和至少12个昆虫成虫标本(蟑螂、甲虫、蠓和蜂)。科研人员历时2年对这些化石进行了详细的鉴定,发现菊石、螺类和1个等足类属于海相生物,其他节肢动物皆属于陆栖类群。

这是首次在琥珀中发现海洋动物菊石。菊石是海生无脊椎动物,是章鱼的近亲,生存于泥盆纪至白垩纪。为了确定“是菊石,而非蜗牛”,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显微断层扫描技术(显微CT)对琥珀进行分析,获得了包含缝合线结构的高精度三维重建图像。形态分析表明,这是一个幼体菊石标本。该菊石类群的分布时限为白垩纪晚阿尔必期到塞诺曼期(约1.05亿年至9300万年前)。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王博研究员介绍,琥珀是植物树脂经长期地质作用形成的化石,常含有保存很好的陆生生物,但很少保存水生生物,海洋生物尤为罕见。

揭“海陆空杂烩”琥珀身世之谜

海洋中的菊石如何遇上树脂?又怎么跟空中飞的、地上爬的动物相遇的?

结合该琥珀中菊石和螺类的软体都已经丢失,并且壳体都有破损,以及菊石内部充填细砂粒,而琥珀珀体也包裹了类似的砂粒等现象,科研人员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案发地是热带海滨,海边长了很多树木,最外头便是沙滩,往内陆的树林处有些淡水池塘。海边的风浪如同一个搬运工,将菊石、螺类等带到小池塘边。树木分泌的树脂在下滴的过程中,一些蠓类、蜂类等飞舞的小昆虫经不住树脂的“香味诱惑”而靠上来,首先被包裹进树脂;树脂沿树干向下滚动的过程中,树栖的甲虫、蜘蛛、螨虫等也被包裹进来;当它滴到地上后,将路过的蟑螂、千足虫等以及被海浪卷来的菊石、螺类等的空壳,也包裹进来。就这样,一系列偶然使这些来自海陆空的动物相聚于树脂中。之后,又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便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枚琥珀。

这枚缅甸琥珀的发现,主要有两大意义。其一,菊石是一类能判断地质年龄的、具有指示意义的化石,通过这枚缅甸琥珀中的菊石,可以直接确认缅甸琥珀的时代是在1亿年前左右。其二,通过这枚琥珀,可以推断当时缅甸琥珀森林位于热带海滨地区,其环境类似于当今的一些热带海岸森林。(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还原海滨琥珀
夏日海滨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Dual Neural Network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吗
琥珀凝光
情厚重斟琥珀杯 琥珀的前世今生
海滨书简
琥珀诞生记
“还原”范冰冰
收藏在“还原”中添趣
简析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