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仓颉造字》审读报告

2019-08-13

出版参考 2019年11期
关键词:仓颉造仓颉书稿

评审专家点评

无私奉献的编辑永远感人

在文学出版史上,曾经有过一些为书稿无私奉献的编辑,他们的故事与一些名著流传至今。譬如,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初稿曾经得到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编辑具体的帮助。譬如,20世纪50年代,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改写曾经得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直接的參与和帮助。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的诞生则简直是一个传奇,作者高玉宝是一个只上过一年半学的解放军战士,他在行军打仗途中写下了这部自传体作品。可以说,现今陈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里的小说《高玉宝》手稿,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被高玉宝连写带画“画”出来的。但是他的作品有生活,有独特感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就安排编辑专门给予了高玉宝手把手的帮助,作品出版后引起了很大轰动。

是的,那些都是特殊年代里具有特殊背景的编辑故事,今天,似乎已经很少再有类似的故事发生。其实,关于编辑直接帮助作者的故事依然时有发生,今昔虽有很大不同,可是其内涵往往相似,无私奉献的编辑精神依然感人。

《仓颉造字》由260幅炭画组成,由于题材独特,作品来自传说中的中华文字始祖仓颉的家乡,出版项目列入了陕西出版资金支持的项目。作者自学成才,一直潜居在陕西的白水县,已经成长为白水县民间工艺美术师。这部作品从文字写作到绘画,全部是他独自完成的。作者的绘画特点显明,画风粗犷,构图巧妙,对中华民族远古生活情境具有很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可是,他的文字表达却有明显的不足。虽然表达的意思是连贯的,可是语句不通,错别字较多,留下的编改任务足够繁重。编辑们为了保持作者从绘画到文字讲述比较统一的通俗风格和趣味性,最终决定不再另找其他文字作者重写,而是直接在作者相当朴实却也比较粗粝的文稿上进行修改。譬如,把远古时期本来还没有形成的“国土领域”说法改成“部落领域”,把“民族耻辱”改为“部族耻辱”,把“全会一致通过”改成“获得了族长会议的一致通过”,等等,编辑可谓用心良苦,没有一番奉献精神,在这样一些似是而非的文字错讹面前,是无法平静对待的。且看本书的“初审加工记录”,长达25000多字,可以说编辑在奉献精神的支撑下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和专业水准。我们要说,无私奉献的编辑永远感人。

初审意见

初审姓名:高立民 白雪 尹乐

职务/职称:编审 编辑 编辑

日期:2015年11月20日

一、书稿内容简介及作者介绍

本书依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以连环画的形式记述了中华文字之祖仓颉造字的缘起、经历、成就及历代影响。书中穿插了中华先祖黄帝、炎帝、蚩尤等的创世神话故事,更增添了仓颉造字的历史使命感及神话色彩。书中展现的大量生动的象形文字和图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创制文字的先哲形象,更为人们了解、探索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提供了颇有价值的线索。

本书获 2014 年度陕西出版资金项目支持。

本书作者陈守智,白水县民间工艺美术师,其绘画作品巡展后获得海内外华人的热烈反响。作者扎根白水,遍访仓圣轶事传说,考察仓圣遗迹,广泛查检史料,掌握有关仓颉造字的全面资料,经数十年的研磨、创作,终于完成了独具特色的连环画绘本《仓颉造字》。

二、书稿的主要价值和意义

仓颉是中国汉字的创始人。汉字的产生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仓颉作为黄帝的史官,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创造出系统的象形文字,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到了集大成的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因此也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史称仓圣。而文字的出现,人类就从蛮荒岁月进入到文明时代了。仓颉造字的意义就在于此。

这本《仓颉造字》由260幅炭画构成,作者自学成才,潜居白水,从题材到画幅,独自完成,具有无可替代的原创性;画幅工艺采用中国传统线图勾勒,构图巧妙,画风粗犷,而笔法细腻,黑白灰搭配独特,彰显出清晰的层次性,使得画面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艺术感染力较强;用传统绘画工艺,解读中国汉字创始神话,使得古奥神秘而单调枯燥的方块汉字,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更易为普通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理解和接受。

三、书稿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书稿在图画、排版和文字方面,均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文字方面

因为作者为非专业作家,长期居住于农村,文句较生硬、晦涩,语句不通、语意不明确、标点使用错误、错别字等现象很多,通过和作者的沟通、了解,已将确认的问题找出并做了修改。具体来说,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词不妥当问题

如:“人们外出扑食”应改为“人们外出捕猎采食”。

“国土领域”,当时根本没有“国土”的概念,作者想要表达的应该是“部落”的意思。

2.语义混乱问题

语义混乱、语句古今混用、不通顺,意思表达不清楚,句子成分缺失或混乱等问题(这部分问题较多,详见编辑审稿笔记)。

如:“天有不测风云之灾”应去掉“之灾”二字(不测风云,即是指灾祸)。

“全会一致通过”改为“获得了族长会议的一致通过”。

3.错别字问题

如:“大口大口的咬了起来”改为“大口大口地咬了起来”。

“象你象我也象他”改为“像你、像我、也像他”。

“划字工具”改为“画字工具”。

4.标点符号错误

如:“观察找看大和小的画划处”改为“观察并找出‘大和‘小的区别”。

在标点符号方面,还有一段文字无标点无停顿、引号不完整(句末缺一半引号)等问题。

(二)排版方面

(1)版权页之后单码面附《古仓圣像》图,背面为两段总述文字。紧接为目录,目录为暗码。目录全改为横排格式,页码改为汉字。目录背空。

(2)接上页为《自序》,页码使用汉字(从一到三),背空一页。

(3)接上页为“史料及遗迹”章节总述(暗码),背空。

(4)目录后起第一页,用汉字标页码,一直到正文前的附图,如果图中附有作者手书象形字体的图注,需在图的下方将图注写出,以方便读者阅读。如第18页,图下方应加上图注“仓颉创造象形字的演变过程”;第24页,图下方应加上图注“坐落于阳武村的仓颉庙有相传树龄达五千年的仓颉手植柏”;第28页至31页的仓颉塑像下都需加上相应的图注,具体在稿件中已标出。

(三)图片方面

(1)此稿中图片的排版方式较为混乱,图片版式大小不一,使得整本书看起来比较混乱,建议修改为:每页只放一幅图,每幅图片大小一致,像连环画的体例一样,将文字放于图片下方。每幅图片下的文字都加上序号(1.2.3.……),每页加页码。

(2)整体来看,全书图片普遍偏黑、偏暗,如第 43 页、第 135 页。建议整体提亮处理。

(3)有一部分图片上有杂点,并且杂点较多(具体已在书稿中标出)。这样的情况需要修图,将杂点修掉。

对于以上问题(详见编辑审稿笔记),责任编辑在对书稿的初审过程中,在尽量保持作者行文风格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并与作者充分交流,使书稿在体例上前后基本统一,在情节结构上更加紧凑、完整,在语句文词的规范性上也有了较大提升,达到了发稿要求。书稿中没有发现政治、民族、宗教方面的错误。初审同意发稿。

复审意见

复审姓名:严国

职务/职称:副编审

日期:2015年11月20日

本书稿是一部非专业画家所绘制的古代传说故事,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内容富有趣味性。书稿中的插图由于是作者用碳笔绘制而成,所以有别于现在流行的动漫类绘画,很有手绘画面的乐趣。每一个单幅画面并不精美,但是连成一个故事時,还是很有出版价值的。此书稿文字量较少,插图较多,不存在民族、宗教、政治方面诸多问题。

现在经过责任编辑多次审稿,已达到发稿要求,同意责编意见,可以发稿。

终审意见

终审姓名:雷波

职务/职称:编审

日期:2015年11月20日

书稿为仓颉故里民间文化人士精心创作的一部图说仓颉造字的连环画读物。书稿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而全面介绍了仓颉造字的艰辛历程和充满智慧的伟大创举,阐释了中华文明的文字源泉。书稿浅显易懂,呈现方式朴实生动,便于阅读,但由于作者是民间普通文化人士,在史料运用和文本组织上稍显随意。书稿基本符合发稿条件,可以发稿,希望编辑校对人员强化后期工作,提高成书质量。

猜你喜欢

仓颉造仓颉书稿
仓颉造字的传说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仓颉造字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仓颉造字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汉字始祖圣地
——仓颉陵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